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常秀是独树一帜的韩国导演,自1996年以来凭借不竭的创造力拍出近30部电影,但仿佛一直在 重复 同一部作品。俭省的场景与复杂的结构,迷茫的男人与独立的女人晃荡、喝酒、缠绵,一条金鱼出现的偶然事件制造的暧昧和不稳定状态,洪氏元素早早确立,却在错位的时间里变换出无尽的可能,显示导演的成熟与省思。 本书回溯洪常秀导演生涯初期阶段,通过访谈记录其沿用至今的创作方法与电影观念,并收录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 波德维尔和法国导演克莱尔 德尼的评论文章,带领读者进一步理解洪常秀的电影宇宙。
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电影大师,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亲历了数字工具的巨大进步对电影技术的彻底改变,他坚信这一变革将深刻地影响电影的构思、创作和导演方式。这本书中不仅充满了科波拉生动的传奇轶事,也集结了他在俄克拉荷马城市社区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作坊中关于现场电影实践的宝贵经验。本书是 迷影人 、专业领域人士不可或缺的电影指南,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 现场电影 把电影制作带入创造性的新时代的可能性。
《兔子的征程是星辰大海》精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热血台词和热门评论。从后台评论区筛选高赞评论,通过网络征集热门台词,经过多次修改,专门精选剪辑出20段动画片段,25句热门台词,25条打动人心的评论。该书既是一本爱国主题教育导航书,也是一本那兔经典片段回顾手册,还是一本可以随时记录下心情的手账本。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感动的源泉。
地下室、下水道、隧道等城市的阴暗角落,道德和真相的矛盾交界,奉俊昊早在生涯初期便确立始终 观看 的主题,将冷峻目光投向韩国社会,在类型惯例和作者风格的巨大张力中拍出令人不安又惊艳的作品。 本书回顾奉俊昊导演生涯早期阶段,邀请韩国和法国影评人探索奉俊昊的独特风格与社会关切,结合与导演的访谈,带领读者了解奉俊昊电影风格的源头。
沟口健二是*电影巨匠,一生共拍摄90部电影,连续5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两度斩获银狮奖。他的作品被奉为诠释日本传统之美的经典, 一景一镜 的长镜头摄影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女性是沟口电影的重要主题,他善于把女性的美、坚韧及悲剧性完美融合,塑造了诸多经典女性形象,并赢得了世界声誉。 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在本书中回顾沟口一生的创作历程,不仅剖析了沟口卓尔不群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还比较了沟口与同期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异同,全方位展现沟口健二电影世界的魅力。
在本书中,詹姆逊通过解析电影中的政治寓言和地缘政治寓言,绘制了一张晚期资本主义地缘政治地图,实现了电影的认知图绘功能。詹姆逊在书中暗示我们,不仅要看到电影文本表面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叙述,还要窥见文本中积淀着的、未曾意识到的但却客观存在的、真正的历史踪迹;或者说,我们应该努力在电影文本与特定社会时期的“政治无意识”和“地缘政治无意识”之间搭建起某种象征式的联系。本书根据詹姆逊在英国电影学院的系列演讲整理而成,所有文章都是在詹姆逊的重要论文《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发表之后完成的,因此,本书是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延续。
电影学者戴锦华教授从在北大任教期间的研究成果中精心挑选十篇文章、集结成书。《断桥:子一代的艺术》《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雾中风景》《情结、伤口与镜中之像:新时期中国文化中的日本想象》《阶级、性别与社会修辞》《重写红色经典》《庆典之屏: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侯孝贤的坐标》《时尚·政治·国族》《主体结构与观视方式》
本书编写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发起,全国 25 所高校积极响应,由来自全球 32 个国家的留学生供稿,精选 112 篇用汉语撰写的征文汇编成书,表达了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电影的热爱、兴趣、评价、期许,以及对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寄语。全书分为五个板块,视角独特,夹叙夹议,信息丰富,可读性强,是研究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接受不可多得的文本,也是 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的有益参照。本书适合从事电影创作、电影研究、电影营销以及影视教育、对外汉语教育、跨文化传播等各界人士阅读。
本书运用跨文化交流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视角,点评了不同国家的100多个电影故事。这些电影的丰富内涵和文化特征各有神奇、百紫千红,既展现世界主要文明国家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多元生活方式,促进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学的教学辅助。
住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没落小镇的年轻人,瑞顿、西蒙、丹尼和卑比,靠领取和诈骗救济金为生,生活中除了 ,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生活周遭,不是失业者,就是臭味相投的小混混,都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边缘人。 这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经历过好友罹患艾滋病、朋友吸毒而截肢、兄长从军误中陷阱被炸死等事件之后,决定联手干一票大买卖,打算分赃之后,各自过自己梦想中的美好人生。没想到, 受大家信赖的瑞顿,竟然背叛了多年好友,作出了大胆的决定……他们颓废荒唐,胡作非为,凭着青春的荷尔蒙肆无忌惮;他们消极地对抗着世界,却把拳头朝向了自己。
江南自古就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区域性概念,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文化特质和移民构成等,在许多方面都影响和塑造了其地其民的风俗与信仰。本书分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江南农事、家风、名贤、神话、城隍、年节、工匠、礼仪、动物、植物、 、 、游艺等十多个方面,在结构上比较完整而系统。在写作方式上,本书围绕具体的江南风俗与信仰探讨其历史渊源、流播影响、规仪模式、地域异同、价值内涵等,语言通俗,详略得当,征引宏富,观点新颖。本书试图告诉我们,江南的风俗与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保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者认为,风俗与信仰是我们伟大传统的一部分,其中有些有些需要“扬弃”,有些则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还有一些则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继承——这一部分是我们中
本教材为“华影系列教材”之一,针对影视制作、导演、编剧专业的“影片分析”相关课程进行编写,也可作为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图书的配套教材,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当代好莱坞叙事理论,感知影片的叙事结构、故事肌理、人物设计,并有效对接我国电影工业生产中的商业类型片创作。概言之,编者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商业类型故事的影像讲述的理解,助力学生类型意识的培养,为学生随后的专业学习、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助益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
本书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发展的宏观把握、鉴赏与评价的能力。不仅涉及影视艺术的方方面面, 试图通过对经典剧作的深入分析来展示影视艺术的迷人魅力,让大学生领略到影视艺术殿堂的万千风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对其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形式上,本书打破原有教材的编写模式,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路,将探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融人其中;在内容上,立足当前学生现状和实际需求,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突出学生的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以“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形成新的结构体系。
本教材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特点,以文学名著为基础、以影视作品为依托,本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从艺术专业的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地赏析,让学生在人文素养、专业技能、音画时尚、视听感觉、审美情趣等等方面得到 的感知和提高。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