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张乃燕先生是张静江之侄,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国民政府大学院参事,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著有《欧洲大战史》、《世界大战全史》、《芸庐历史丛书》、《罗马史》、《希腊史》,《欧战中之军用化学》、《药用有机砒化学》、《有机染化学》等著作, 张乃燕先生就任中大校长期间,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大礼堂是其标志性成果,卸任中大校长后,他潜心书画,成果颇丰,其孙张文嘉先生致力收藏了其一生材料,并把其中部分材料捐赠东南大学档案馆,其中大礼堂建设过程材料,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东南大学历史的一手材料,张乃燕先生的字画也独树一帜、风格清新,本书汇集大礼堂建设的一手原版资料及张乃燕先生的字画、其他作品。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是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 巡回展览的一个成果结集。项目将流失海外壁画以临摹、复制的方式 回归中国 。作品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理念,以匠人匠心,运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以文物层级的表现标准对壁画进行再现并在国内做展览与传播,这是国内首次以这种形式将流失海外的壁画做集中展示。 本项目以流失海外壁画为立足点,反映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是活化特有文化资源,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传承文明成果的实践个案。《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由古代壁画传承与传播、壁画复制临摹技艺与作品、传统壁画访谈以及学术研讨会专家评价等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
作者收藏扇面30年,积累颇丰。本书以明清扇面实物为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明清扇面书画艺术的鉴藏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明清用扇概况的论述,从文化的角度,对明清时期扇面的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鉴藏等作了深入分析,亦从收藏角度,对扇面配件(扇骨、纸、签条、扇套、包装)等进行知识普及;二是图文结合,在实物的基础上,对所藏扇面之200幅精品一一考释,鉴别释文、印章、题款等,考证作者(收藏者)、附带小传,分析源流及书画艺术特点。
王献唐一生经眼金石书画无数,善作题跋,内容多为考述源流,甄别真伪,评其价值,或兼抒心怀。文字或长或短,多博证详稽,释疑订谬,识见渊致,语言精峭,学术性与艺术性兼具,曾撰有《金石过眼录》《金契石友小谱》等,惜已散佚。本书蒐集整理了王献唐所见鼎彝金石文物、历代书法绘画以及相关著述等所作题跋精品数百篇,按铜器、货币、印玺、封泥、刻石、碑版、砖瓦、陶器、书法、绘画等,分类汇编,并配有部分原件图片,其中多为首次公开,是研究金石书画之学的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王献唐全集》编纂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21ATQ001)成果之一。
图书介绍 《韩美林艺术大系》是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丛书,2019年12月正式发行,已经出版了《城雕卷》、《动物卷》、《人物卷》、《书法卷》(一、二)、《陶瓷卷》(一、二)、《工艺卷》等八卷。每卷都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韩美林艺术创作的论述。艺术大系总序则由中国现代杰出的美术家、设计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韩美林的恩师“百岁老人”周令钊先生所作。该套书是对韩美林及其艺术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展示,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风范的当代艺术理论著作。《韩美林艺术大系》是一套开放的丛书,其出版既是对韩美林几十年创作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该套丛书具有严密的学术传承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视野开阔,持论公允,是对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界的有益补充,将对当代美术理论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美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