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 普科纳在《戏剧理论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戏剧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旨在建立戏剧与哲学之间的新关系,挑战传统观点,并提出戏剧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论点。 第一章是柏拉图对话的诗学。 普科纳分析了柏拉图如何通过其对话录,如何使用戏剧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不仅是哲学探讨,也是戏剧作品,其中人物、场景和情节的构建都服务于哲学问题的展现。作者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三种戏剧范畴,总结了柏拉图的戏剧诗学。 第二章是苏格拉底戏剧简史。 本章回顾了以苏格拉底为主题的戏剧作品,探讨了苏格拉底在戏剧中的形象如何随时间演变,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了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理解和诠释。 第三章是现代苏格拉底戏剧。作者从奥古斯都 斯特林堡、乔治 凯泽、奥斯卡 王尔德、萧伯纳、皮兰德娄
《戏入人心》是一本丰富而全面的中小学戏剧教学实务参考书。作者内尔 史密斯倾注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将自己数十年戏剧教学、排演经验系统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她将戏剧艺术的理解和课堂空间需求结合起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详尽的实操方法、策略、建议和案例。她以创造性的方式安排本书的结构,将戏剧世界的探索描绘成一个大航海发现的过程,每个课堂的过程都被赋予图景,随着她的陈述,读者感觉踏上了未知旅程,充满期待。
《音乐剧导论》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音乐剧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音乐剧界的重要行业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读者对整个音乐剧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和宏观的了解。第二章将视角集中于音乐剧的剧本创作,从场景描述和台词文本的角度,着重阐释了剧本对于构建音乐剧叙事框架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音乐剧歌词创作的细致剖析,从不同音乐剧唱段在戏剧功能上的差异性出发,分别呈现了歌词创作对于音乐剧推动叙事、制造冲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聚焦于音乐剧最核心的音乐板块,既从宏观上审视了音乐剧中海纳百川的多元化音乐风格,也从微观上阐释了不同音乐剧作品的音乐创作在戏剧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着重剖析音乐剧的肢体语言,从编舞者的视角展现了音乐剧舞蹈创作独具魅力的艺术追求,并逐一列举音乐剧中常见舞蹈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 中国 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心理和创作心理,是演员进行表演创作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它关乎演员创作的心理健康,关乎演员在表演创作活动中的自由自在和自我感觉。演员创作心理研究,以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基本原理为抓手,尝试以科学的方法,解释演员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本研究从十二个方面:演员表演创作心理研究、感知表演艺术、演员与角色的创造、心理与创作心理、意志与创作意志、注意与创作注意、感觉与创作感觉、知觉与创作知觉、想象与创作想象、情绪情感与情感创造、性格与性格的创造、创作中的知觉与灵感,对演员创作心理展开较为广泛的议论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研究有助于演员把握表演创作及角色创造的复杂性,形成和获得积极的、稳定的表演创作心理及状态。
《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研究学术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教育戏剧的本体论、方□□和价值论进行了较为新颖的理论探讨。在深入思考中国中小学教育戏剧实践中教师角色的独特特征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英美等国教育戏剧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和教师培养模式的介绍,为中国教育戏剧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本书是 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方法系列丛书 之一,该系列丛书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表演系主任、戏剧导演何雁策划主编的重要出版项目之一,以介绍、翻译和研究20世纪涌现的重量戏剧大师的表演方法与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丛书中涉及的重量戏剧大师众多,包括本书作者尤金尼奥 巴尔巴,20世纪伟大的表演训练大师迈克尔 契诃夫,美国表演大师桑福德 迈斯纳、克里斯汀 林克莱特、凯瑟琳 菲茨莫里斯、费登奎斯等。