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我社与桂海碑林博物馆组织出版的系列丛书 桂林石刻拓片全集 的首本。桂林摩崖石刻全国闻名,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桂林摩崖造像多为佛像,是佛教文化在桂林的反映,而桂林佛教为南方海路传入,桂林摩崖佛像可视为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本书收录唐至清代的桂林摩崖造像177龛613尊,内容包括造像的石刻实景图、石刻拓片图、石刻基本信息等,具有较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守望非遗:苏州碑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时忠德作品集》收集了苏州碑刻技艺的代表性人物时忠德的众多代表性作品。这对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本书的出版可以促使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更多关注,对于许多没落的文化遗产更是起到了一种保护的作用。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四〇五)立,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城南三十五公里扬旗田。现存曲靖市中学校园内。碑高五尺四寸,宽一尺八寸。共十三行,每行三十字,字径约一寸,下列题名十三行,每行四字。碑额书“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此碑介于楷书和隶书之间,既有隶书特有的波磔笔昼和扁平的结构,又有楷书所拥有的方折笔画和较为严谨端庄的特征。学术界目前对于此碑具体归属于何种字体,尚存在的争议。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把它归为隶书,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论》中说:“该碑作者想模仿八分而又学不像,字体显得很不自然。”当代诸多学者倾向于将它划为楷书。原因是魏晋时期是书体的变化期,由隶书向楷书转换,楷书逐渐走向成熟。《爨宝子碑》虽处
《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太延年间(435~440)刻立,楷书。碑阳二十三行,行五十字,有额篆书阳文 。碑文内容与《大代华岳庙碑》文字大致相同,仅就有关嵩、华词句互相调换。或云此碑为寇谦之撰文,非是。原碑现存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此本系上海图书馆藏刘喜海旧藏本,明末清初淡墨精拓。 碑文字体介于楷隶之间,书法古拙高妙,诚为“魏碑神品”。
《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太延年间(435~440)刻立,楷书。碑阳二十三行,行五十字,有额篆书阳文 。碑文内容与《大代华岳庙碑》文字大致相同,仅就有关嵩、华词句互相调换。或云此碑为寇谦之撰文,非是。原碑现存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此本系上海图书馆藏刘喜海旧藏本,明末清初淡墨精拓。 碑文字体介于楷隶之间,书法古拙高妙,诚为“魏碑神品”。
《禅静寺刹前铭》,又称《敬史君碑》。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为“逸品上,精密茂穆之宗,若闲鸥飞凫,游戏汀渚。”杨守敬《平碑记》谓:“六朝人正书多隶体,此 篆意,古意精劲,不肯作一姿媚之笔,自是老成典型。”沈曾植则认为此禅可与兰亭黄庭相证发,碑阴弥胜正碑。 此拓本为经折装,内页尺寸纵二十四厘米,横十二厘米,刻工极精严,颇能传达书意。是册虽为民国拓本,然所拓亦精,为沈曾植所藏,亲笔题签,并于册内五处题跋,可见沈曾植对此宝爱有加。
上海图书馆编的《张从申李玄靖碑(10周年珍藏版共2册)(精)》是“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之一。 《李玄靖碑》,又称《玄靖先生含光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靖先生碑》,刻于唐大沥间,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书法干净利落,笔短意长,峻劲严整,古拙雄健,体稍疏隽,曲折顿宕,方峻中寓圆柔,严整中现婉丽。此次影印系据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无论是拓制时间还是墨色,都堪称佳本。
本书为《云峰刻石大系》套装本,包括《论经书诗》《郑文公下碑》《登大基山诗》《观海童诗》《东堪石室铭》《天柱山铭》《重登云峰山记》《郑文公上碑》《云峰山题刻小品》《天柱山题刻小品 大基山题刻小品》共十册。 云峰刻石为北朝书法的代表,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在中国书法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系》选用清代状元章鋆之藏拓为底,底本拓制时间早,均为同一时期的浅拓,拓工精良,字口清朗,点画间风神毕现;选拓规模完整,涵盖所有知名的云峰刻石;保留了原拓宏阔的开本,四色精印,追求原拓纸、墨、拓工、装裱的原初状态。 套书为40余品云峰刻石 统一面世,底本优、印制精美,无疑为广大读者欣赏、研究云峰刻石的珍贵资料。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唐俭碑》,明拓,吴湖帆藏本。《唐俭碑》刻立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楷书,三十八行,行八十五字,有额隶书十二字。碑在陕西醴泉县,属昭陵诸碑之一。此碑展现了盛唐时期碑刻的书法风貌,结字谨严,圆娟秀劲。此册经蒋祖诒、吴湖帆递藏,明拓本,为目前所见的此碑 拓本之一。
《鲁峻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四月十二日刻立。隶书。碑阳十七行,行三十二字。碑阴二列,各二十一行,有额隶书十二字。碑石原在山东任城,现在济宁博物馆。此册为上海图书馆藏沈铭昌容园旧藏本,系明拓本,为此碑传世 旧拓本之一。此碑历来以“丰腴雄伟”(杨守敬《平碑记》)傲立于汉碑名品之列,备受书家所重。清代书法家万经有“字体方整匀凈,凡勒笔、磔笔、趋笔挑起处及丰肥”之评价。
《鲁峻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四月十二日刻立。隶书。碑阳十七行,行三十二字。碑阴二列,各二十一行,有额隶书十二字。碑石原在山东任城,现在济宁博物馆。此册为上海图书馆藏沈铭昌容园旧藏本,系明拓本,为此碑传世 旧拓本之一。此碑历来以“丰腴雄伟”(杨守敬《平碑记》)傲立于汉碑名品之列,备受书家所重。清代书法家万经有“字体方整匀凈,凡勒笔、磔笔、趋笔挑起处及丰肥”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