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北依长江,西滨太湖,风物清嘉,人文荟萃,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存恢宏博大的吴文化宝库中,苏州佛教文化以其超凡脱俗的韵味和庄严古雅的丰姿为世人所瞩目。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大乘佛教传人苏州。千年斗转星移,古城沧桑几度,保存至今的十余所古刹,历史上曾分别是禅、净、律、天台等宗派的道场。 《苏州寺院名胜》收录了苏州市一百六十多座现今开放的寺院,是一本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文物古迹等于一体的重要读本。本书的出版,对于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佛教建筑,让世人全面认知苏州,具有重要意义。
金陵与总统府,体味南京的前世今生,八艳留迹的秦淮河,了解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金陵灯会与苏州寒山寺钟声活动在什么时候?如何观赏苏州园林的江南诗画情怀?烟花三月下扬州,体验瘦西湖、关东街与扬州园林春色;七星拱照朱氏陵,看依山为陵的风水宝地;苏州*的三日游旅行解决方案;在太湖吃蟹,在同里享受安静的水乡生活…… 《美丽江苏》不仅仅是江苏的旅游指南,由久居当地的玩家倾情推荐,是重新体验江苏和发现江苏新玩法的理想读本,还有大量的旅行地图和旅游热区交通提示,是一本深度讲解江苏旅游的自助游口袋图书。
何敏翔主编的《百个符号看江苏》搜集了1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苏符号,是在网友推举的近万个符号中产生的,涵盖江苏人文的各个方面,有的还有相当大的时间跨度。概括说来,主要为历史遗迹、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传统游艺、民间工艺、特色饮食等。每一个符号,读来不仅广开视野,也饶有意趣。其中有的是我们祖先们留下的精美工艺,如南京云锦、苏绣、蓝印花布、惠山泥人、宜兴紫砂、扬州漆艺等:有的是仿佛可以与古人对话的文化古迹,如明孝陵、明故宫、南京城墙、苏州古城等。有中国戏曲“百戏之祖”、世界戏剧三大源头的昆曲,有流韵至今的江南丝竹、《二泉映月》、苏州评弹、《茉莉花》等,有反映近代足迹的民国建筑、中山陵总统府、南京长江大桥、华西村等,有被誉之为“江苏三宝”的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徐州画像石等。
丛书现为五册,它们是有着浓郁上海情结的《石库门前》,红绿灯下的《车影行踪》,书声琅琅的《学堂春秋》,“万国建筑博览会”之后的《外滩传奇》,赋予了摩登新含义的《职场丽人》。在老上海题材中,这些选题的角度较有新意,又能充分反映上海的特点。编写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笔法写作,在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以城市、生活和人为主线贯穿全书,决不自囿于冰冷的建筑或车子本身。在编写形式上,也力求有所创新,图文并茂,文字生动耐读,老照片之外,更大量采用当时的漫画,极富趣味。另外在空白处加上小贴士、表格等,使全书总体上叙述到位,又在细节上补充具体知识点。这样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编排处理,是否能获得读者的青睐呢?相信会的!
位于深山之中的泰顺并不以文化闻名,闻名的是它的贫困。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为了躲避泰顺的“大刀匪”,我们的学校不得不从刘伯温的老家南田镇迁到了青田县的水南村。但是刘杰的书稿告诉我,古代的泰顺农民和别处一样,也都是勤劳淳厚的,也都是聪明灵巧的,也都是追求生活的美。他们在几百年里创造下来的建筑是我们这个民族极宝贵的文化财富。文化定期的生要性决不亚于金矿。金矿是老天爷给的,而文化定期是世世代代人们智慧、坚韧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它不但使我们富有,而且使我们充满了信心,增长了对故国家园的爱。 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深入地了解到了乡土建筑,也便了解了一大部分乡土生活。所以,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便是一种乡土生活的研究著作,它是我们民族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史。它的意义和价值会远远超
本书以 的文字、图片将江苏呈现给您,给您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为您精选了当地的特色景点,同时还囊括了游客在当地的购物、娱乐、就餐、旅游、交通、民俗风情等诸多信息,并附有较为详细的地址、电话等资料。
本教材从日本概况(国土环境与行政区划、政治与经济)、日本风俗习惯(节假日、日常风俗、传统祭日活动)、日本传统文化(茶道、花道、和服、戏剧、体育)、日本料理(传统料理、日本酒、点心)、日本的温泉(温泉文化、泡温泉的学问)、日本的生活(日本人的住行、教育、医疗、垃圾分类)、日本的创意(科技创新、流行文化、精致的商品)等七个章节介绍日本的旅游文化概况,帮助读者 好地在日本旅游、学习、生活中理解、体验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打交道。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作为赴日本旅游、留学、经商的中国公民的参考用书。
这里是南宋曾经的都城,被暖风霓醉的皇帝们把杭州建成了乐园,日复—日享受着;这里也曾被战火波及,幸有惜字重文的杭州百姓,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才得以留存;这里也曾见证存亡之际的危急,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自己用心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以拖延敌人的进攻……过去的历史并未淡去, 的杭州在时代的洪流里弄潮争先,移动支付之城、 云城市、电商之城……杭州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套丛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怀”。 山山水水背后“故事”的丰富多彩,是中国山水的主要特色,由于悠久的文明与历史积累,长期的农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国山水背后的“故事”特别多,亦即是说,人文景观特别丰富,历史文化的积淀特别深厚。 本丛书熔景观审美,掌故传说,山水诗文和风土人情于一炉,送大家一本“山水故事大全”。 山水情怀,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耕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 本丛书以现在这样的面目问世,是许多同道和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为保护文化遗产踏遍青山的罗哲文先生和顾棣、李玉祥、吴荫南、李翔德等摄影家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山水艺术图片,为本丛书增添了浓郁的古典诗意。
本教材从日本概况(国土环境与行政区划、政治与经济)、日本风俗习惯(节假日、日常风俗、传统祭日活动)、日本传统文化(茶道、花道、和服、戏剧、体育)、日本料理(传统料理、日本酒、点心)、日本的温泉(温泉文化、泡温泉的学问)、日本的生活(日本人的住行、教育、医疗、垃圾分类)、日本的创意(科技创新、流行文化、精致的商品)等七个章节介绍日本的旅游文化概况,帮助读者 好地在日本旅游、学习、生活中理解、体验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打交道。 本教材的使用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作为赴日本旅游、留学、经商的中国公民的参考用书。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 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 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 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 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 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 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 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 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 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 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 。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 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 ”去世,时年才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