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千古楷书极则,后世推为正书 。其碑铭之书体文字,又 因镌刻刀法传神,故历代搜求拓本者众,至捶拓过多。明初以后,字已渐细瘦不均,多有漫漶,又屡经剔挖,后期只徒存字形,若两碑所出。故而宋代未剜改的原书体拓本,为世所重。乾隆至道光间曾为苏州书法家施少谷、施稻香父子递藏。稻香道光丁酉重加装褫,恭请友人张培敦册末题跋。民国以来又得张伯英、孟昭臣、启功等诸家赏鉴,为之题写书签。本书《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拓工极精,涂描甚少。历数百年,墨色愈古而锋鎩愈新,字口肥润,神采焕发,诚乃宋拓《九成宫》之上品。对金石赏鉴者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版都有很大参考与学习的价值。
李宗瀚善本碑帖的收藏主要集中在唐代碑刻于宋代法帖两个方面,这些都是古人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善本。近年来金石碑帖逐渐升温,如上海图书馆精心凖备的“大唐气象”唐碑大展 火爆,让人们看到了重振金石文化的希望。 本书作者周林先生深入、细致地搜集、整理李宗瀚生平及碑帖收藏相关史料,为我们还原并再现了清代碑帖收藏辉煌时期的 成就。李宗瀚碑帖收藏的成功,是践行翁方网碑帖鉴藏理念的成功,这一成功是 後的,是无法复制和 的。 《李宗瀚研究——临川李氏善本碑帖绿》的出版可以促进大众对善本碑帖的认知。
本书以《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绩编)影印底本为研究对象,辑录各底本内钤盖印章凡6449方汇编成册,时间跨度自宋元时期,迄至当代,涉及底本1178种,印主、机构等凡1000余家。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印章图像及其释文;下册收录各印所对应之钤印出处,同时将可考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对其生平作简要介绍。全书编排顺序均以印章释文字头笔画排列,图形类印章附于 末。为方便使用,书后编有印章释文及印主索引,并附《见收〈中华再造善本〉底本书目信息表》。 本书不仅具有艺术鉴赏性和基础核查功能,兼具对古籍钤印及其底本之版本鉴别、递藏考察、史料参考等价值,差可告慰前贤,以启来者。
“松荫轩”是香港 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的斋号,林先生历三十年之功,广收古今印谱至今不辍。截至目前,书斋现藏印谱计约3000余种,蔚为大观,具有存藏印谱种类多、数量大、富特色等诸多特点。本书为《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之一种,收录 篆刻家唐醉石印谱如《唐醉石印存》《醉石山农印稿》等所收近四百方印蜕。本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欣赏,特邀请 图书馆金石研究专家对每个印章做释文解读,同时为展示印谱原貌,本次出版全部彩色印刷,以满足篆刻爱好者及相关研究者的需要。
《十七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王羲之(303—361),琅邪临沂人,字逸少。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一生曾任秘书郎、参军、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后称病去职,与东土诸名士优游自适以终老。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伯父王导、王敦以及父亲王旷,都是曾经左右东晋形势的重臣。王氏家族与当时的皇族司马氏平起平坐,地位显赫。王羲之虽然父亲早逝,寄养在伯父王导家中,但这并不影响他具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据说他小的时候不善言辞,长大成人后却善于思辨,并以骨鲠著称。
《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一书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组织本馆文博骨干力量,与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历时两载,数易其稿,共同编纂完成,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全书共收录自清乾隆、道光以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共计95件。其中既包括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等传世名品,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宝鸡地区考古发掘的逨盘、史墙盘、何尊、折觥、秦公钟、秦公鎛等青铜重器,基本概况了商末西周至秦汉时期,宝鸡地区的金文书法艺术和青铜文化。
温彦博(五七四-六三七),字大臨,出大太原温氏,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隋泗州司馬温君悠次子,禮部尚書温大雅弟。在隋為文林郎、通直調者,隨幽州總管羅藝歸唐後任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封西河郡公。任并州道行軍長史時抗撃突厥被俘,因堅貞不屈被流放陰山,至太宗继位與頡利可汗會盟時始得回朝,歷任檢校吏部侍郎、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御史大夫、中書令,晋爵虞國公,卒于尚書右僕射任上。一生博覧群書,能言善辯,清正廉潔,是『功高魏趙、治比高僕』的唐初名相。温彦博於唐貞觀十一年(六三七)十月二十日去世,获贈特進,溢號爲恭,陪葬昭陵,樹豐碑以紀其功。 此本是王世懋明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購入,萬曆九年(一五八一)重新装潢後題跋,王世懋、王换、舉瀧、潘功甫、汪心農等遞藏,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一日登記
《新文房高级含宣水写布字帖套装》古装图书的装订风格,对页展开后,如同一面。分合自如,方便书写者参阅。字帖收录了“欧、颜、柳、赵”四大书法家书写的古诗词。淡雅古朴的印装形式,更是本字帖的*特色。
《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一书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组织本馆文博骨干力量,与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历时两载,数易其稿,共同编纂完成,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全书共收录自清乾隆、道光以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共计95件。其中既包括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等传世名品,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宝鸡地区考古发掘的逨盘、史墙盘、何尊、折觥、秦公钟、秦公鎛等青铜重器,基本概况了商末西周至秦汉时期,宝鸡地区的金文书法艺术和青铜文化。
吴昌硕(1844年—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为近代书画篆刻巨匠,在海内外都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1880年吴昌硕寓居苏州吴云两罍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 名为《削觚庐印存》。《吴昌硕印学流派年表》中说,“此印存版本颇多,似系以墨拓散页供朋友索取所致。”故同名《削觚庐印谱》者,内容各异,相同者甚少。本书所据底本为童衍方先生所藏四册本,以及杨广泰先生所藏二册本两种,共计八册,现合辑为四册。此中甚多印作为未见以往出版著录的新资料,不论从资料角度还是从欣赏角度都具有出版价值。
《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 《礼器碑》为庙堂正宗,汉碑书法 品格者之一,其书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 ”。《礼器碑》历来受到读者的青睐,此次出版选用明拓本为底本,十分可贵,展卷精洁如新,启功先生在题签末特意注出“精品”二字。另外,此册将碑阳、碑阴为合为一册出版,采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精美至极,试图呈现原拓本的神采面貌,给金石收藏爱好者与习书者带来 好的体验,出版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