本书是巴尔巴经典著作《论导演与戏剧构作 燃烧的房子》的翻译作品,书中展现了原作者在导演与戏剧创作方面的新思维,书中内容对我国戏剧包括话剧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剧本写作训练》是一部教学参考用书,既可以满 足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学生 学习剧本创作的需求,也可 以供有志于戏剧、影视剧本 创作的爱好者学习剧本创作 ,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央戏剧学 院戏剧文学系在培养编剧人 才时的教学理念,其中的两 个关键词是:融通理念和阶 梯式训练。本书的第二章 散文写作 、第三章 小品与 短剧 、第四章 多幕剧写作 、第五章 影视剧本写作 四个章节对应了戏剧文学系 戏剧创作专业 的 写作课 教学训练进程。第六章 文 献剧创作 是近年来教学改 革中 创新性 写作教学实践 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由保加利亚学者卡利娜 斯特凡诺娃(Kalina Stefanova)和美国学者马文 卡尔森(Marvin Carlson)共同编著并于2021年出版的一部文集,聚焦1989年 铁幕降下 这一当代重要事件发生以来,东欧地区的20位重要导演的作品与创作理念,这些导演可谓整个东欧戏剧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催化剂。 相较于2000年以来国际上出版的其他几部有关东欧戏剧的论著,本书除了对这一地区快速发展的戏剧进行了更为及时的介绍之外,还将焦点放在了当代戏剧文化的一个特殊而又核心的部分 导演身上。自20世纪初以来,导演一直充当着现代戏剧的核心力量,这一点在东欧各国戏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这20位导演,因他们勇于打破传统戏剧的限制,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面貌,而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戏剧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戏剧的实践策略研究》是唐家岭新城幼儿园编写团队在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戏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编写。教育戏剧在全国正在兴起,幼儿园的教育戏剧实践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编者对教育戏剧在幼儿园的实施开展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行动研究,梳理出一系列科学、适宜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其中大量的实践案例更是生动具体地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使教育戏剧能够在幼儿园更广泛地推行,更有力地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与可推广性。
本书是国内戏剧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徐晓钟的导演理论与艺术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他从事戏剧事业70年的艺术经历,研究他的艺术实践,分析他的教学成就,特别是深入刨析他的戏剧理想、演剧观念、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进行总结讨论。
本书主要是为表演类的学生提供一本普及性声乐参考用书,书中并没有把各个唱法严格地区分开,只是按歌曲来分类。考虑到表演类的学生往往不局限于一种唱法,因此在教材中收录了题材广泛的曲目,包括了美声、民族、音乐剧等经典曲目,还有经典流行歌曲和部分外国歌曲,这些收录的经典流行歌曲和部分外国歌曲都适合作为浏览曲目。音乐剧唱法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市面上的音乐剧教材众多,并且曲目量丰富,故在本书中只选用了四首传唱度较高的中国音乐剧唱段。相信通过对于这些曲目的歌唱基本技术的介绍与讲解,能够为初学者提高演唱水平助力。
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公共课《中国戏曲》教改为视点,从"戏曲德育""专业知识""学术方法""政治修养"四个方面探索高校戏曲思政价值,有史论理论文化讲解,有专题探讨学术互动,有乡村戏曲田野调研,有课堂师生剧本创作,师生沉浸于中国戏曲专业课堂,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熏陶。研究秉持 戏曲本体原汁原味 教学理念(授课逻辑),融入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研究成果(理论品格),践行 戏曲审美寓教于乐 实践探索(方法路径),向着高校立德树人品牌课程建设不断迈进。
本书稿围绕中央戏剧学 院表演系本科基础教学的 基础元素和表演技巧的理论,以苏联专家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央戏剧学院建院后,表演系本科基础教学历史的发展脉络展开论述,深度挖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基础教学的 以现实主义美学 的原则和特点,阐明表演专业基础教学是如何把握、实践、传授斯氏体系中重要的理论原理,由此加深对 体系 原理的准确认识。
本书指一本戏剧理论方面的著作。全书约25万 字,主要围绕 戏剧是什么 和 如何快乐地写戏 展开,作者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结合一个个 具体的作品,用七个章节去回答 个问题,深入 浅出阐释相对复杂的戏剧理论问题,较为系统地厘 清了戏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用五个章节回答 第二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如何创作各种体裁 的剧本,包括小品、小剧场剧本和当下比较热门的 剧本杀、沉浸式戏剧等。在这一部分,作者毫无保 留的地将自己的创作体验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去 领略戏曲创作的酸甜苦辣及从中获得的艺术享受。 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特别是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