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清代书画家金农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字帖为金农于乾隆八年(1743)受其好友汪庭坚所托而书写的楷书作品,字体竖长、笔画稍粗、落笔严谨,颇有初唐风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根据不同译本全称略有不同,是佛经中流行广的一部,得居佛藏之显要,以鸠摩罗什译本通行,全文五千几百字。金刚即坚不可摧、锐不可当之物,佛经中常用它来作比喻,如 金刚定 金刚慧 金刚句 等。这里用来修饰般若波罗蜜以示赞誉,指它能摧伏一切烦恼魔障。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 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 碑学大师。 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 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白氏草堂记》墨迹,现藏于日本,每屏纵180余厘米,横46厘米。《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朱晦庵文语四屏》,沉雄朴厚、以圆劲胜,自成面目。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苕溪诗卷》是北宋杰出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结体舒畅,中宫微敛,舒展自如,极富抑扬起伏变化;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黄庭坚,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砥柱铭》是他散落民间的 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 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 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 碑学大师。 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 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白氏草堂记》墨迹,现藏于日本,每屏纵180余厘米,横46厘米。《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朱晦庵文语四屏》,沉雄朴厚、以圆劲胜,自成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