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国富、华骏铭编著的《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入门》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名家邓石如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篆书《千字文》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法书要录》是唐代张彦远纂辑的一部书法文献著作,全书共十卷,收录东汉至唐代论述书法文章三十八篇、二王书札四百五十八帖,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段 价值的相关文献,采摭繁富,去取精严,《四库全书总目》 评价称“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本书开汇编历朝书法文献之先河,是古籍中书法这一类 重要、 基础的典籍,其中篇什,不仅屡见后人称述征引,还编入《墨池编》、《书苑菁华》等多种古籍,《述书赋》、《书断》等篇还各有别本单行,可见其影响深远,深受后世学者重视。 然而本书行世的刊本,错漏较多,傅增湘跋语称“古来竟无善本”,历 很少有人做本书的校勘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点校本,也存在取校版本少、校勘不精、标点多误等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整理, 首要者,莫过于给读者提供可靠的阅读文本。 刘石教授精于古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清代书画家金农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字帖为金农于乾隆八年(1743)受其好友汪庭坚所托而书写的楷书作品,字体竖长、笔画稍粗、落笔严谨,颇有初唐风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根据不同译本全称略有不同,是佛经中流行广的一部,得居佛藏之显要,以鸠摩罗什译本通行,全文五千几百字。金刚即坚不可摧、锐不可当之物,佛经中常用它来作比喻,如 金刚定 金刚慧 金刚句 等。这里用来修饰般若波罗蜜以示赞誉,指它能摧伏一切烦恼魔障。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书法大家。柳公权早学王羲之,又师欧阳询,颜真卿及随唐各家笔法,后形成了“体势劲媚”的独物风格,世称“柳体”柳体用笔方圆兼备、轻重有致、变化多端;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朗,严谨中显开阔超逸之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是其60岁后所书,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劲之中。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遗迹留存最多的皇帝,不论是名山大川、抑或是殿宇庙堂、人文古迹均时常可见。乾隆善书,又善临帖。本册选取其所临米芾书十种,包括《萧闲堂诗帖》、《庆云帖》、《观江帖》等,供书法爱好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