这是一册介绍中国书法史的简明读本。作者刘涛既有史学眼光和史识积淀,又有长期的书法实践与教学经验,他以书体举纲,梳理流变,细述发展。将书法艺术的常识、汉字的演变、各种书体的书法特点、历代书法名迹、书法家等内容,串联成一册“大家小书”。文约义丰,说理清澈,图文相宜,诚谓“极简”。初版当年即获“中国好书”荣誉,深受读者好评。 本次推出修订版,在2014 年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调整,作者自言,“力求简明、浅显、通畅”。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
本书为“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之一,分为近现代书法史和近现代书案研究两编,上编阐释现代书法一个多世纪发展之脉络,下编叙说是十五位书法大家: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罗振玉、李瑞清、郑孝胥、徐生翁、马一浮、李叔同、于右任、沈尹默、陆维钊、林散之、王蘧常、沙孟海。在一个半世纪里,诸位大家先后纵横驰骋,各显千秋。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尤其适用于师范、行政管理、文秘、广告等专业,也适合书法爱好者自修提高之用。
汉字书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炼心境,历来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历代书家名人辈出,至今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很能代表我国书法艺术成就的除了行书和草书之外,还包括隶书和篆书。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给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的对照,用范字与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精选唐寅、苏轼、王宠、孙过庭、文征明、欧阳询、赵孟頫、怀素、祝允明、邓石如等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进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书法源流绝句》为“中国书法经纬论丛”之一种。以绝句形式来论述书法,不仅需要作者有精深的书法鉴赏力,还需要有深厚的古诗词底蕴,故一般学者都不敢尝试。马国权先生是书法鉴赏的大家,有深厚文化底蕴,故论书不同于常人,所作120篇,以书法史为脉络,对中国历代书法作品及作者进行点评和分析,品评公允,是难得的书法研究著作。
古代书法理论积淀深厚,内容丰富,但数量庞大,繁杂零乱。本书根据书法流变、本质、技巧、书体、习书、创作、欣赏、书法家主体、书法风格与流派等九个方面,从古代书法理论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述,分门别类,构成一个相对条例完整的体系,对所选理论进行注释、译文,并结合时代思潮、书论家的立场、学问修养、书写语境等,分析这些论述的深层内涵、价值意义及其局限性。文末附有经典书论著作简述,便于读者了解古代书法理论的整体风貌。
帛书,是古代春秋战国至汉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为书写材料,常常有“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现有很早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完整帛书,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为大宗。就书法而言,布局大体齐整字体扁平而稳定,笔法圆润流畅,介于篆隶之间,这种将文字艺术化的追求,深受广大书法者的爱好。为更好地配合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进行帛书的创作,书稿针对对联幅式产生的渊源、特征等进行集字谋篇,并对其章法布局逐一评说,在评说中欣赏,在欣赏中学习章法布局的有关知识,力求图文并茂,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使之成为书法家、书法教育者、书法爱好者的一本参考书、教科书。
集字集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文学艺术家喜爱的“游戏”。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作品中萃取现成的艺术片段,加以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作品,焕发另一种生机,既不失为一种创作,也是向历史文化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的致敬。但它显然又不同于自由创作,所选取的艺术片段在原作品环境中已经具有自己的“性格”,又要在新的环境中和其他来自不同环境具有不同性格的艺术片段获得和谐统一,正如撮合本不认识的男女成为有情人,还要成就一段完美的婚姻,难度可想而知,但也正因其难度和有趣,更令人心痒意痴。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书法是关于线条的艺术,线条质感决定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线条在时间中运动,形成特有的汉字空间,这就是书法特有的时空特质。作者从书法最基本的书写现象入手,分析书法的形式构成,进而扩展到对笔法史、章法史、书法与绘画的比较等重要课题。作者还对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绘画、黄宾虹的书法与绘画以及《黄州寒食诗帖》等个案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书法的情感表现力、书画相通等问题。读完本书,你会了解到:为什么说只有汉字才能产生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为什么能从书法的线条中读解出作者的情感乃至精神世界?历史上各种书体都有什么样的笔法?为什么说汉字在楷书之后就不可能出现新的字体?为什么后世无法再出现王羲之、颜真卿这样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中国绘画中的笔法与书法中的笔法有怎
