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目前的一部重要著作,手稿写于1844年,此期间,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手稿是马克思对涉及哲学、政治经
本书以现实人们的疑问为着眼点,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从哪里来,共产主义离我们有多远,并以历史的脉络梳理共产主义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探索和实践过程。全书内分五篇,史料翔实
在当今诸如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释放爆炸性能量的时代,我们的劳动正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呢?生产与消费的两端会否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介入而有所变化呢?《数字劳动与卡尔·
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它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是它应当具有探索
本书以现实人们的疑问为着眼点,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从哪里来,共产主义离我们有多远,并以历史的脉络梳理共产主义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探索和实践过程。全书内分五篇,史料翔实
马克思是不是一位政治哲学家?他是否长期从事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特质是什么?它如何切入现实?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在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领域,还有大量基础性、学理性问题有待精细
本书遵循实践导向,突出时代特征,聚焦高校思政,体现研究前沿,既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研究,又有价值论和方法论探讨;既有整体性视角和战略高度,又有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机制展现。全面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本书以新时代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观照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已经引起反响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精写。秉承着“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回到马克思》以MEGA2文本为依据,以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为重要源头,对马克思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变迁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7-1882年手稿)》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创作时期。马克思在这一创作时期撰写的手稿收入第40卷(上)和第40卷(中)。其中第40卷(上)收载马
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发展智慧中追溯其理论渊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
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理论继承到突破创新再到革命建构的思想进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认识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