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综合性的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的普及读物,收录了目前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很活跃,也很有潜力的投资品种——紫砂壶,书中讲述了紫砂壶的起源和发展、收藏市场现状、鉴别特征、收藏技巧、投资技巧与保养技巧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真正系统、全面地掌握紫砂壶收藏与投资的知识。在向广大读者展现中国紫砂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众多的紫砂壶鉴赏方法和技巧,使读者能够以图识壶,是一本鉴赏、收藏和研究紫砂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5大载体: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提炼117种纹样配色色板,均附CMYK色值设计灵思、绘画临摹、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本书为扬之水 2012—2019 年赴日本参观奈良博物馆正仓院展览的记录。分为观展笔记和日记两部分。前者为扬之水对在正仓院特展所见文物的思考笔记,记录了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等等正仓院瑰宝……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后者为扬之水在日本期间的观展日记,记录了她参观的博物馆、古建筑,在书店所购得的书目,所遇之人与物等等经历见闻,文笔优美、亲切,细节丰富,带读者一起体验日本的风貌风光。
笔者1984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保管、陈列展览、研究等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陶瓷款识研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近年来,笔者应邀在国内外古陶瓷鉴定班和艺术品鉴赏班授课时,常有学员建议我编写一本专门介绍中国古陶瓷款识方面的书,笔者亦感到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在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成是书,力求满足古陶瓷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需要,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查阅。 《中国古陶瓷款识》在编写体例上采取先分类再按时代顺序叙述的方式,尽量做到使读者查阅方便。编排上,力图紧凑醒目;文字表达,力争深入浅出。所附图片也采用当今颇受欢迎的“图随文走”的形式,以便读者一目了然。
《玉道》是*部完整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大众文化读物,分为 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 五部,从五个角度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历史、审美、道德化,以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融合。 在本书的写作编纂过程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北大教授王守常,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从国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分别对本书的完成提出了专业而诚恳的意见。强大的顾问团队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书尚未面市,便已受到玉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大力追捧。
《汉代玉器研究》由徐琳著
本书从四个维度由浅入深地介绍翡翠知识: 1.从专业角度介绍什么是翡翠,辅以表格、地图、图示以方便理解。 2.配合大量精美高清图片,介绍翡翠的等级和品种,传授鉴别翡翠真伪的方法,让读者全方位地、直观地了解熟悉翡。 3.以举例的方式,分门类介绍不同类型翡翠选购的方法以及投资的注意事。 4.用简明的方式向读者全面地介绍神秘的翡翠赌石。书前附有全书知识要点速查表,书后附有翡翠饰品分级标准参考图示。全书深入浅出,实为初学者快速准确掌握翡翠鉴赏、购藏核心要义的指南。
“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是一系列丛书,本丛书研究了中国古陶瓷各类纹饰的题材、特色及其价值,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类纹饰进行“类型学”的分类,和“地层学”的排比,全书分人物、花鸟、山水、铭文款识,凡四卷五册,从而为中国古陶瓷研究提供一部案头工具书。本书所汇集的图录,绝大部分是近四十年来“瓷片族”们挖掘的地下出土瓷片,系统地提供了中国青花瓷纹饰的发展长卷,不光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亦提供了另外的研究路径。 本选题为其中一册“铭文款识卷”,主要收录铭文款识图案,包含“科举款”“堂斋款”“诗文款”等款式。
本书以明代金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所属历史背景下形制演变、时代审美和文艺潮流走向,结合陶瓷、玉石、织绣等其他门类在同时期的时代特点,以大量文献与实物为基础,辅以相关图像,真实全面地展现明代金银器与当时统治集团息息相通又与世风经济交缠呼应的风貌特点,分析其发展演进的背后根由及它们与其时生活的关联,阐述明代金银器的传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全书采用三重证据法,讲求实物、文献、图像相互印证,并围绕明代金银器原料工艺、造作体系、官样典型、时样潮流及跨阶层风尚传播五个方面进行讨论,阐释金银器如何由制度到实体、由皇家到地方、由经典到桎梏的变化与成因。本书所涉文献主要有史书、政书、笔记、叙事文学、诗文集、方志、类书等。
《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的问世,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青花瓷绘文化,提供了生动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它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空白,在中华美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该书的出版亦为古瓷爱好者、收藏家鉴赏与研究青花瓷提供了一部有用的工具书,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和教益。 本书为其中一册“补遗卷”,主要收入本系列图书第一版后新收集的精美图案。
《汉代玉器研究》由徐琳著
本书从宝玉石的鉴赏原理出发,全面整理常见宝石(含钻石)的专业鉴赏与贸易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优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宝玉石进行精讲,系统梳理出这些宝石的材料学、艺术学、文化史和分级评估等方面的专业鉴赏知识,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了解宝石文化并通晓鉴赏宝石的角度与方法。
