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上》由艺美联主编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作者王本兴使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电脑、复印机等现代电子设备,将微小的拓片文字放大,将其整理归纳、影印成《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实际上,迄今为止,像这样把甲骨文字放大并置于传统的米字格中,供书法爱好者及学生临摹的甲骨文字帖,尚属首创。有的甲骨文单字的写法很多,笔者一般精选四例,很少的也有两例。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单字单形,本字帖未作收录。
《柳公权书演连珠》由孙宝文编
《书法原理讲稿》是以书法原理研究为主旨,通过对书法本体语言的笔法原理、字法原理、章法原理和墨法原理的研究,结合作者倡导的“书法本体语言一体化教学法”和“书法临创一体化教学法”,试图推动对传统书法的认知方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的现代转型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即其一,从实用书写,向艺用书写的转型。其二,从传统的写字教学,向现代书法美育教学的转型。其三,从书写笔画,向书写笔画与空间的转型。其四,从临摹碑帖,向用书法原理理论的指导性与经典碑帖的经典性双向验证的转型。总之,是促使我们传统的书法观念向现代书法观念转型,从而提高我们的认知维度和人古出新的能力。
《闲居赋》《秋兴赋》都出自潘安之手。潘岳是西晋文坛盟主,官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这两篇赋文都有辞官归隐之意,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之意,但他抵不过富贵的。赵孟頫一生也陷于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情中,所以,赵孟頫也是潘安的知音,他在赋文中的句子中可以找到思想解脱。 全卷用笔遒劲挺健,笔圆带方,结字俊美灵秀,独具姿韵。
《中国书迹名品丛刊.米芾 尺牍九札卷》由弘蕴轩编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壁,一作璧,字征明,后字征仲,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诗文上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赤壁赋》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一〇八二)七月,苏轼被贬黄州,分别于秋、冬两季泛舟夜游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赤壁赋》创作时间相隔三个月,前后辉映,刚一问世就广为流传,不仅家传户诵,而且被众多艺术家取为创作题材。 文徵明极为喜爱《赤壁赋》,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笔法多次书写。据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中统计,仅传世之作就有十六件。《前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行书纸本,纵30.5厘米,自署书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十一月朔日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有“米襄阳”之称。《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书诸体诗卷》,墨迹绢本。《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自如,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形成了独特风格。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爲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一〇六七)进士。历官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书法精妙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又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爲“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松风阁诗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不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徐三庚.篆书出师表》由赵宏主编
《九加一体千字文》由黄友邦书
本书解析了楷书的点画、偏旁部首及结构的写法及其变化,并附上了历代书法理论中一些有影响的论述,供读者参考。本书依据《分部配合法》中列举的偏旁部首按照不同位置分为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五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适当扩充。由于本帖中字数有限,《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有些偏旁本帖中没有,因此,只解析了有的部分。《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偏旁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请读者明鉴。本书按照《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的结构归类遴选了例字,并将《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相应的论述附在了下边,以供参考。《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中所列举的结构归类有些与偏旁部分类似,因此,本书没有选取这些部分。本书所有例字均从原帖中放大选取。
《三坟记》,唐李季卿(李适之之子)撰文,李阳冰书。叙述的是立碑人李季卿迁葬他三个哥哥的事情。唐大历二年(七六七)立。碑文两面刻,篆书,二十四行,行二十字。原石早佚,宋时重刻,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字少温,原籍谯郡(今安徽亳州),后徙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为京兆人。
《赵孟頫书洛神赋》由孙宝文编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收录自唐代至清代一百九十余位书画及收藏家的题跋,共计二百七十余件,集字三万一千余个,正文部分收录字头二千八百八十个,按简体汉字之笔画数,再按首笔为横、竖、撇、捺、折的次序编排,并附有笔画检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书眉注有字头,并在其右注有繁体或异体字。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各字下的文字标注为该字形的出处。
陈松涛主编的《浙江省劳动争议处理实用手册》收录大量经常作为劳动人事案件处理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审判政策及其他劳动行政部分文件,并收录了浙江省高级法院的审判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等,均针对劳动人事争议所涉案案由,科学、合理地编排,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各案由相关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