《空间与感知· 中国书法章法研究 出版研讨会论文集》为“空间与感知-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再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汇编。《空间与感知· 中国书法章法研究 出版研讨会论文集》收入的文章,涉及书法章法与中国传统美学、书法章法与现代形式理论、书法章法与当代形式创作等主题。论文的集结出版对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的书法章法的研究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鱼住和晃是日本知名中日书法史研究者、中国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学养深厚,博物通达,熟谙中日书法名家及个人作品之美。 中日书法的历史,如同一条长河缓缓向东流淌,两岸虽光景略有不同,却同为一源之水。那些独领时代风骚的书法家,如同潮水中翻涌激扬的浪花,虽然在长河流淌的几千年中仅为短短的一瞬,然而他们进发出的那一瞬之美与能量,是任何人或事物都无法阻挡或抹去的。 本书以广阔的时间轴展开,细谈刻石、碑、碣、地券、墓志铭、造像记、法帖等多种书法形态的发展历程,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吴昌硕、空海、小野道风、良宽等中日书法名家作品也悉数登场,同时收录近60幅书法插图,是站在全新视角欣赏书法之道的不二读物。
17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傅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白谦慎著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精)》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借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和他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很优秀的著作之一”。
这是一本强调系统强化训练的硬笔正楷与硬笔行楷的书法教程,内容精练,归纳性强,练习内容丰富,以专业、科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做正确、高效的练习。 全书分为5册。第1、2册为正楷教学,其中第1册有34课,第2册有19课,包含基础控笔教学、笔画教学、间架教学、运笔教学、临写教学和主要偏旁例字示范等内容,读者可由此掌握正楷的书写技巧;第3册为行楷教学,有22课,通过笔画连断、笔画减省、符号替代等知识点的学习,读者可逐步熟练行楷的书写技巧;第4、5册分别为正楷和行楷的巩固与强化练习,分别安排了7周48天的练习内容。全书练习例字为3000个左右,教学与练习课时的节奏设置得当,便于读者跟随学习与练习,并真正取得练字成效。 本书适合硬笔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学习与训练。
写茶事:茶臼、茶笼、茶具;茶宴、赐茶、斗茶、煎茶样样精细;写爱茶人:爱茶、品茶、咏茶,与茶结缘,以茶会友。 茶源自自然又透着生活的哲学,书则师自然、法天地,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从茶到墨宝,从生活到精神,是对心的陶冶、修养与锻炼,也是对美的发现、理解与体验。书中文字有把盏品茗开怀谈心的惬意,有古风盈盈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对茶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
祝帅所著的《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透过学术史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从晚清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书学从传统文化生态中的史传、评点等形式,转换为现代书法研究的运动过程。百余年来,在整个中国学术界“西学东渐”的时代风潮影响下,书法研究逐渐形成了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民族国家的现代意识、进化论的叙述色彩为特征的现代“学科”形态。这种现代性的书法研究在今天几乎是一些不言自明的常识,但对其根基和生成进行检视和反思,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书法”与现代学术之间的碰撞与转型。 本书叙述通过“专题研究”而非“通史”的方式展开,所讨论的主要议题有现代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书法学科建立与现代教育制度、书法史研究的历史生成、书法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书法批评在中国的诞生、文字学研究的现代转型
书法是我国汉字的书写艺术。它包括写字和学书的两个层次,写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儿童学习书法,把字写得端正、安稳、流利、美观,掌握扎实的写字基本功,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在校的各科书面作业,也为今后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还能进一步向书法艺术的高度进取。通过练习写毛笔字,还能受到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说学好书法,一生受益。
《帛书集字中堂幅式及欣赏》由张建德,邱彤著
汉字书法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传统艺术门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号称“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已成为经典的民族符号。成型的汉字从殷墟甲骨一路发展,历经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艺术至今流传不衰。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书法的工具和笔法、书法的章法和布局、书法的鉴定和欣赏以及各类书体的书写技法,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希望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共分为四章, 章为钢笔字书写基础,第二章为粉笔字书写基础,第三章为毛笔字书写基础,第四章为钢笔字同步练习帖。本书主要通过图画的形式引入钢笔字基本笔画,让学习者在初学书法时避免传统的、枯燥的笔画练习,然后通过几何图形的分解讲解部首和间架结构。粉笔字和毛笔字都是采用字框的形式标注出基本的结构造型,便于学习者 好地观察、比较。这种图解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结构分析能力,进而真正提高其书法书写水平。 本书适合作为相关专业书法、三笔字等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对书法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