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戏曲剧种。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类,构图上兼顾演员特写和演出场面。突出老演员和已故的名演员,和一些名演员、名剧目的演出背景介绍,以及照片背后感人的故事。 全书以作者特有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把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再现到摄影作品之中。作品动静结合,表现演员的情绪和表演力度、速度。
中国著名作曲家、文艺理论家马可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声乐作品六七百首,先后写下了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歌剧《白毛女》,管弦乐作品等,在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以及戏曲音乐研究等方面写有大量论文。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收录了马可的歌剧作品《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唱段。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对中国近代音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近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与选拔,在中国戏曲系统史论的支撑之下,深入到中国非常早成熟戏曲样式“南戏”生成的原生态区域——温州,去追溯、发掘、重识传统戏曲生成的基因与演化、发展过程,去认识古代戏曲剧作家及其剧作形成的原生要素,从源头上,研究学习戏曲创作的规律与专业技术知识,指导今天的编剧成长、传统剧本剧目的整理和改编及新剧本的创作。
本书是一本京剧著名唱段精选的琴谱集。收入了京剧老生、小生、花脸、老旦、青衣、花旦等不同行当的脍炙人口的传统和新编剧目唱段。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是不同流派的名家演绎和创新的成果,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为广大观众和戏迷所喜爱和票演。文后附有京剧主要曲牌的简谱和胡琴锣鼓经。
《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第7卷 歌剧与音乐剧选曲)》将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百年间的作品集结成册,囊括七个门类,共40卷。本套丛书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教学、研究及图书馆收藏的专业用书。 《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第7卷 歌剧与音乐剧选曲)》收录了1928至1976年经典的歌剧选曲64首。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南开大学话剧活动的历史书籍全书从1909年南开大学很初的话剧活动讲起,一直讲到20世纪今天的南开话剧活动全书对包括南开历目前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剧目以及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事件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马可选集(1):歌剧卷(上)》收录了《夫妻识字》《周子山》和《白毛女》三部歌剧作品。
脸谱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工艺美术性脸谱,一种属于舞台实用性脸谱。脸谱的研究分为三个流派:以生理学大家刘曾复先生为代表的“系统分析法”,与齐如山先生的“分类溯源法”和翁偶虹先生的“钩奇探古法”三足鼎立。《京剧脸谱图解(精)》就是在刘曾复先生顾问下,由其亲传弟子盛华先生勾描绘画,并由戏曲理论家常立胜先生撰文而成。在“系统分析”理论“遵循整体性、相互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基础上,该书所绘脸谱集中了杨小楼、郝寿臣、钱金福、范宝亭、侯喜瑞、王长林等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谱式,使得书中作品有出处,有根据,准确而不花哨,摈弃怪异,讲究实用。按历史顺序排列,选择了从上古、殷周,经秦汉、两晋、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明、清各朝的部分京剧人物脸谱,笔法细腻,着色准确均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