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精选硬笔行书字帖》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宋词精选临写;第二部分为宋词精选摹写强化训练;第三部分为古帖临写范例。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点画、运笔和结构、本帖将重点放在摹写强化训练部分。
《唐诗精选硬笔行书字帖》是让您和您的的孩子拥有一手漂亮行体字的好老师,是伴随您和您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唐诗精选硬笔行书字帖》常用字和作品选登注重代表性,细致讲解了行书的特点及练习方法,凸现了硬笔书法的艺术之美。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标志。优美的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幽远,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的沉痛,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的无奈,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的壮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通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深远 多姿多彩的古代诗歌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情感。 有鉴于此,本帖从近五万首唐诗中精选了八十一首五言诗歌作为书写内容,使习字者在练字的同时,品尝诗歌中所蕴涵的意境。 本帖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为古诗精选临写;第二部分为古诗精选摹写强化训练;第三部分为古帖临写范例。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点画、运笔与结构,本帖将重点放在摹写强化训练部分。 第二部分的古诗精选摹写强化训练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法,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道丽,人称“赵体”。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三跋》,《四体千字文》等。 草书《千字文》选自赵孟頫书的草书部分。书法用笔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体妍美简静,端庄严谨。书风以柔寓刚、外柔内刚,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是学习赵体草书的*范本。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 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是清代 书法家、篆刻家。清赵之谦称:“国朝人书以山人(邓石如)为 ,山人以隶书为 。”邓石如的隶书吸取汉碑长处,取资广泛。初期结体扁方,出自曹全,笔意圆润,有棉里裹铁的笔致。 其后,笔法日益苍劲洒脱,腴润稍减。到了晚年,往往运用篆、草的笔势以作隶,骨劲茂丰,淋漓尽致,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这件隶书作品是邓石如嘉庆己未年(1799年)时所书,内容是关于治家、立身处世的格言。此作体势宽博、凝重古朴,是他学书融篆隶之法的代表作品。原作现藏无锡博物馆。 本次修订,利用我社所藏作品照片重新制版,添加释文和修订说明。
柳公权,字诚悬,陕西耀县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人称“柳体”。 《玄秘塔碑》是他的传世代表作之一,其骨力矫健,笔法显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历来为初学者学习楷书的*范本。
常用赠言,名人警句,虽然不能与长篇大论相比,但它朴素、简洁,和真理的距离更近。对劳动与奉献、智慧与宽恕的思索,对勤奋与惜时、自信与进取的警示,对教育与兴趣、方法与习惯的思考,对工作与成功、忍耐与机遇的沉思,对道德与修养、诚实与守信的见解等,虽片言只语,却字字珠玑,催人奋进,启人睿智,砺人志节,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往往一句赠言,能给人以一生的动力。 有鉴于此,本帖从浩瀚的书海中精选了177句中外古今的常用赠言,使习字者在练字的同时,品味中外古今名人给我们的智慧大餐。 本帖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常用赠言精选临写;第二部分为书法名家卢前硬笔作品;第三部分为常用赠言精选和书法名家卢前硬笔作品摹写强化训练。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点画、运笔和结构,本帖将重点放在摹写强化训练部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山东临沂人。开元间中进士。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影响*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创风格。他的字雍容、端庄、挺拔、劲健,字态丰满,大气磅礴,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对后世影响很大。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人称“颜体”。 《勤礼碑》是颜真卿七十一岁时所作,是颜书中典型的部分,其作品雄厚宽博,稳健天成,刚劲有力,为千古不朽之作,历代被作为初学者的练字*。
文徵明一生创作了难以胜数的书法作品,仅归乡后30多年中就有千余件。其中较有名的有《赤壁赋》、《滕王阁序》、《西苑诗》、《早朝诗十五首》、《四体千字文》、《常清静经老子传》、《草堂十志小行册》、《雪诗卷》、《行草七律诗》、《千字文》等。路振平编著的《文徵明行书习字帖》根据文徵明行书的内在规律,总结出行书用笔五法——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基本笔画、用笔特点,结体十一法——形式、原则、部首法、错落法、尽态法、迎让法、呼应法、欹侧法、洗练法、异形法、假借法。依用笔、结体、章法为序排列,对具体的写法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说明。以便使初学者在领略视觉艺术的享受外,在行书知识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吴叡(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先世为濮阳人,移居杭州。终身布衣。少好学,工书法,精篆、隶,尤工小篆。刘基《覆瓿集》曰:“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传世的书迹有《篆书千字文》、《隶书离骚》、《九歌图卷跋》等。 篆书《千字文》吴叡的篆书师法秦篆,结字匀称端庄,法度森严,用笔灵动劲健,风格匀净雅逸。元代张雨评其篆书《千字文》曰:“尚阅赵文敏公四体书千文,其小篆用汉法,未若秦篆之特绝,孟思创意师古,集录千字,亦翰墨客卿之一奇也,得者葆之。”是学习吴叡篆书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