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教程是专门为孩子编写的一套小提琴启蒙教程,作者秉持着 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并且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获得滋养 的理念,无论是在曲目的选择上,内容的呈现上,还是学习的方式上,都在充满了音乐性与趣味性。例如,在*册教程中,选用的曲目多为儿歌,还创新性地融入拇指画的玩法学习音符,以及用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琴弦。此外,本套教程还配备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源,通过每一章节中 动动手指小课堂 的形式呈现,不仅有跟着名师在线学的讲解、相应的曲目示范,还有不少的课后练习资源。使小提琴的学习更为直观、多元。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乐章,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第二乐章,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第三乐章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本套教程是专门为孩子编写的一套小提琴启蒙教程,作者秉持着 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并且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获得滋养 的理念,无论是在曲目的选择上,内容的呈现上,还是学习的方式上,都在充满了音乐性与趣味性。例如,在第二册教程中,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古典音乐、世界范围内的民歌、爵士乐歌曲等。其中有不少作品是作者改编的,并且有一部分音乐和伴奏是作者本人创作的。此外,本套教程还配备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源,通过每一章节中 动动手指小课堂 的形式呈现,不仅有跟着名师在线学的讲解、相应的曲目示范,还有不少的课后练习资源。使小提琴的学习更为直观、多元。
《巴赫六首小提琴与拨弦键琴首奏鸣曲(第1卷)(BWV1014-1016)》为巴赫创作的著名小提琴乐谱。为专业学习、演奏的常选乐谱。此次翻译引进的是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净版本乐谱。该类乐谱由专业的音乐学者与音乐编辑经过多方考证*后确定, 因此具有很高的引进和翻译价值。译者为著名的音乐学者,通晓多种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是翻译该版本的合适人选。
《少儿小提琴教学曲集(初级 套装共3册)》选入的乐曲,有中外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一些世界著名经典作品,我们改编成适合孩子们演奏的小型乐曲,让学生较早接触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书中乐曲既可作教学用,也可作演出用。有许多首曲子是各地小提琴考级和比赛的曲目。 《少儿小提琴教学曲集(初级 套装共3册)》是教学曲集,不是教程,没有收入音阶和练习曲。这并不是说不要练音阶和练习曲,而是因为这方面的材料已出版很多,所以不再收入。
在车尔尼的这些练习曲中,作品740是难度*、涉及技术课题*多、音乐性*强的一组练习曲。它一共有50首,涉及到的技术类型非常全面,其中包含的技术课题有:手指快速跑动、琶音、双音、和弦、装饰音、八度、同音反复以及多种技巧的综合性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是:方法正确的慢速练习、强调手腕的柔韧与协调等等。
《巴赫六首小提琴与拨弦键琴奏鸣曲(第2卷)(中外文对照)》收录了作者的六首小提琴与拨弦键琴奏鸣曲,以供欣赏。 《巴赫六首小提琴与拨弦键琴奏鸣曲(第2卷)(中外文对照)》乐谱中小提琴有两行谱,下面一行是原创乐谱,上面一行则是装饰音版本。低音乐谱也有两种,一种是拨弦键琴用的两行乐谱(现今钢琴用谱),另一种是大提琴用的低音谱,谱上所标的数字则是当时常用的用以标示和声的记号。在科雷利的奏鸣曲中,著名的是作品5号中第12首的末乐章——福利亚变奏曲,至今仍为小提琴演奏曲目中的保留乐曲。此番引进该作,将对我们学习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极有帮助。
该书为科雷利创作的著名小提琴乐谱,为专业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常选乐谱。此次翻译引进的是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净版本乐谱。译者为著名的音乐学者,通晓多种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是翻译该版本的合适人选。
夏尔 卡米尔 圣 桑(Charles,1835-1921)是19世纪下半叶的著名法国作曲家,被称为近代法国音乐之父。他在86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开阔的视野,知识丰富且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也涉猎哲学和其他学科。他在音乐创作上范围很广,在交响乐、室内乐等领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对小提琴有着很大的贡献,除了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奏鸣曲外,还创作了至今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大型乐曲,如:《引子与回旋》《哈瓦纳斯》等。 圣 桑共写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但如今演出*多的是写于1880年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沙蒂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大多数调性为D大调,B小调的却不多见。因此圣 桑的这首协奏曲和埃尔加的协奏曲是少有的两首B小调协奏曲。
为什么教琴学琴离不开音阶?循什么样的 序 来练音阶?历来的音阶教材,从赫利莫利(Hrimaly)到施拉迪克(Schradieck),从舍夫契克(Sevcik)到卡尔 弗莱什(CarlFlesch),从伊丽莎白 吉列(ElizabethGilels)到阿尔伯特 马尔科夫(AlbertMarkav),以至笔者自己编的《小提琴音阶系统》,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徐多沁老师这本《小提琴循序音阶》集多年的教学经验,du创一格,不但提供了从入门到高级,一步一步的各种音阶材料,而且公开了他教学成功的多种秘诀、口诀:入门音阶以及手形均按由易到难次序编排;凡半音均用记号注明;很早就提供双音练习;抬落指与换把均有独特的方法提示等等(欲知他教学如何成功,请参看《徐多沁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法》一书)。
