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福建是一场活色生香的旅行。三千七百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在福建弯折成厚厚的册页载入人类海洋文明史。从吞吐尽海上丝路繁华落寞的刺桐港,到饰万国建筑之美于眉梢的鼓浪屿,再到把风云硝烟藏进荔枝林和黄鱼箱中的三都澳,所有港口和岛屿都见证了福建人从古至今的海洋精神。除了海,福建还有山,用数字来证明福建久居全国首位的森林覆盖率显得太空洞,只需来到福建的山林溪谷,你就能看得满眼真切鲜活。2015年合福高铁正式运营,福州到武夷山只需一小时,你可以更便捷地进入闽西、闽北山区,探寻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闽南土楼、闽西古堡,以及闽东北千里茶道上的古村镇和风雨廊桥。
作为青岛 早的导游手册,出版于1904年的《青岛及周边导游手册》是 早介绍青岛市区与周边乡镇游览景点的导游手册,作者为 摄影家贝麦博士。书中简要介绍了青岛的重要景点和游览路线,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照片以及青岛的老广告,对于挖掘青岛的城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青岛 早的导游手册,出版于1904年的《青岛及周边导游手册》是 早介绍青岛市区与周边乡镇游览景点的导游手册,作者为 摄影家贝麦博士。书中简要介绍了青岛的重要景点和游览路线,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照片以及青岛的老广告,对于挖掘青岛的城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天津市地名词典》(以下简称《地名词典》)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持编纂,是一部以“地名”为主题的 工具书,是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名普查成效的直观体现。《地名词典》的编纂是对厚重地名文化记忆的梳理,对服务 和社会治理、发扬 文化传统、满足公众服务需求和确保地名普查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地名词典》共采收天津市范围内地名约2000条,5万余字,资料收集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 本词典所收录地名分8个部分:政区、居民点、城镇交通;自然地理实体;交通运输设施;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农业和水利设施;工矿企业;服务业。本次编纂只收录了部分规模较大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词条信息。
本书将从大运河活态特征衍生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充分关注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内容包括大运河的缘起与发展沿革、城市的兴起、文化遗产的构成、多维价值的再现、遗产体现的文化与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的共生、遗传的活化保护、遗产文化的创意衍生等内容。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综合理念保护、传承、衍生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全新的运河文化与智慧。本书不但能为研究运河遗产文化的相关读者提供新的研究切口和思路,本书将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的普及,有利于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群的传承发展。
早在1984年,陈明达先生曾评价道:“独乐寺两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的范例。”为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约六年之后,陈先生于1990年完成了一篇重要的文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制度》。在此文中,作者似乎完全进人到了古代建筑师的世界,不但解析着一个个技术方面的疑难,更通过技术问题的解析而还原到审美性的文化层面,遂追索出若干条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 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史上,梁思成先生于1932年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标志着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正式引进了西方科学性的“田野考察”方法;陈明达先生于1966年完成的《应县木塔))则初步证明中国木构建筑是有设计规律可循的,同时,这部书为建
由皮志伟主编的《那香海(文旅新时代共3册)》为油画作品、摄影作品、海报设计作品集,内容以图为主,三类作品各自成册,每册附有相关的学术论文三篇。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号召, 在山东威海举办了“向东·向海·向未来”首届文化艺术节“和首届 文化艺术活动。活动以“油画展”为主线,“摄影大赛”与“设计大赛”为延伸,具体结构为:“三展”——油画展、摄影展、海报设计展。本书将此次三展的 作品汇编成一套三册,分别为油画作品、海报设计作品和摄影艺术作品,以反映威海新时代的新人文、新发展和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