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艺术歌曲诞生于欧洲,并主要在德奥地区发展形成。这些短小精悍的艺术 作品的*大特点是:歌词多采用精美的诗歌,艺术价值极高,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曹金编译的《德奥艺术歌曲作品专辑(共2册)(精)》收录、译注了75首德奥艺术歌曲宝库中的精品,并按作曲家出生年代先后顺序整理成册。每册都有难易程度不同的歌曲。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第十一册至第三十六册为曲谱卷,以26册的篇幅收录存见于泉州与厦门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地区各地馆阁手抄本中,有琵琶指法谱的散曲与套曲,称为「大小都会套曲」的套曲9套,共计116首。《
本书精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程氏霜簃旧藏曲本中的《荆钗记》身段谱7种、《人中龙》身段谱1种、《太平钱》身段谱1种、《曲牌谱锣鼓谱》10种、《鼓谱曲谱》8种,各类曲本共计27种。以彩色高清印制方式尽可能地保持原抄本的本来目貌,使其真正具备文献价值与研究价值。
《青芒果香》是叶小纲以亚洲热带植物命名的系列作品中的一首。该作品充分显示了中国南方音乐家的敏感、细致而复杂的心理以及对光影强弱、色彩浓淡对比的喜好,表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沁人肺腑的芬芳的感恩与悱恻心境。《十二月菊花》是应尼柯莱长笛比赛组织委员会的委约而作,题献给作曲家去世的小女儿。白色菊花在初雪中凋零,这在东亚传统美学上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无法抑制的痛彻无言。遥望冰封大地之边缘,隐约可看见半丝生命的顽强,寒彻周天中,人会鼓起新生的希望
本书精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程氏霜簃旧藏曲本中的《荆钗记》身段谱7种、《人中龙》身段谱1种、《太平钱》身段谱1种、《曲牌谱锣鼓谱》10种、《鼓谱曲谱》8种,各类曲本共计27种。以彩色高清印制方式尽可能地保持原抄本的本来目貌,使其真正具备文献价值与研究价值。
本书精选了近百年来在各个时期广泛流传的经典歌曲300首歌曲,展现伟大的党在百年历史中的辉煌。所选歌曲紧紧围绕“百年赞歌”主题,编者以历史为轴线,将300首歌曲分成“开天辟地(1921—1949)”“革命建设(1949—1978)”“改革开放(1978—2012)”“不忘初心(2012—2021)”四个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专题。所选歌曲不仅包括了五四时期、抗战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还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歌曲,且精选了近年来“ ”主题歌曲和全民族“抗击疫情”等新作品。收录的歌曲包括了独唱、齐唱以及多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为群众性歌咏活动活动提供多种选择。书中大部分作品配有扫码范唱或伴奏音频,每首歌曲后皆附作品赏析,便于重温红色歌曲,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在百年流淌的歌声之中,力图编成一本内容丰富、结构新颖、题材多样
罗福葆编纂的《历代琴谱过眼录》一九六三年完稿,自序略言所见琴谱百数十部,去其渊源不明缺乏体系、或所抄均常见谱本,共得唐至民国间一百四十九部,且多属海内孤本,而当时一般琴学家版本收藏家仅著录五六十部,较《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又新增四十部。每谱各为简略提要,著录著者、藏者、版本、年代、内容诸项,重点在汇录序跋原文;以琴谱出版先后为次,成书八卷。原书至今未出版。誊清稿本据云见存于中国音乐研究所,今次整理所据为其家所藏原稿本,整理者据《琴曲集成》校勘文字,改正原稿本舛误遗漏及标点错误。 该书是集琴谱目录与琴谱序跋为一体的资料汇编,该书据全本《琴曲集成》稍为补全著录缺失项目、删除原录与琴谱无关之几篇序跋〔其目分注篇内〕;据《琴曲集成》所影印原书复校增补录文、订正抄写错误、校勘诸本异
内蒙古的民歌源远流长, 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格,在祖国歌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掘、收集、整理流行在内蒙古地区的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意义。邢野//邢迟主编的《内蒙古民歌名曲通典(上中下)》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民歌,主要收集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汉族的经典民歌。中篇为名曲,主要收集由本区作者编词作曲的广泛流行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创作歌曲。下篇为创作歌曲。
内蒙古的民歌源远流长, 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格,在祖国歌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掘、收集、整理流行在内蒙古地区的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意义。邢野//邢迟主编的《内蒙古民歌名曲通典(上中下)》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民歌,主要收集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汉族的经典民歌。中篇为名曲,主要收集由本区作者编词作曲的广泛流行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创作歌曲。下篇为创作歌曲。
内蒙古的民歌源远流长, 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格,在祖国歌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掘、收集、整理流行在内蒙古地区的包括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意义。邢野//邢迟主编的《内蒙古民歌名曲通典(上中下)》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民歌,主要收集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满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汉族的经典民歌。中篇为名曲,主要收集由本区作者编词作曲的广泛流行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创作歌曲。下篇为创作歌曲。
大型典籍《百年乐府》共11卷,由 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文学学会承办,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一期工程为“歌词编年选”,共4卷于2018年12月出版完成;二期工程为“歌曲编年选”,共7卷于2020年12月出版完成。11卷共收录自清朝末年以来1531位作者的3003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作品。《百年乐府》这项 重大工程历时七年,近百人参与整理汇集,由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领衔,以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粹铸。编辑团队将每一首入选作品均标注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对词曲作者的生平佐以考证,并附加简介评述。在历时111年的悠久岁月和沧桑年轮中,编写者定位扫描、集结选粹,整理出流淌在时代记忆和人民心中那些不朽作品,她反映现实生活,还原历史本真,广角
潮州音乐自宋代起就有文字记载,而乐谱则罕有见者。《郑映梅养竹山房乐谱》是潮汕近百年来发现乐谱中最为完善的专享一套乐谱,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郑声华先生(1879-1946),字映梅,又名祝三。生于澄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第廿七册為曲譜卷,收錄滾門體[序滾]曲目中,見於絃管文化圈各館閣抄本而有琵琶指法譜者,共計約一百一十餘首。卷首冠以(制樂節樂器之演變),論述制樂節樂器從拍板至拍、板的演變。此滾門又分為[長序滾][序滾][序滾疊],拍法分别為長拍、中拍與短拍,管門皆為五孔管。 長拍的[長序滾]又稱為[竹馬兒],樂曲多為長篇的大曲子。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第廿七册為曲譜卷,收錄滾門體[序滾]曲目中,見於絃管文化圈各館閣抄本而有琵琶指法譜者,共計約一百一十餘首。卷首冠以(制樂節樂器之演變),論述制樂節樂器從拍板至拍、板的演變。此滾門又分為[長序滾][序滾][序滾疊],拍法分别為長拍、中拍與短拍,管門皆為五孔管。 長拍的[長序滾]又稱為[竹馬兒],樂曲多為長篇的大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