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敦煌石窟艺术接受并融合了西域的外来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珍品。常沙娜先生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先生入敦煌莫高窟洞窟临摹,在少女时期已经完成了众多莫高窟的壁画临摹,她一直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对敦煌的装饰图案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分类与研究。本书汇集了常沙娜先生描绘敦煌之美的画作近300幅,配有详细的敦煌装饰图案的知识,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图书,同时这也是一本可供读者书写的笔记本,书中将内容分为12部分,暗合12个月,从北魏至元,每一个部分都是敦煌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书中有可供规划一周安排的周历,有可供读者书写的页面。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曼生壶是清中期溧阳县令陈鸿寿(字曼生)和艺人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因文心匠意与金石趣味巧妙结合而成为经典之作,对清中晚期以来的紫砂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从金石学与紫砂艺术的关联入手,通过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讨论曼生壶的创生和传播语境,并对造型与工艺,铭文与装饰等本体进行全面分析。既注意造型与装饰等设计层面的视觉元素,又考察工艺特性,生产及合作范式等文心与匠意交融整合的内在联系。运用器物形态学与人体工学结合的方法分析形态、功能,并结合文献与实物,探寻曼生壶与金石学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剖析其审美、取法、设计、传播和金石学的关系。
本书包含从宝可梦世界的关都地区到帕底亚地区登场的1025只宝可梦的详细数据。书中将宝可梦按属性分类,清晰展示了每只宝可梦的进化形及各种形态变化,同时提供丰富的高清插图和图鉴说明,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只宝可梦的独特之处。大开本设计不仅方便阅读,还能让每一页都充满视觉冲击力。无论是资深玩家还是刚入门的新粉丝,这本图鉴都能满足对宝可梦世界的探索需求。
白峰编著的《中国玉器概论》是介绍中国传统玉器文化知识的专业教材,内容丰富,对中国玉器文化知识的阐述专业、系统、全面。主要内容包括玉器的基本知识(概念、起源、功能、评价及雕琢技法等)、玉器的形制及纹饰、玉器的发展史(原始社会至现代玉器的特征及发展情况)、玉器的沁色及作伪辨伪、玉器的加工工艺技术(设备、雕琢工序等)、玉器的主要材质(翡翠、软玉、独山玉、绿松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青金石)等。本书是集玉器专业知识、玉器鉴赏及玉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专业图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宝石学、设计艺术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珠宝玉器文物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参考使用。
红珊瑚,千年灵物,有生命的宝石。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它稀有而珍贵, 收藏价值。与珍珠、琥珀、砗磲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三大海峡( 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红珊瑚制成的饰品,极受收藏者的喜爱,并且精品红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单峰、林佳蓉著的《红珊瑚鉴真与收藏入门》是中国大陆 本红珊瑚的入门 本,专为红珊瑚入门者打造,从红珊瑚的文化、产地、品种、形成、开采、加工、保护级別、级別分类、医用价值、保养、收藏投资价值、升值潜力、新手收藏原则、如何购买红珊瑚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红珊瑚的特征,全面
乾隆曾在《南巡记》中总结自己的一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其六次南巡,六下江南,必至姑苏城,乾隆与江南、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代宫廷艺术也与苏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为 文博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撰写的专题文章,从历史、文物、园林建筑、美学等角度,探析乾隆时期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文化之蓬勃发展,以及清代宫廷与苏州织造的关联及江南文化与宫廷艺术的互动。“下编”分为“密诏传位 君临天下”“稽古崇文 靖边宣武”“怡情乐志 物阜工巧”“龙袍袈裟 兴黄安蒙”等四个章节,通过乾隆时期的珍贵宫廷文物,从礼仪典章、文房武备、鉴藏珍玩等多方面勾勒出清代盛世繁华长卷,并揭示苏州织造承办、制作清宫珍玩的真实历史,集中与大规模地呈现故宫所藏与江南
《藏品虫害防治词典(英汉对照)》是一部与危害藏品的昆虫相关的词典,共收录有2479个词条,内容涵盖昆虫名、藏品类型、虫害的防治方式等。其中有249个词条是昆虫名,其余多为与虫害防治相关的词条。所有词条均以英汉对照的方式列出,昆虫名还含有其拉丁文学名。本词典适于以下读者使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藏品管理单位,设有藏品保护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研究藏品保护的科研机构,以及从事仓储害虫管控的其他单位。 本词典分为两大部分:正文与附录。正文部分为本词典词条的英汉对照,以英文词条的首字母检索对应的中文词义。附录分为三个部分,即常见馆藏害虫虫名检索(附录一)、相关专业词汇(附录二)以及不同藏品的虫害及其消杀法(附录三)。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 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盘,
冯新平、谭晓春编著的《西方文学简史(邮票插图版)》以西方文学史为阐述对象,在内容上分别从西方古代文学、中世纪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7-19世纪的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书中还配合正文选用了中外各国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首日封、极限片等邮品约五百余幅,图文并茂,主题突出,既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西方文学史的内容,又欣赏了精彩的邮品,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修养。
本书以研究明代的书画收藏活动为主要内容。书中一共分为五章,分别从明以前与明代书画收藏与发展,明代书画市场的兴起与发展,明代文人鉴藏活动的形塑,明代书画鉴藏著录等方面来展开研究。作者结合明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背景来展开,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和研究特色。书中图文并茂,包含书画作品赏鉴,书画题跋等,并结合书画鉴藏文献,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书画交往与鉴藏活动。本书一方面通过多角度研究了明人的书画收藏,另一方面也给读者呈现了明人的艺术审美,对后人了解明代书画艺术及收藏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藏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称为“踩在地上的软黄金”。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古毯与丝绸一样,用织在经纬上的古老脉络,贯穿起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藏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载体,承载了丰富的信息。悠久的历史积淀,让繁复的工艺日臻完善,造就了宫毯的璀璨文明。清代的宫毯达到了宫毯的 ,集之前工艺之大成,图案纹饰上从明代的婉约瑰丽之气中跳脱出来,风格庄重华丽,图案繁复,寓意吉祥,图案纹饰多体现了皇家意志和皇 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宫对地毯的大量需求使盛产毛织毯的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精美而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毛毯大量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现保存着大量的宫廷毛织毯,均为当时在各宫殿内所铺设的。这些毛织毯已有数百年历史,能保留到现在,实为珍贵。根据实地分析、测量、对比等方法,
本书为配合2020年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展”所出的配套图书。以历史为纲,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呈现了江南陶瓷的发展脉络。陶瓷制品从实用器,分化为观赏器、文房用具等 艺术审美的各种器物,陶瓷也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标志。书中用原始瓷编钟、东汉瓷器、西晋青釉蛙形水盂、南朝青瓷莲花尊、唐代秘色瓷、北宋越窑摩羯、南宋官窑弦纹瓶等24件江南陶瓷精品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了江南地区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穿插大量陶瓷基础知识,并对江南主要窑口、各种风格的器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