亨里克 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 1880),波兰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他年仅8 岁便被允 许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11 岁获小提琴演奏一等奖。他是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开始其音乐生涯的,也善于作曲,曾担任俄罗斯宫廷乐师和音乐学院教授。维尼亚夫斯基创作了许多小提琴曲,其中有《传奇》《波兰舞曲》《浮士德幻想曲》等。他也创作了两首小提琴协奏曲,《# F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年轻时写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受到圣桑、 拉罗等人的影响后创作的。
这部作品完成于1867年7月,格里格仅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他在经历了痛失挚友诺尔德拉克以及与挚爱的妮娜终成眷属的人间悲欢离合之后,以刚强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特别是当格里格在接过了诺尔德拉克手中的那面挪威民族音乐艺术的大旗后,他便将身上肩负的重任化作坚定的信念和无限的动力。他后来将这部作品献给了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约翰 斯文森。在这部作品中,格里格大量的运用了挪威民族舞曲的因素,并且尝试着将挪威民族特有的斯普林格舞曲和欧洲圆舞曲的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突出了非凡的民族性,在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首作品完成于与1817年8月,舒伯特在二十几岁创作这首奏鸣曲时,已经完成了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并谱写了几首钢琴奏鸣曲,写作奏鸣曲的经验至此已相当成熟。事实上,这首作品采用钢琴、小提琴协调演奏,但钢琴部分明显地较为卓越,因此,这首奏鸣曲亦被冠以 二重奏 之名。其和声与节奏都深具魅力,全曲贯穿着舒伯特风格的优美旋律,为此也有不少人称这首作品为 洋溢着舒伯特独创风格的奏鸣曲 。
我首次听巴伯的音乐还是在1982年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听到的是巴伯的声乐作品,歌唱的旋律几乎就是淳朴的民歌,但是乐队的配器竟是那样的新颖,过耳难忘。和现代作曲家不同,这位美国作曲家似乎永远在歌唱,旋律总是打动着人的内心。在听到 弦乐柔板 后,更是被他那出自内心的音乐深深感动。美国作曲家塞缪尔 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出生在一个具有良好音乐环境的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钢琴家,姨妈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著名女低音歌唱家,姨夫是一位歌曲作曲家。巴伯六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开始作曲,读中学时任当地教堂的管凤琴师,同时就学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校。巴伯对声乐十分热爱,曾主修声乐,是一位美妙的男中音。良好的文化修养给巴伯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巴伯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39年。这首协奏曲有一个明亮开阔的主题,节拍
《费奥里罗36首小提琴练习曲》将“开塞”、“马扎斯”、“克莱采尔”等教材中的部分练习曲作了改编简化(基本以“换弦不换把位,换把位不换弦”和“删减过长篇幅,平衡作品整体难度”为改编原则),以符合循序渐进的技术学习需要。经简编的练习作为附录,附在每册练习曲后,以供学习者和教师选用。
本套教材是我社公共版权教材中的一本,秉承了公共版权教材一贯的特点与优势,是小提琴学习者必修的经典教材。小提琴教学在马扎斯音乐生涯中无疑占有很大的比重。他的小提琴曲风别具一格,在创作中,巧妙地将各种类型的技巧练习融合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本作品是经典的小提琴教程。
2012年世纪音乐全新倾力推出的大符头小提公共教材系列共七个品种,《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20》其中的一个品种,是小提琴的基础教材,也是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教材。整套小提琴公共版权教材继承了大音符钢琴教材的优良传统本。
科雷利以对工作一丝不苟、近于挑剔著称。这使得他常常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长达数年之久,直到把它们精炼到值得出版为止。从奏鸣曲集Op.6上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 显然,科雷利自己出版了Op.5(罗马,1700年)的版,没有用出版商。在封面上出现的只有制版者加斯帕罗·彼得拉,桑塔的名字,他在当时的意大利出版界名不见经传,还有两位罗马书商的名字,菲利波,法里内利和伊诺森佐,马西米尼,他们获得许可(可能是从科雷利那里渎这本谱子。还有,在科雷利的遗物中发现了印刷版,标记着“Op.4的印制版”(几乎可以肯定是错误)。然而,考虑到Op.4和之前的作品都是用活字印刷的,没有使用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新的铜版印刷技术,那么这些印刷版就只可能是Op.5的。[译者注:在欧洲,铜版印刷出现较晚,其成本远高于活字印刷,但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G大调小提琴与拨弦键琴奏鸣曲”(BWVl021)的手稿于l928年被发现,这是该作品的资料。原先人们认为此手稿是作者的亲笔手稿。然而通过近对巴赫的研究证实,此手稿肯定是安娜·马格达里娜·巴赫的手抄稿,她的笔迹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笔迹非常接近。从未有人怀疑这部作品是巴赫的作品。 E小调奏鸣曲,为“小提琴与通奏低音,巴赫签名”(BWVl023),这首曲子同样只有一份手抄稿。手抄稿首页上标有作曲家的名字,以及有他独特风格的注解,这就消除了关于这首曲子是否出自巴赫之手的任何怀疑。 我们将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声部都按原稿印出。不言而喻,资料中明显的笔误都做了更正。编辑根据通奏低音时代“消失了的自然艺术”的规则,仅对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做了一些连断法的补充。大提琴声部有关连断法的建议,通奏低
铃木镇一编著魏然译的《铃木小提琴教材(附光盘第7\8册原版引进)》是小提琴初级入门教材。是一部通过乐曲学习演奏小提琴的教材,从 初的运弓、按弦开始就在乐曲、曲调中学习,不枯燥,易为儿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