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诗歌丰富多采,就其和音乐的关系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诵诗和歌诗两类,前者是用来诵读的,多属叙事的诗;后者是用来歌唱的,多属抒情的诗,一般不和乐器配合,属于徒歌。《所地民歌》彝语称为《所地雅和》(“所地”为地名,“雅和”是山歌曲调之名)的歌词。这种曲调和歌词,在凉山彝族民间歌谣中都颇具特色。它主要流行于凉山彝语的“所地”方言区,当地汉族称为“小裤脚”地区,是以衣着的特点命名的。当你走人这个地区,不论寒暑朝暮,在冈头谷尾随处都将听到响遏行云的《所地雅和》。诗人何其芳同志曾赞誉彝族民歌“很有特别的色彩,就像在辽远的寂寥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的音乐”。虽然这段话是就整个彝族民歌而言,但显然适合用于对《所地雅和》的描述。这种山歌是即景生情而唱,不像其他多数民歌往往同婚丧嫁
本练习曲集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训练手指的弹奏能力,着重练习传统指序和现代指序的各种不同运指的连接技术、变化指序与过弦方法,适合不同程度的演奏者。练习1~44,更适合初级和中级程度者,在学习掌握各种指法时,逐步提高手指基本能力;练习45~68,适合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对基本指法已经熟练掌握的演奏者而言,可以集中、有效地解决筝曲中特定的运指、连接和过弦方法的技术难点。第二部分,针对左、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全部不同的指序组合而编写,每种组合还可运用不同的节奏变化进行练习。具有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和没有很多时间练习的教师或演奏家,可练习第1~24,且每日只需半小时练习时间,就可以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以保持一定的技术状态。练习25是在四个固定的音位上,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使每个手指都
八孔箫是当今最为常用的吹奏乐器之一,常常在民乐独奏、重奏和合奏中出现。喻晓庆先生撰写的《八孔箫基础教程》,讲述的是如何掌握八孔箫的吹奏、训练和演奏一般乐曲的能力。在以往出版的教程基础上,它增添了一些装饰音、叠音和在乐曲中的运用等内容,详细诠释了八孔箫基础训练的方法。同时在曲目方面也充实了一些广为流传的乐曲,使学习者更加兴趣盎然,也更具实操性。
《认识古筝》由潘文著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作者在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基础上,创作了适合钢琴初学者弹奏的简易版《红旗颂》。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红旗飘扬、英勇奋战、阔步向前、走向辉煌,每个部分都有鲜明的主题旋律,加上简易的伴奏。为了方便钢琴初学者弹奏,作者还将全曲都改到在C调上演奏。本书将以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个形式呈现,配合上大音符,方便各类钢琴初学者使用。
这是一本具有学术性、实践性以及教学指导意义的创作集,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创作与表演交融并进的学术成果与展示。 本书内容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曲琴歌、推广普及以古诗词为素材的新作为初衷,其中大部分作品选用了《碎金词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及《浙音释字琴谱》《琴适》中部分词曲牌素材,结合现代作曲技法的音乐语汇和声乐艺术歌曲的特性创编成歌,并集结出版。所有作品均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创作,以中国古曲、古诗词为内容,加入作曲新技法,编配钢琴伴奏,在古与今的对话中,聆听远古的呼唤。本书既丰满了古曲、古诗词声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与教学,同时又在声乐作品教学、声乐与钢琴合作,以及中国新室内乐创作、实践、研究等体现出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术方向及教学特色。
本选集收录的作品均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一些新的艺术概念也被提出来,如“新艺术美声”“民歌新古典”“军旅新艺术”等,都构成了对“新艺术歌曲”概念的支撑。 《我怎样去爱你:栾凯新艺术歌曲作品选集(钢琴伴奏版)》集中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如《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我怎样去爱你》《钢枪·玫瑰》《召唤》《我身后的你》等等,都是新艺术歌曲的代表曲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选集。
民族器乐的演奏需要娴熟、严谨的技术训练作为支撑,《二胡五声音阶不错训练四十二首(简线谱版)》中收入的乐曲主要为练习曲或技术训练作品,可以集中解决民族器乐演奏中的技巧训练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族器乐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书中所使用的实例大部分由作者创作。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多为丛书作者常年教学、演奏心血的结晶,有着很高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二胡五声音阶不错训练四十二首(简线谱版)》由柴帅编著。
《什么是民族音乐学》由俞人豪著
