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傅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白谦慎著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精)》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借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和他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很优秀的著作之一”。
楷由隶来,在笔画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书在结构上,楷书并没有创造出独立的结构体系,而是全面地继承了隶书结构的成果。 因此,隶书与楷书在结构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楷书在字形结构上对隶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补充和规范。 因此,隶书与楷书在结构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书写隶书时,不能简单地用繁体楷书结构套用到隶书结构之中。 当然,若从文字表意功能看,用规范的繁体楷书结构写隶书,在用字上不能算错。 但是,就书法而言,并没有 反映出隶书正体结构自身的特点。 把隶书正体结构与规范的繁体楷书结构进行比照,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加全面地了解隶书结构的特点,避免简单地用繁体楷书结构套用到隶书结构中,造成二者在结构上的混淆。在书写隶书时,应当恢复隶书结构的本来面目,
清华大学于二〇〇八年七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证实清华简属战国中晚期文物。清华简共约有二五〇〇枚(包括少数残断简),是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的一批。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 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清华简大多使用的是较为典型的楚文字,书手书写娴熟,工整而不失优雅,自如而不失规矩,是楚文字书写的典型范例。 李学勤主编的《良臣汤处于汤丘》辑选清华简中的《良臣》《汤处于汤丘》两篇,内容较为完整的篇章,各篇均做简要介绍,每简依整支、放大、字形、释文次序编排,方便读者研习。
祝帅所著的《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透过学术史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从晚清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书学从传统文化生态中的史传、评点等形式,转换为现代书法研究的运动过程。百余年来,在整个中国学术界“西学东渐”的时代风潮影响下,书法研究逐渐形成了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民族国家的现代意识、进化论的叙述色彩为特征的现代“学科”形态。这种现代性的书法研究在今天几乎是一些不言自明的常识,但对其根基和生成进行检视和反思,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书法”与现代学术之间的碰撞与转型。 本书叙述通过“专题研究”而非“通史”的方式展开,所讨论的主要议题有现代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书法学科建立与现代教育制度、书法史研究的历史生成、书法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书法批评在中国的诞生、文字学研究的现代转型
作为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黄君以艺术家和学者的双重视角,长期关照近三十年的中国书法走向,写出了数十万字的书法评论。《我的书法立场》精选作者近二十年发表于各种报刊的当代书法评论文章,全面、细微地研讨当代书法。既有宏观研究,也有重点个案研究,无论是名家评论还是书评、访谈亦或随笔,他都高屋建瓴地把中国当代书法的强大阵容排比式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坚定、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是一部关于当代书法研究的力作。 当今社会背景下,书法的实用功能已然消退,成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其中面临的问题尖锐复杂,不容回避。作者黄君表达了对这一变化的深切关注,既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书法这一承载东方精神的载体如何永葆青春活力,并使其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 划时代 的著作。
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邱振中的这本《书法七个问题 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对中国书法进行了新锐而深刻的解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法的魅力和当代进展介绍给读者,揭示了书法从未被人窥知的一面,阐述了书法对于艺术、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意义。本书既是一本专门的书法学习教材,更是一部书法艺术的研究论著。 《书法七个问题 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生动、睿智,语言凝练而明快,往往从不经意处提出有意味的问题,从人们熟悉的作品中引发新颖的思考,引导读者深入书法艺术*前沿的话题。书中配有数百幅相关插图,特别是大量的古典名作,使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古代杰作的魅力。本书与《中国书法:167
本书从观念心法和技术工具两个方面教导初学者上手。在观念心法篇,作者打破了许多学习书法的陈旧观念,解答了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点破许多人学不好书法的原因,一针见血。在技术工具篇,则详细介绍了书法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让有心学习书法的人,一看就懂,享受书法的乐趣。此外,书中配有多幅名家碑帖的精美彩图,以及精心制作的笔画运行分解示意图,方便书法爱好者参照学习。 本书文字浅显,条理清晰,图文解说,囊括书法的观念、方法、工具和步骤,是一本学习书法的完整入门书。初学者遵照本书学习,可以从选择笔墨纸砚、端正执笔坐姿到运笔书写、临碑摹帖,一步步走上书法进阶之路。 ★超值推荐: 柯林斯30分钟轻松绘画(原来画画这么简单有趣!万千读者五星好评) ★五星推荐点击 :★轻松学艺术,快速读理论,
《甲骨文字典(第3版)》为《甲骨文字典》第三版,是作者在《甲骨文字典》(修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考证、修订、补充、完善,遂编著成《甲骨文字典》(第三版)。作者在现有的数部大字典中的甲骨文字进行了梳理考证,借助《说文解字》 《辞海》《康熙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及有关甲骨文的各种释读资料吸收了共识的文字、弃除了尚未定论的文字、辨析确定了一些存疑待定的文字、归纳了一些通假文字。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广大读者,不但完善和更新《甲骨文字典》的内容。使其更规范、严谨、简明、实用、快捷、方便读者使用。
进入20世纪,在西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书法遇到了前所未有之挑战。令人欣慰的是,它并没有沉沦下去,相反,却被后20年的文化大众爱而好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与2i世纪繁荣对接。然而,其间的具体情形如何?某些特殊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文化名人对书法有哪些非凡奉献?创作者的探索实践成功与否?理论家的思考成果孰深孰浅?面向未来又该怎样处理书法的传统资源、民族立场与国际空间拓展等问题?这些,《毛万宝书学论集:20世纪书法史绎》都给予了大力关注与独到剖解,故而,它是关于20世纪书法寻踪的重要著述。
该图书内容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的知识题库精选而出,摘选数量大概为150题左右,内容设计书法史、书法故事、书法用具等,知识点较为准确全面。此图书,在装帧设计上,以 简约 为主要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