本书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金银器皿定名,以此揭示不同类型的器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与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并在造型与纹饰的细致分析中呈现饮酒习俗之演变,外来因素之化用以及一锤一錾之下的笔情墨韵。附论《晚唐金银酒器的名称与样式》、《罚觥与劝盏》、《荷叶杯与碧筩劝》、《辽代金银器中的汉风》,则是以不同角度的细节论述而对本卷主旨的丰富。
本书介绍了唐代各类白釉彩瓷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脉络及其承前启后、上下连贯的关系,并附器物简要记述。
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5大载体: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提炼117种纹样配色色板,均附CMYK色值设计灵思、绘画临摹、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中国史前玉器史》的内容有绪论:玉器的六大成因、俗世玉器——巫玉的基石、巫玉之萌发与成长、东北夷古国玉利器的发展与繁荣打造了巫玉目前的靠前个高潮、昊夷等古国、古方国玉器的缓慢发展、兼摄北南巫教玉器之长的淮夷等古国、古方国玉器等。
漆器是在各类形态和质地的胎上髹以生漆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器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和制作漆器的国家。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漆器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断更新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但在中国文化目前独树一帜,在人类文明目前也绽放着奇光异彩。漆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本书向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漆器的发展史、工艺、器形和纹饰,以及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各地著名漆器,并辅以直观精美的图片,希望通过这些能够引领读者了解与中国漆器相关的知识,品鉴漆器艺术的绚烂多姿。
本书以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品为主体,通过大量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示世界上的埃及古物收藏品。这是首次展现如此大规模的遗产无与伦比的光辉魅力——数百张华丽的全彩色照片,包括许多令人惊叹的特写和细节,以及众多靠前的埃及学者撰写的文字。除了众所众知的图坦卡蒙传奇珍宝,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画和装饰艺术,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地和卡纳克神庙等令人着迷的遗址。从优选的珠宝到最伟的雕像,特殊的照明技术清晰地捕捉到了每件艺术品的惊人细节,靠前地唤起了这些神话般的古代珍宝所激发出的敬畏和奇迹。
《拍书偶记:我与中国书店拍卖三十年》由彭震尧著
本书为献礼建国75周年重要节点策划的聚焦工艺美术题材的口述作品,通过在京工艺美术大师口述,阐述国礼制作工艺、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中经历的难事趣事和工艺师心态、状态转变。通过这些故事叙述,读者能更深入了解国礼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现工美大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程与成果。
《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的问世,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青花瓷绘文化,提供了生动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它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空白,在中华美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该书的出版亦为古瓷爱好者、收藏家鉴赏与研究青花瓷提供了一部有用的工具书,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和教益。 本书为其中一册“花鸟卷”上册,主要收入花卉、禽鸟图案。
本书分为4个模块:钻石概述、钻石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钻石的4C分级和钻石贸易。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内容循序渐进,重点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要求。本书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成果与“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在智慧职教网建设标准化课程,实现本书全部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并择取课程重点资源和优势资源,在书中插入二维码,学习者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时观看和学习,实现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界限,推进全时空学习。本书面向全国院校珠宝专业的学习者,以珠宝行业鉴定领域中钻石鉴定与分级的职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钻石鉴定与分级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围绕钻石鉴定与分级的岗位核心能力,深入浅出,突出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
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画师所绘,笔法、着色、制式及规模皆体现了大明皇家气派,其中,佛、菩萨、明王、声闻、各路天人、市井人物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无不体现了《佛说造像量度经》的制式仪轨。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九幅,其中,绘制十法界众神及众生共计一百三十六幅,水陆缘起图一幅,重裱题记两幅,原画应创作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前后),清康熙乙酉(1705年)年间及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先后重新装裱,2000年部分佛、菩萨像重新装裱。《宝宁寺明代水陆画(精)》由山西博物院编著。
《瓷之纹(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甲光向日金鳞开——龙纹,野草芳菲红棉地——植物纹,东枝憔悴西枝荣——植物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