本书共收录17首古筝重奏、合奏曲,均有我国传统名曲和外国民间乐曲改编而成,深受听众喜爱。本书将随附二维码扫码听乐,既满足学习者学习与赏析,又有益于研究者进行版本分析。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第二部分——展开部:沉重的大锣和大提琴、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徵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按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这个由副题变化而来的抗婚音调和由引子发展而来年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逐渐形成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 第三部分——再现部:长笛和竖琴将音乐带入了
你想了解琵琶吗?你是琵琶爱好者吗?你是刚开始学习琵琶演奏,还是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你是否想学习琵琶演奏而不知如何开始,正为此而困惑?如果是这样,你将在这《琵琶/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张铁编著的《琵琶》是一本有关琵琶的读物,告诉你如何购买到让你满意的琵琶;怎样选择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怎样使用你已经拥有的琵琶,使它发挥更佳的音色;琵琶的构造和配件以及历史和流派等。希望《琵琶/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能在你学习琵琶演奏的过程中,给予你真正的帮助。
《中国民族调式小提琴音阶》由谢楠,陈曦,谢昊明曲
本书是一本精心编写的入门级古琴教程,其特点如下: 1.指法练习是学琴最基本的功课,本书注重指法练习的顺序,有序的练习能让学琴者掌握正确的演奏手型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注重练习曲的趣味性,难度适中,使习琴者在练习指法时不感到枯燥无味; 3.本书推荐的琴曲是针对不同的演奏技巧挑选出的,也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作品; 4.本书收录了《诗经》和“唐诗”“宋词”里的一些作品,理解这些作品对习琴会有很大帮助; 5.本教程文字部分简明扼要,也不推荐更多琴曲,避免与其他教材重复。
该书的编序,是按语言系属,分民族阐述。如: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彝、哈尼、傈傈、纳西、拉祜、基诺族;景颇语支/缅语支的:景颇族;缅语支的:阿昌族;未定语支的:白、普米、独龙、怒族;壮侗语族的:傣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布朗族。此外,各民族的音乐类别,也尽量按其方言,分别作以论介。该书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境内,云南省特有或是以云南为主的:彝、哈尼、傈僳、纳西、拉钴、基诺、景颇、阿昌、白、普米、独龙、怒、傣、佤、德昂、布朗等16个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呈现了云南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一些亮点,如:广泛存在于彝、哈尼、基诺等民族中的“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及“中立调式”、“双重调式”;佤、哈尼、独龙等民族音乐中的无调性、泛调性现象等等。
“中国传统名曲绘本系列”是如心教育集团专门为低龄儿童打造的一套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绘本。 每首名曲配合一个生动的儿童故事,故事的写作贴合乐曲的氛围和场景,故事的情节贴合乐曲的结构,并伴随乐曲跌宕起伏。 音乐时而作为故事的主题,时而作为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中国音乐的情趣。 故事中所配的音乐均由名家演奏,《渔舟唱晚:古筝配乐名曲故事》图、文、语言、音乐融为一体。是献给孩子们的一场专属故事音乐会。
《二胡音阶体系》是一套科学、规范、系统而全面的二胡音阶练习体系的专业教材。本书以西方音乐中二十四个大小调作为基准,包含了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半音阶、八度音阶等二胡基本音阶练习,以及三个八度内的分解琶音、音型模进以及泛音等技术训练。这套循序渐进的练习体系适用于初、中、高级各学习阶段,演奏者通过正确训练能够顺利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二胡作品,达到音准技术要求,解决音准问题,从而达到演奏技术的精准到位、游刃有余。
本书以较为通俗的语言,漫谈广西民间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如铜鼓、蜂鼓、天琴、独弦琴、马骨胡、芦笙等,引导读者由广西民间乐器见微知著,探寻丰富的广西文化,领略广西文化的魅力。
《文史谈古筝》资料详实,条理清晰。 《文史谈古筝》一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篇。 上篇为中国古代筝的发展历史,多为文字记载的相关考证和辨析。中篇与下篇分别为历代文献史料和咏筝文学作品选注。本选题为拓展民乐专业教育、丰富民族乐器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本书是针对非琵琶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类课程的教学用书,主要包括琵琶的发展历程,琵琶的流派,琵琶的种类,琵琶的制作与保养,琵琶的基本构造,以及把位、换把、轮指、练习曲等基本训练内容。作者详细讲解了成人零基础阶段学习琵琶的基本方法、练习示范和基本要求。全书精选了练习演奏的练习曲、乐曲曲谱,以及对乐曲的介绍、分析、讲解。 适合非琵琶专业大学生以及广大琵琶爱好者学习欣赏。
从公元前3世纪起源至今,管风琴的发展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贯穿音乐史的各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产生了杰出的管风琴音乐家,并遗留了四万多部作品。 在第一部分中,本书将从管风琴的起源开始,简要梳理在古典乐派之前管风琴的发展脉络,并介绍各个时期的管风琴音乐家。第二部分探讨巴洛克时期管风琴而创作的作品在诞生当时乐器是怎样的状态,演奏时应该用怎样的奏法、怎样的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