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 史 与 物 两大部分,既清晰梳理了贵州博物馆事业发展史、贵博新馆建设史及大事记,介绍了贵州博物馆事业及贵博的总体发展概况,又按文物类别,将贵博的13大类、180余件馆藏文物进行评述,如古生物化石、民族纺织品、精品书画等,均为馆藏特色。本书配图300余幅,较为精美,尤其是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宋代鹭鸟纹蜡染衣裙、明万历 黔府应用 青花盖罐、明代七翟三凤嵌宝石金冠及 镇馆之宝 汉代铜马车等珍贵文物,皆可谓美轮美奂。贵州古人类及旧石器考古蜚声中外,馆藏少数民族纺织品亦是突出 多彩贵州 之特色。本书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令人对贵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中国古钱币历史悠久、形制多变,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本书以中国古钱币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介绍了古钱币的类型、铸造工艺,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流通情况,引导读者领略魅力独特的中国古钱币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不同时代音乐文化的标志,乐器的种类繁多。本书介绍了传统乐器的由来与发展,分门别类地展示了乐器的外形、结构与音乐特性,希望读者了解中国乐器,体悟传统音乐的美妙意境。
除了笔、墨、纸、砚这 文房四宝 之外,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还包括注水器具、笔筒、笔架、墨床、砚山、镇纸等。文房清供的材质多样,器型繁多,用途广泛,多具有精美的工艺造型和观赏性,同笔、墨、纸、砚一起,组成了一个绮丽多姿的艺术品世界,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嘉德精品录:2014 2023.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十年来拍品中的瓷器、古董、佛像、古玩、古代家具、紫砂、印纽、青铜器等的集锦,众拍品的时间横跨周代到现代,种类丰富、蔚为大观,其中如唐代的古琴、顾景舟的紫砂,都是海内的珍品。
《大漆修缮经典古陶瓷》以陶瓷器的大漆修缮为研究对象,理清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传统陶瓷器修复技法的发展历史,并对陶瓷漆缮的工艺技法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剖析,根据历史遗存下来的珍品古瓷残件的性质特点,提出基本漆缮原则,用以指导实证性的修复研究。本次修缮研究所修复的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古陶瓷残损标本件,皆为稀少难得、品味高雅的珍品,作为陶瓷所属时代的历史文化物质载体,通过大漆修缮,使之得以用完整清晰的面貌重现于世人面前。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折射出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内涵。由于女人天生对美有着敏锐的触觉和独特的创造力,在漫长而多变的服饰史中,女装无疑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的服饰也受到政治制度、伦理观念以及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本书通过对古代女性服饰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人对 美 的理解,从一个侧面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兵器是国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中国古代兵器更是折射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兵器、青铜兵器、钢铁兵器、古代火器几个时期。先进的兵器技术,不仅使中国古代兵器长期处于*地位,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如钢铁冶炼锻铸技术、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等,对于世界的文明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回顾了中国传统兵器种类及其发展过程,对传统兵器的基本形态以及古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图文展示,同时穿插许多经典的战役故事,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深厚的兵器文化。
笔墨纸砚,墨居其二,一研一磨之间,流转出岁月的颜色。墨不仅享有 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美誉,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挚爱,在他们心里,墨不单可拿来写字,还有超越书写的意念和专情。 如今虽然用墨的人越来越少,但对古墨的珍视,却与日俱增,从收藏市场频频出现的天价名墨可见一斑。 墨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制墨的技艺也是我国传统工艺之一,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制墨历史中,有独到创新的制墨家,何止百千。你能想象,从不起眼的原材料到通体润泽的墨锭,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想要了解墨,除了读懂名墨背后的故事,还要进入制墨者的世界,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行业以及其中的佼佼者:明朝制墨双霸天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本应古色古香、中国味十足的墨跟西洋风有何关联?皇帝的御用墨是用什么珍贵的原料、以如何复杂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珠宝玉石学基本原理、理论和实际操作原理等珠宝玉石专业知识。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珠宝玉石学基础(珠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定名、珠宝玉石的结晶学基础、晶体光学基础、岩石学基础、珠宝玉石中的包裹体、珠宝玉石矿床、珠宝玉石物理化学性质)、珠宝玉石鉴定仪器和使用方法(常规珠宝玉石鉴定仪器和大型珠宝鉴定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珠宝玉石品种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包含大多数珠宝玉石品种约八十多种珠宝玉石种类)、玉文化基础知识、人工宝石以及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贵金属首饰基础知识、珠宝玉石加工工艺及首饰佩戴等。
“金薤留珍”指存放在黑地漆金袖珍木箱里的珍宝。本书为1926年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将馆藏清乾隆时期捜集的古铜印1291枚辑拓编就而成的印谱。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其下属古物馆传拓了大量的宫藏鼎彝铜器、印谱等,传拓品中规模 的就是《金薤留珍》古铜印谱。乾隆帝下令整理,古物馆集中精干力量,历时3月才钤盖完成。全本分东、壁、图、书、府五集,庄蕴宽题端作序,书口署书名,背下署“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印谱分类编排,注明钮制。五函共辑拓二十四部。从距今3000余年前的商代藏品到明代的珍藏,各印玺均为铜制,每一枚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是体现着汉族与游牧民族关系的文物。
“金薤留珍”指存放在黑地漆金袖珍木箱里的珍宝。本书为1926年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将馆藏清乾隆时期捜集的古铜印1291枚辑拓编就而成的印谱。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其下属古物馆传拓了大量的宫藏鼎彝铜器、印谱等,传拓品中规模 的就是《金薤留珍》古铜印谱。乾隆帝下令整理,古物馆集中精干力量,历时3月才钤盖完成。全本分东、壁、图、书、府五集,庄蕴宽题端作序,书口署书名,背下署“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印谱分类编排,注明钮制。五函共辑拓二十四部。从距今3000余年前的商代藏品到明代的珍藏,各印玺均为铜制,每一枚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是体现着汉族与游牧民族关系的文物。
乱世存黄金,盛世藏古玩。作者对古玩艺术品的收藏、鉴赏、研究已有40年了,同步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力激增的40年。作者通过几十件(套)藏品的收藏经过,将获得的古玩知识和文化背景回忆总结岀来,和大家共享。从研究古物品的角度,试图和各历史阶段的古人弥合,了解他们那时的风俗、习惯、学识、文化伦理、道德 等等。从一个很微小的切面,通过实物,尽量还其本来面目。每件古玩艺术品都是我们的老师,从古玩本身得到的知识是最直接、最明了的第一手知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知识,可以转变为系统的有助于炼成慧眼的理论。这本书面向的读者,是喜爱和收集古玩的爱好者和喜爱中华及其民族文化的普通大众;对前者的帮助是分享并研讨一些古玩知识、鉴定手段;对后者是寓教于乐,普及一些古玩艺术品的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印集印石之美、雕刻之美、文学之美、字法之美、章法之美于一身,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本书从中国印文化、印石艺术、印章之美、历代名印鉴赏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印的艺术魅力,更展示了神奇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中国 廿四 时节 清语》(2018年月历)精选24张林帝浣的清新国画绘图,每半月一张,正面是月历,背面可记事。榉木底座小巧,与月历卡片组合,散发出自然清新文艺的气息。待卡片翻完,木底座也可以成为你手机的 座驾 。竖着放,横着放,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