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货币问题的力作,是作者多年研究货币问题的总结性著作,深刻回应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欧元区危机、比特币等新兴替代性货币等诸多现实问题,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关切。本书的主要观点为,货币并非具有固定价值的“物品”,而是体现社会关系的“过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源于特定的社会关系,这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理解货币,其实质就是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本书从以下视角论证了上述观点:货币的起源问题、资本背后的逻辑、债务问题、货币与负罪的关系、货币的贮藏与浪费、货币是否必然与特定领土范围内的民族 有关、货币与文化的关系、货币改革所体现的乌托邦思想。以此,作者总结了货币的诸多面向,为未来的货币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金融国十条》颁布以来出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全书分为绪论和六章。绪论部分结合当前金融改革的进程和主要矛盾,系统归纳放开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与影响。随后横向梳理比较国际上以转轨国家为代表的银行民营化过程的做法、经验和教训,纵向归纳我国近代民营银行的发展经验以及上世纪90年代开放民间资本设立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经验教训。以此作为我国本轮银行准入制度改革(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逻辑和历史起点。报告*章回顾2013年7月至今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改革的进展情况,重点一是分析银监会相关政策框架演进历程和政策要素构成与逻辑关系;二是梳理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进程,重点归纳其在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公司治理等方面
《货币经济学(第2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对货币经济学进行了全面阐述,在介绍货币理论的同时,将学术传统、经验形式和计量检验融会一体。本书还就金融发达经济体与欠发达及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显著差异予以说明。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货币思想的主要历史范式、货币经济学的观念分歧以及货币理论和政策的各种流派,特别厘清了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同信念主张。 《货币经济学(第2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第1篇包括货币经济学的导论及其传统。第2篇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下考察微观货币经济学。第3篇集中分析货币需求。第4篇考察货币供给以及中央银行在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方面的角色。第5篇主要分析宏观经济中的货币以及货币政策。第6篇对利率和利率期限结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利息业务领域渐成 红海 ,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迈向多元化经营时代。非利息业务对我国银行及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这一 蓝海 领域的全景式探索刻不容缓。立足于此,本书遵循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的基本范式,纵观发展、影响和协调三大维度,涵盖微观、中观、宏观及综合四重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诠释。本书进一步丰富了银行多元化经营领域的研究体系,为各方主体深入理解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影响和协调等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客观的现实依据,不仅对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从业人员晓畅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进而做出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学术研究者及社会大众从业务角度洞悉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未来提供了有效途径。
信贷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是银行利润和风险最主要的来源。当前,好银行和坏银行的区别,主要是由银行信贷经营能力决定的。本书专注于探讨微观层面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的银行信贷工作实践及体会,用通俗的语言,辅之以大量的实际案例,阐述了银行日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道理。本书从信贷从业人员(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具备的基本概念着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单个客户、单个项目和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了客户分析、用途与交易背景分析、项目分析、市场分析、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分析、担保抵押分析和融资方案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还从银行债权人的视角,对信贷业务涉及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解读,对债券承销及投资、表外理财投资、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存在的一些缺陷,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了对2000 MFSM 与 2008MFSCG 的全面修订。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2008 MFSCG与2000MFSM修改合并版的草稿2016MFSMCG,国内关于2016MFSMCG的研究比较薄弱。本书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3月颁发的2016MFSMCG,依照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逻辑思路,首先结合2016MFSMCG中的 谁 , 做什么 , 为什么 , 结果是什么 等问题,研究了其基本概念、核算目的、核算对象、核算范围、分类问题、核算原则及不同类别资产和负债的具体核算方法。其次结合宏观核算体系 为什么 、 怎么做 等问题,阐述了2016MFSMCG的广义货币、基础货币、信贷和债务等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总量指标体系,并剖析了为统计总量指标建立的两个层次的统计框架: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概览;同时也剖析了为反映部
本教科书将货币理论及先人的成果相融合、经验阐述与经验检验相结合,开创了完整综合的高级货币经济学的新天地。虽然很多高深的内容由于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货币的供求上或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上,但这些内容触及到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领域。本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中央银行体系进行了比较,同时也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特点。 对货币需求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研究,包括预防模型、缓冲存货模型,以及货币总量。 详细比较了凯恩斯、新古典、现代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模型。 强调了货币、金融机构和增长的作用,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对理解金融机构的贡献。 货币的叠代模型及其评价。 学生将特别欢迎这种理论与经验研究紧密结合的教科书。这本《货币经济学》只要求学生具有经济学原理的
《南红收藏入门百科》共分为三篇,常识篇、鉴定篇和投资篇,共分为8章,其内容包括了何为南红、南红的文化内涵、赏南红之美、鉴玉雕之巧、南红作品的价值评估、南红的选购与鉴赏要点、南红的投资趋势。
本书旨在提供一本标准的估值建模操作手册,包括财务建模规范、历史报表常规化调整、销售收入预测、成本预测、自由现金流预测以及三大财务报表的完整构建、计算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区间,读者可以按照本书的操
本书旨在提供一本标准的估值建模操作手册,包括财务建模规范、历史报表常规化调整、销售收入预测、成本预测、自由现金流预测以及三大财务报表的完整构建、计算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区间,读者可以按照本书的操
本书旨在提供一本标准的估值建模操作手册,包括财务建模规范、历史报表常规化调整、销售收入预测、成本预测、自由现金流预测以及三大财务报表的完整构建、计算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区间,读者可以按照本书的操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与人民币汇率动态研究》以国际货币体系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动态为主线,按照“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与变量的提炼→微观选择与宏观条件的动态体现”依次展开。通过理论建模、实证研究和对策建议相结合,兼顾系统分析与因素分析,从“三元悖论”角度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逻辑,综合汇率博弈、国际收支、总供求以及本外币政策协调四维视角分析均衡汇率动态的理论逻辑与技术逻辑。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实践逻辑,指出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而非简单追求现实汇率接近均衡,进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本书从严谨的现代经济学逻辑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微观经济学模型,辅以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健康保险需求、供给、信息不对称等理论,深入全面、系统综合地讨论健康保险影响就医行为、健康、经济增长、消费的机制和
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养老需求多元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421”家庭养老结构逐渐显现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养老服务产业投资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与pp
该书以1864到1917年俄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为背景,主要介绍和研究了股份商业银行的演变历程。作为革命前俄国的重要结算和信贷机构,正是股份商业银行调节国民经济的货币资金投向,维护国家经济空间的统一和稳
本书主要针对新监管标准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理论入手,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度量方法进行改进,基于流动比率随机过程建立流动性风险评级体系,研究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体系、流动性风险的负外部性特征,从资本结构、货币政策立场、金融创新和同业拆借利率四个方面研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微观个体和宏观因素的分析,构建比较科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这是《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连续七年发布的近期新版本。本报告从中国企业和主权财富的海外投资视角出发,构建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五大指标,共42个子指标,涵盖114个国
一个 货币的 化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写照,是一国获得 其他 和经济体认可的集中体现。自2009年我国把推进人民币 化视为重要的 战略以来,人民币 化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 化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深入研究人民币 化的理论基础、构建科学的人民币 化程度测度模型和探索在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人民币 化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在界定货币 化及分析货币 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并基于对现有人民币 化测度模型测度方法、测度原则的分析,构建了新型人民币 化指数模型,实现对世界主要货币 化程度的横向对比,对人民币 化程度动态变化的纵向分析。此外,本书还分析了深圳探索推进人民币 化先行先试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措施及历史进程,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