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智性方式,艺术史则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一门学问,是现代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代艺术史的写作范式和学科制度于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影响至今。因此,我们学习与研究艺术史,自然需要了解以下问题:在西方,艺术史观念和写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伟大的艺术史家和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艺术史是何时在大学中建立起来的?艺术史家的基本研究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美学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此书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以清晰的历史框架和平实的语言,系统呈现西方艺术史学的发展脉络。《西方艺术史学史》既可作为艺术史专业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艺术爱好者的知识读本。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 日常生活 ,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的清新,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 作者亲自重新精心汇编多篇内容,大幅延伸、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以 专业 的面貌结集成册。 大陆简体版收录:北京前门再造计划视觉系统提案
目前木作产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其中融入了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木料质感、不同新兴科技手段而产出的,具备了当下的视觉审美和实用性。《画说木课 木作设计图解教程》共计6章,包括木作概述、木作设计手绘与现代加工基础知识、传统木工工具与木作结构解析、微木作设计与加工、木作文创品牌及产品分析,以及木工坊等内容。读者不仅能学到木作基础、开发流程、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品牌经营、工具使用技能、计算机三维软件辅助设计、木作结构解析、典型设计案例解析等知识,还能学到木作产业商业开发的相关行业知识。 《画说木课 木作设计图解教程》内容翔实,讲解系统,案例贴近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适合传统木工艺匠人、年轻手工艺设计师、文创产品设计技能培训机构、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与木作爱好者学习和阅读。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艺术殿堂 中央圣马丁学院1年制的预科课程,带领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读者有系统地探索、学习和建立个人风格。书中12个章节对应了1年制预科课程中12个重要阶段:1、选择方案 2、调研 3、绘画 4、创作 5、反思 6、风险和失败 7、探索 8、定位 9、专攻 10 合作 11、项目启动 12、呈现。 一方面它提出研究和思辨的方法为创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书中多角度的 专题练习 、 工作坊指导 和 艺术家访谈 可以帮助读者在实践过程中拓展创作方法,培养冒险和接受失败的能力,从而思考成为一名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意义。本书尤其在视觉传达设计、服装染织、美术和三维设计四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有意在艺术设计界发展的学生提供系统且深入的实用指导。
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对神话怪物总是有着无比的热情和创造力,人们乐此不疲地探索这些神怪,从而对古老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志怪图鉴:从神话故事到都市传闻怪物CG设计》综合各种神话传说,集合了各种怪物,共分为7章,包含8个北欧神话怪物、17个希腊神话怪物、5个古埃及神话怪物、5个印度神话怪物、9个欧洲志怪传说怪物、33个当代神秘生物传说怪物,以及个人作品展示。书中罗列了各种怪物的特点并呈现了与其相关的故事,可以让读者了解它们并遨游于神奇的世界。 为了让读者能更快捷地掌握相关绘制技法,《志怪图鉴:从神话故事到都市传闻怪物CG设计》附赠了Photoshop基础视频教程,助力读者提升Photoshop的绘画能力。 《志怪图鉴:从神话故事到都市传闻怪物CG设计》适合插画设计爱好者、文化研究爱好者、艺术从业人员、神话爱好
《设计的意义:保罗 兰德谈设计、形式与混沌》风趣而富有启发性,以平面设计的实践为关注点,阐述了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激情,抨击了对流行和时髦的盲目追求。书中谈到了:美学评判的价值观基础;直觉在好的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客户与设计师的合理关系;市场调研的位置;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时机;如何选择字体;图书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作品终稿诞生的心路历程。保罗 兰德以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他所赞赏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例,分享自己的观点。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六个设计作品 包括图解和*终定稿 这些都是兰德为他的主要客户们设计的logo。
