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依朝代远近精心编排,记录了江西地区从晋代至近现代1098位书画家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书中不仅介绍了每位书画家的生卒年、字号、籍贯,还深入剖析了他们的艺术风格、成就、代表作及影响。所录人物之简介文字,尽量依据现有史料,综合各家之说,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条理清晰、详略有当、内容丰富的艺术家人物谱。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爲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历官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书法精妙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又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爲“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松风阁诗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 。不论收
《闲居赋》《秋兴赋》都出自潘安之手。潘岳是西晋文坛盟主,官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这两篇赋文都有辞官归隐之意,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之意,但他抵不过富贵的 。赵孟頫一生也陷于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情中,所以,赵孟頫也是潘安的知音,他在赋文中的句子中可以找到思想解脱。 全卷用笔遒劲挺健,笔圆带方,结字俊美灵秀,独具姿韵。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 画家,与欧阳询、顔真卿、柳公权并称爲『楷书四大家』。《洛神赋》,行书纸本,纵29.5厘米,横192.6厘米。末署款“大德四年四月廿五日爲盛逸民书”,赵氏四十七岁。卷尾有元代何心山、倪瓒题记,清代英和观款。曾先后被明代项子京,清代陈准、陈崇本、孙尔准、崇恩、近代张翼等名家所收藏。直至1981年,张翼之子张叔诚将其捐赠给了天津博物馆。通篇行中兼楷,结体严谨,端正匀称,字形略扁,字势优美潇洒,清俊遒媚而内含风骨。 点画丰满而富于变化,牵丝轻盈。笔法圆润流畅,其中大多数横画,顺锋起笔,收笔处或用藏锋,或略停后带出附钩,用笔精熟。章法布局上疏朗匀称、和谐中正、力追古法,用墨刚柔相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末集帖学大成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临学晋、唐、宋、元各家,融会变化,特别注重师古人之意趣而不泥其形迹。 疏朗匀称,结体秀媚,时作欹侧之态。行书用笔圆润秀劲,结体虚灵,姿态自然洒脱,追求『意到笔不到』的韵味。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 《灵飞经:唐人墨迹本与渤海藏真帖本》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末集帖学大成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临学晋、唐、宋、元各家,融会变化,特别注重师古人之意趣而不泥其形迹。 疏朗匀称,结体秀媚,时作欹侧之态。行书用笔圆润秀劲,结体虚灵,姿态自然洒脱,追求『意到笔不到』的韵味。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 本书十七帖,姜宸英藏宋拓本与赵孟頫临本,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 《草诀百韵歌:米芾集字本与草法至宝本》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末集帖学大成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临学晋、唐、宋、元各家,融会变化,特别注重师古人之意趣而不泥其形迹。 疏朗匀称,结体秀媚,时作欹侧之态。行书用笔圆润秀劲,结体虚灵,姿态自然洒脱,追求『意到笔不到』的韵味。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 《草诀百韵歌:米芾集字本与草法至宝本》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爲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历官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书法精妙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又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爲“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松风阁诗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 。不论收
《倪宽赞》又作《儿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二十四点六厘米,横一百七十厘米,楷书共五十行,满行七字。《石渠宝笈》有着録,现藏 博物馆。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此书作历来名声显赫,有人认定是褚遂良书。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整篇书写心气平和,用笔富于变化,平实中参用洒脱的笔墨,起笔或轻或重,收笔沉着有力,结字工整秀丽,笔势舒展,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给人以平和古雅的感觉。赵孟坚跋云:“褚书《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 《集字圣教序:董其昌题跋宋拓本与董其昌临本》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 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