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的诞生,是本书作者、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林玲教授的一次艰难而具有创造性的“音乐考古”之旅。 远在两百多年前的公元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有一位叫作荣斋的蒙古族文人音乐家邀约几位好友,将当时已流传“十分久远”的十三套包括琵琶、三弦、胡琴和筝组成的弦索乐曲,用工尺谱精心抄录、编纂成册,并题名《弦索备考》,以使其能够长久地保存、传承而不至于失传…… 经历了130余年的战乱和政体 迭,时间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当代 音乐学家曹安和与简其华(文彦),将荣斋的曾孙陶君起先生无偿贡献的这部极其珍贵的1814年抄本的副本译成五线谱,易名《弦索十三套》(三卷本),分别于1955年和1962年由音乐出版社(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荣斋先生的《弦索备考》筝谱与其他各卷乐器谱一样,记
21世纪以来,如何保护、传承像花儿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持续的文化创新与社会进步,以发挥其凝聚力,成为当代人必须深思的重大课题。《BR》 本书采取不同以往的研究方法和切入方向,将研究重心从花儿传承的音乐属性转向社会属性,由此发现支撑花儿这一口口相传文化的核心是“群体”,即群体的存在状态决定传承的兴与衰。基于此,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从群体的形成和维系、群体的性质和作用、群体的解体和传承危机、群体重构的条件和契机、传承的复活和未来方向等诸多方面,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途径。
《上善蜀水》交响套曲是2015年四川交响乐团委约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杨晓忠教授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集。该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思想根基,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上善若水”的含义,套用为“上善蜀水”,聚焦于至善至美的巴山蜀水。作品以“水”为主线,贯穿整部作品的始终。作曲家用五个不同的乐章,形象地表现了“蜀水”的不同形态:Ⅰ.水韵——青流闻道;Ⅱ.水润——春夜喜雨;Ⅲ.水律——江河脉动;Ⅳ.水势——川江放歌;Ⅴ.水德——生生不息,力求表达蜀水所蕴含的“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至尚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人生观。该作品获得2016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交响乐作品集上善蜀水交响套曲(一二三乐章)/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系列丛书》收录的是其中的一、二、三乐章。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精心策划的一部重大主题出版物。这套丛书按照编年体的方式排序,共分为九卷。收入从1927—2017年军旅歌曲1600余首,并配套有音像光盘。这套图书特别邀请了当下军队文艺创作的专家(作曲家、理论家、音乐评论家等)团队参与编撰。 n 这套丛书的特点:1.题材内容丰富。各军兵种题材的作品均有收入。2.体裁形式多样。包括队列、独唱、重唱歌曲,小合唱、表演唱、大合唱,组歌、交响合唱,以及歌剧和舞剧选曲、影视歌曲等在内的各种大、中、小型体裁形式的作品。3.创作队伍庞大。包括战功赫赫的将帅、革命烈士、军队和地方艺术家,以及各军兵种、各大军(战)区的专业和业余作者等。 n 这套丛书真实记录了我军九十年来音乐艺术创作的历史,梳理了军队歌曲的脉络,兼有史料收藏和传播价值。为便于演
这套作品里收录了三首金复载 影响力的交响乐编制的电影音乐作品,《红河谷》组曲是作者为20世纪90年代的爱国主义电影《红河谷》创作的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和英雄主义精神。《喜马拉雅随想曲》:通过这首曲子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壮丽。《 的贵族》这首曲子是为了纪念中国历 的“ 的贵族”——满族而作,表达了对满族文化的敬意和追忆,以及对其历史地位逐渐消逝的感伤之情。
本书为作者栾凯教授,凭借三十余年歌曲创作经验,以及二十余年音乐教育心得,在歌曲创作相关课程多年教学讲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反复提炼打磨,撰写而成的一部全面讲解歌曲创作理论和技巧的通用教程。 本书面向所有歌曲创作的学习者做出较为通用性的指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歌曲的整体创意、歌曲的基本要素、旋律线、节奏、调式、曲式结构等基础知识,还有调性转换、二声部写作、素材及其发展手法等进阶内容。特别增加的军旅队列歌曲创作和歌词创作技巧、旋律与歌词的音调关系等内容, 填补了 相关领域的空白。 在本书指导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后,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和词曲创作方法,还能通过学习书中丰富的 歌曲谱例,以及进行课后作曲练习,提升实际创作能力。 本书可作为艺术院校作曲相关专业学生和文艺工作者的学