本书结合了国内外图形设计的案例、艺术院校图形设计课程教案以及学生创作的一手资料,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特点,既阐述了图形设计入门各个阶段的步骤、练习指导,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图形设计领域的原理、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精心收录了多个设计领域的作品案例。大量图例均具有很高的设计水准,并加以说明分析,文字简练,内容详实,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本书内容结构具有创新性,并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将形式表现的原理与实际应用形态结合。本书既适用于艺术设计院校在校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于平面设计师作为参考资料借鉴。
绒花是以蚕丝、铜丝等为原材料制作的传统手工艺饰品,在民间广受喜爱。因为其特殊的表现手法,直到现在也无法用机器生产,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章讲解绒花制作的基础知识,包括绒花的起源、材料和工具,绒丝如何染色,铜丝如何烧制,整理绒丝的基本手法;第二章讲解了五瓣花、合欢花、长型叶、圆型叶、球型等5种基础花型和叶子的制作方法;第三章讲解了鬓边花、故宫款菊花、故宫款福寿三多、故宫款花排、故宫款绶带鸟等5款传统绒花造型的制作方法;第四章讲解了梅花、腊梅、水仙花、荷花、星芹、雪绒花、竹叶等7款仿真花型的制作方法;第五章讲解了蝴蝶、蜜蜂、蜻蜓、凤凰等4款绒制动物的制作方法;第六章以前面几章制作的造型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绒花的不同用途。 本书适合喜欢绒花、古风饰品、汉服饰品的手工爱好者阅
《生活手帖》,日本战后新生活美学的代表刊物,风靡日本70余年。作为《生活手帖》创办人之一,花森安治担任主编30年,亲手制作封面、绘制插画、设计版式,一期不落,用天才般的手艺塑造了《生活手帖》独特的设计美学。本书为花森安治一百年诞辰纪念版,收录花森安治所作153张封面,160余幅精彩手绘、草图,以及珍贵的现场照片。 每天读一遍,都会感到很幸福。
本书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手绘的全面剖析,以及对考研真题的评析与示范。手绘内容包括海报设计、插画、字体设计、LOGO设计、装饰画、设计素描、平面构成、包装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吉祥物和快题设计。本书引导读者在前期基础学习阶段注重物体塑造和图形创意手法表现,接下来是马克笔着色和画面构图讲解,然后是各考试类型的剖析和真题示范。 本书是 厘米手绘 的教师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撰写而成的。书中作品绘画风格多样,可使读者直观熟知考试题型,力图帮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研学子取得好成绩。
对 真实 的渴求是消费社会的一项重要特征,而真实与艺术的关系又非常密切,本书将真实性在服装品牌艺术化营销中的意义作为研究的核心。具体来说,笔者以真实理论为基础,兼顾品牌、艺术家和消费者三方角度,对国内外代表性服装品牌进行案例分析和市场调研,就时尚产业与艺术结合的原因、理念、运作机制以及所涉及艺术(及艺术家)的特征展开层层剖析,以此揭示服装时尚如何借助艺术将真实与玩乐、创意、商业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道富于浪漫精神的消费景观。在此基础上,课题结合国内市场现状就服装品牌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提出策略性建议。
设计调研是设计专业学生和设计师在信息时代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设计调研(第 3 版)》全方位地就这一主题开展讨论。首先定性地介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如观察法、单人访谈法、焦点小组、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现场试验法和AIGC赋能设计调研,然后阐述常用的调研分析方法,如数据对比分析、知觉图、鱼骨图、卡片法、情景分析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测试、A/B测试、用户点击行为分析及口碑净推荐分数、流量/转化率/跳出率、网站数据分析。最后介绍设计调研的一般流程,并通过3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案例(基于大数据的设计调研与设计、社交聆听设计调研案例、场地空间设计调研案例)展现不同的领域设计调研与设计洞察的实践的发展过程。《设计调研(第3版)》新增了很多内容,如AIGC赋能设计调研、如何推广设计调研
如何提高花店收益、降低成本是每个花店需要考虑的问题。本书是一本讲解如何节省材料地制作花束包装的基础技法教程,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成本和包装成本,快速做出低成本高质量的精美包装。 全书共4章。第1章主要讲解包装成本的计算、设计、保水和基础包装方法等基础知识;第2章和第3章分别讲解如何降低时间成本和包装成本;第4章讲解了巧妙运用包装材料的多种实用花束技法;还讲解了圆形、单边形花束的选择和包装材料的介绍。本书案例清新简单,图解步骤清晰,每个案例配有要点、使用花材和包装材料介绍等内容。书中讲解了色彩搭配、包装用品等内容专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花艺包装技法并快速上手。 本书是一本适合花艺爱好者、初级花艺师,以及花店从业者阅读的实用技法指南。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荷叶色黄,称作“缃叶”;绿色牡丹,名为“欧碧”;霞光色粉,名为“海天霞”;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佛像面部金箔色,是为“库金”;黎明时分高空天色,称作“东方既白”……《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将100个古拙玄妙的颜色词从色彩源流中打捞出来,以小讲座的形式,将之还原为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呈现古人对颜色的感知,以及色彩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的表达,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色彩背后的文化韵味成为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由四位在日本设计界活跃的平面设计大师言传身教,立足于 设计 本身的一本设计书。 