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保存千年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考古资料不断丰富,材料不断更新,陶瓷史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和系统化,逐渐形成了古文献学、考古学和文物学三足鼎立的知识格局。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整理、公之于世,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文物宣传工作的开展,古文物已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神秘之物,它日益吸引众多业外人士,参与到保护、收藏和研究的行列里来,陶瓷是其中的大宗项目。因此,对相关工具书的需求大大增加。《中国古陶瓷图典》的编写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古陶瓷图典》的收词范围,限定在中国古代至近代境内生产的陶瓷器及其传统烧造工艺
“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是浙江省博物馆与民间收藏交流互动的平台,本书即是为此特展面出版,萃取了范佳成先生所藏的古代瓷器一百件/套,时间从唐宋到元明,包括龙泉窑青瓷、汝窑、越窑、景德镇窑瓷
本书收录了公元1368年至公元1948年的紫砂名壶,细致介绍了明代33只,清代138只,民国29只紫砂名壶,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明、清、民国紫砂名壶作品的一大集成。 本书充分展示了跨三个朝代的紫砂名壶艺术品的造型特征,是儒、道、 三合一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紫砂艺术品,作者历时20余年,逆向前行,穿越其间,盯住目标,与古人对话。艰难寻觅,向名师请教,终成此作。 在本书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类54只,儒教、仿青铜器、植物类72只, 类35只, 类39只,总共200只。在似与不似的创作中,体现出 的艺术魅力,使极至的紫砂塑泥智慧唤发出一个洒脱超然的辉煌发展时代。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 ,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 ,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 ,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陶瓷类文物在宜昌博物馆数万件藏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不乏别致典雅、 代表性的器物。因宜昌地处江南潮湿地带,不少文物出土时已锈蚀、残损、破碎,宜昌博物馆自2015年至2017年,对馆藏的各个时期的瓷器文物进行了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先后从中挑选出200件/套瓷器文物送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本书为该批文物的保护修复报告,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瓷器修复要经过记录、文物分析检测、拆解、清洁、黏合、填补、打磨、补色、上釉等多个步骤,使文物重现神韵,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保护和修复。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 ,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陶瓷堪称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本书从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力求反映中国陶瓷约8000年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供观众朋友欣赏、研究。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新馆于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 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若群星璀璨。本书为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系列图书分卷之一,主要收录山西博物院馆藏明清青花瓷器,图文并茂。
陶瓷类文物在宜昌博物馆数万件藏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不乏别致典雅、 代表性的器物。因宜昌地处江南潮湿地带,不少文物出土时已锈蚀、残损、破碎,宜昌博物馆自2015年至2017年,对馆藏的各个时期的瓷器文物进行了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先后从中挑选出200件/套瓷器文物送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本书为该批文物的保护修复报告,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瓷器修复要经过记录、文物分析检测、拆解、清洁、黏合、填补、打磨、补色、上釉等多个步骤,使文物重现神韵,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保护和修复。
本报告,共分七个部分: 部分,对收藏单位、馆藏书画、项目缘由等相关情况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介绍本项目所保护修复书画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第三部分,介绍病害种类、病害检测及病害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修复材料选用、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与操作步骤;第五部分,介绍修复重点与解决方案;第六部分,介绍保护修复工作的经验思考与对预防性保护的建议;第七部分,介绍本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附录部分对典型书画的保护修复档案进行了选录。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 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 、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 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收录了公元1368年至公元1948年的紫砂名壶,细致介绍了明代33只,清代138只,民国29只紫砂名壶,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明、清、民国紫砂名壶作品的一大集成。 本书充分展示了跨三个朝代的紫砂名壶艺术品的造型特征,是儒、道、 三合一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紫砂艺术品,作者历时20余年,逆向前行,穿越其间,盯住目标,与古人对话。艰难寻觅,向名师请教,终成此作。 在本书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类54只,儒教、仿青铜器、植物类72只, 类35只, 类39只,总共200只。在似与不似的创作中,体现出 的艺术魅力,使极至的紫砂塑泥智慧唤发出一个洒脱超然的辉煌发展时代。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新馆于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 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悠久辉煌的历史,美丽富饶的山河,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若群星璀璨。本书为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系列图书分卷之一,主要收录山西博物院馆藏明清青花瓷器,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