这套作品里收录了三首金复载 影响力的交响乐编制的电影音乐作品,《红河谷》组曲是作者为20世纪90年代的爱国主义电影《红河谷》创作的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和英雄主义精神。《喜马拉雅随想曲》:通过这首曲子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壮丽。《 的贵族》这首曲子是为了纪念中国历 的“ 的贵族”——满族而作,表达了对满族文化的敬意和追忆,以及对其历史地位逐渐消逝的感伤之情。
周展和盛秧这对筝乐伉俪倾心编撰的《筝重奏曲集》(一),其曲目组合创意之新,学术视野之广,在目前众多的筝乐作品出版物中显得独树一帜。它不仅彰显出当代古筝重奏作品的学术高度,同时也充分显示出编者独到而宽广的学术视野。二位作者均是长期从事古筝教学和表演的青年翘楚,都是在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筝乐人才,又都在舞台实践和学术磨砺中形成了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学识。这些特质,使二位作者在编撰此著时 匠心,用自己独到的学术思维构架出该曲集丰富的内涵。......中国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父亲周延甲学习古筝演奏,掌握了秦派古筝演奏的精髓。之后,又跟随教育家邱大成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并受到了李婉芬及周望教授的指导。周展曾在多个重大比赛中获奖,包括“全国民族乐器大赛”(
上海小荧星合唱团创办于1985年,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下,成为全国 有影响力的少儿合唱团体之一。《荧星闪闪--小荧星合唱团演唱曲集(共2册)》所选曲目均为“小荧星”唱红的优秀创作合唱作品,部分作品为参加各种合唱比赛时的参赛曲目。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 难能可贵的是全部配有伴奏。这些伴奏并非此次特意为出版本书才临时编配,而是“小荧星”多年来演出及比赛时的专用伴奏,这些资料是来之不易的。目前少儿合唱比赛均要求使用正规伴奏谱,这些伴奏谱将为少儿合唱团教师提供参考。
《韩国艺术歌曲集》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韩国歌曲的声乐教材,包括歌曲36首,是一本集结了韩国近半个世纪以来较有影响力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令人陶醉,比如20世纪80年代作曲家金孝根的《初恋》《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作曲家尹赫柱的《迎接》,以及现当代传唱度高的优秀新作品《我的灵魂随风飘扬》等。《韩国艺术歌曲集》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声乐演唱的实践。本书以乐谱、歌词的字对字直译与意译构成内文主体,结合录制歌词韩语的朗读音频,以帮助学习者使用。
《平均律键盘曲集》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逐渐得到揭示与发扬。其所包含的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是音乐思想的大海洋,引申出无穷无尽的话题。其核心思想可归为“时空重组”,贯穿“谛”与“观”,音乐的组织构造,在于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赵晓生著的《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下)》研究《平均律键盘曲集》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时空重组”四字,音乐的组织构造,在于时间维与空间维的结合。从时间维衡量,音乐是个过程,在时间中展开,依存于时间的进行之中。无论古典的现代的,民间的专业的,音乐的时间维是不可避免的。所有与过程有关的参数,线条,节奏,过程,组织,延伸为复调的过程,音色的过程,和声的过程,调性的过程,都与时间维度相关;而纵向同时出现的音程、和弦、音色、音响、音集(即音高组织)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系列丛书”是作曲系教师近十余年创作的部分成果。书中收录的作品多数是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新创作品,以及在国际重大音乐节中入选的展演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展演。 室内乐作品专辑系列收录了川音作曲系教师的室内乐作品,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新生代作曲家的创作实力。 《室内乐作品集(续2)/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系列丛书》收录了敖翔的室内乐三重奏《炼尘》、室内乐作品《古韵》、景徐为不同乐器编制而作的组曲《忘川》、肖岗的萨克斯管合奏曲《山高水长》。
。。。
周展和盛秧这对筝乐伉俪倾心编撰的《筝重奏曲集》(一),其曲目组合创意之新,学术视野之广,在目前众多的筝乐作品出版物中显得独树一帜。它不仅彰显出当代古筝重奏作品的学术高度,同时也充分显示出编者独到而宽广的学术视野。二位作者均是长期从事古筝教学和表演的青年翘楚,都是在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筝乐人才,又都在舞台实践和学术磨砺中形成了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学识。这些特质,使二位作者在编撰此著时 匠心,用自己独到的学术思维构架出该曲集丰富的内涵。......中国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父亲周延甲学习古筝演奏,掌握了秦派古筝演奏的精髓。之后,又跟随教育家邱大成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并受到了李婉芬及周望教授的指导。周展曾在多个重大比赛中获奖,包括“全国民族乐器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