新形态设计学教科书,领先众人眼界,开拓同行的新思维。 回到原点发现 设计 的新世界,学习累积灵感。学习培养风格。学习建立态度。学习创造,学习破坏,学习用1/100的角度介入世界...... 就如同书的副标一样,回到原点,发现 设计 新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直的在做,却常常越做越偏离我们的初衷,越来越偏离设计的本质。静下来,认真的思考,在我们迷失的时候,背离初衷和本质的时候,静一静,回到原点重新思考,从原则、本质出发去思考。 更藉由影像与简洁扼要的文字现身说法,介绍设计这一行、优秀设计师应有的自觉、工作态度与创意养成,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对美与设计感的眼光。
保罗 兰德,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杰出的LOGO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贾伯斯赞誉他为 *伟大的平面设计师。 设计理念源自包豪斯倡导的现代主义美学,他设计的IBM商标无人不识,堪称经典。 1995年,亚利桑那大学邀请保罗 兰德到此客座讲学,带领学生思考设计前该知道的所有事。这本书便是这段讲学期间的摘录。从平面设计初学者该懂的事、该看的书,与客户的沟通,到设计是什么,透过精辟的问答,道出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的答案。
本书立足经典,面向未来,吸收了世界设计史的精髓,根据全球工业设计教育实际情况而编写。同时本书也注重创新,增加了许多*流行的设计理念和观点;在内容上更为全面广博,并采取由浅入深的内容架构解析;*为突出的特点是,在每个知识点讲解时均引用了典型案例进行补充解释,大量的图片使枯燥的文字活跃起来,可以帮助读者获得更深的感性认知,希望能对大家学习现代设计有所裨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本书能够引起设计界以及社会大众通过对理论问题的关注,进而更多关注设计专业的教育和普及,从而真正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让工业设计走进人们的生活进而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活。
全书包含 97 件作品图片, 包含了 2016 汉字之美 全球青年设计大赛邀请组和竞赛组获奖作品。 以设计作品展示为主, 以汉字文化视角阐释为辅。 汉字之美 不仅能够从文字层面阐释汉字设计的深远意蕴, 更重要的是汉字的象形特点获得了与当下紧密结合的生命力。 画册的集结, 不仅是一次汉字之美的呈现, 更是生活之美、 心灵之美的再解读。作品图片展示约占全书 200 页的篇幅, 文字部分约为 5 万字( 包含中英文双语)。
北川一成、尾原史和、滨田武士 这些在日本设计界鼎鼎有名的人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设计之路的?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十位在日本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设计师或者艺术总监,由他们组成了这本书中一系列的访谈录。从刚入行到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如何把握住机会,完成了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转变。在本书中各部分的*页,都是各位设计师亲笔写下的自己的 座右铭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作为座右铭呢?请大家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张图片并受到其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希望能够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需要拥有引人注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 不论是标志、识别系统、宣传册、深度推广计划,还是每个月都需要保持新鲜与实力的杂志。 《设计之妙》(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这本书中呈现的是宣传册、企业形象、标志、杂志以及宣传推广领域中久经考验的成功设计。本书简单易懂,在阐述每个设计案例时都先介绍设计早期的概念阶段,然后介绍*初的设计方案,*后介绍*终设计方案的执行。因此,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还是设计领域的新人,通过本书都能了解到设计是如何达成的,以及为什么能够达成。 本书还包括著名设计专家提供的设计秘诀。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力图设计成功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爱的魔法盛宴:甜品台的设计美学 定价 98.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开本 16 作者 Sissi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122316189 甜品台在西方国家的婚礼和各式宴会中经常见到。近几年来,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婚礼、宝宝宴会以及各式商务宴会中也越来越多。本书从甜品台的整体设计构思开始,介绍了甜品台的布置摆放、设计技巧,并详细讲述了甜品台所需要的精致细节,包括糖花、人偶、糖霜饼干、容器等。全书 30 个美轮美奂的案例都是作者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的作品,多种多样的主题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和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