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国富、华骏铭编著的《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入门》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名家邓石如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篆书《千字文》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清代书画家金农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字帖为金农于乾隆八年(1743)受其好友汪庭坚所托而书写的楷书作品,字体竖长、笔画稍粗、落笔严谨,颇有初唐风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根据不同译本全称略有不同,是佛经中流行广的一部,得居佛藏之显要,以鸠摩罗什译本通行,全文五千几百字。金刚即坚不可摧、锐不可当之物,佛经中常用它来作比喻,如 金刚定 金刚慧 金刚句 等。这里用来修饰般若波罗蜜以示赞誉,指它能摧伏一切烦恼魔障。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书法大家。柳公权早学王羲之,又师欧阳询,颜真卿及随唐各家笔法,后形成了“体势劲媚”的独物风格,世称“柳体”柳体用笔方圆兼备、轻重有致、变化多端;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朗,严谨中显开阔超逸之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是其60岁后所书,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劲之中。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 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 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