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充分借鉴现有城市指数基础上,以 城市理论、特别是 城市演化原理为依据,基于动态发展、多维度的视角,从 城市网络连通性、要素流量、发展成长性三个维度来构建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并对 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为上海等 城市建设 城市提供评估、监测工具;通过对标 上 城市发展水平,找出 城市发展中的差距与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方向与重点。本书是上海 城市研究院年度系列产品之一。上海 城市研究院是由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管,专门从事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学术理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的开放式研究平台,被上海市 授予 重点智库。
内容简介本书面向中国19个城市群,系统梳理城市群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探讨 创新**城市群的 经验及启示,评价并对比分析城市群的综合创新能力,模拟城市群内部创新网络格局及其演化,揭示城市群知识多中心性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测度城市群的创新韧性能力和网络韧性水平,剖析典型城市群在科技创新规划实践方面的探索,给出城市群科技创新规划的框架思路,并提出中国城市群科技创新应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实证对象,系统研究了超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机制,通过梳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科学内涵,总结城市群协同发展的 外 经验,揭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从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协同共享、资源协同配置、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协同安排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综合测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 本书可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适合城市群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等人员阅读。
本书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城镇化的特殊性、动态演变历程和时空演变格局,采用多模型融合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承载值,提出了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特殊目标、特殊格局和特殊模式,提出了青藏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川藏通道沿线城镇带、唐蕃古道沿线城镇带、边境城镇带、西宁都市圈、拉萨城市圈和柴达木城镇圈等重点城镇化地区的绿色发展目标与路径,旨在为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本书可供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城市发展与规划部门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与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等。
本书在充分借鉴现有城市指数基础上,以 城市理论、特别是 城市演化原理为依据,基于动态发展、多维度的视角,从 城市网络连通性、要素流量、发展成长性三个维度来构建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并对 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为上海等 城市建设 城市提供评估、监测工具;通过对标 上 城市发展水平,找出 城市发展中的差距与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方向与重点。本书是上海 城市研究院年度系列产品之一。上海 城市研究院是由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管,专门从事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学术理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的开放式研究平台,被上海市 授予 重点智库。
本书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远景目标,剖析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提炼 外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总结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议。 本书适合高校与科研院所农业农村研究人员、涉农 领导干部和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参考。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靠前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
在经济优选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具有强大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滨海城市须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滨海城市独特的发展定位,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内涵的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塑造及环境生态的保护
本书旨在致敬上海的历史,对话当下的城市,将上海城市发展与万科在上海30余年的成长放置于共同的议题和框架内,探讨上海城市百年来对都市生活理想的不断进取和追索,并以切片的形式,串起一段段上海城市的变迁历史,让真实的城市历史和城市生活跃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本书以“因水而生:江海孕育城市”“因人而盛:居住改变生活”“因文而兴:人文塑造上海”“因变而活:创新点亮上海”四大板块为线索,全面挖掘上海发展进程中人、建筑、社区、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描摹万物兴盛的上海城市烟火,书写繁花似锦的上海故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主编的《2017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汇编(上下)(精)》汇集了全国各省市的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住房公积金运行的实际情况。年度报告的披露,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透明度,是一份宝贵的年鉴资料,能全面反映出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特点和工作情况,对各地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为引导房地产估价机构不断洞察、捕捉社会对房地产估价需要和要求的发展变化,适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高品质的估价服务,促进房地产估价机构持续发展, 2020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估价业务深化与拓展”的2020中国房地产估价年会,并公开征集论文。 本论文集由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主编。论文集围绕年会主题估价业务深化与拓展,共分为当前房地产估价机构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房地产估价机构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估价服务、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房地产估价业务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房地产估价业务发展等六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房地产估价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推动房地产估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城市评估数据蓝皮书(2020)——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评估》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从城市健康与城市系统韧性理念出发,针对广东省21地市在此轮疫情中反映出的城市人口系统、用地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及生态系统等城市关键系统的脆弱性问题,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各关键系统进行科学评估,发现系统脆弱性节点,并提出韧性强化的策略建议及信息化设想,以为强化城市治理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选题从:1人口韧性、2土地韧性、3农业韧性、4交通韧性、5经济韧性、6生物资源韧性(生物资源复壮能力)、7数据增强韧性、8信息化增强韧性 等8个方面进行论述
共享经济依赖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新型的市场交易模式。本书基于概念和文献总结了当前城市共享平台的发展模式及治理经验,并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探讨了这种交易平台的经济效率。由于目前城市共享平台存在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安全隐患、不公平竞争等问题,亟须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共治。通过深度挖掘共享房屋平台和共享出行平台两大行业的治理模式,本书提出城市共享平台可以利用自身关键技术,实施自我反馈与监督;政府可以利用税收调节、共享空间分配等方式减少共享平台交易的负外部性并促进公平竞争;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可以通过实地参与、实时反馈等方式,形成平台自身、政府、社会对城市共享平台的多元协同共治。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以“全面小康,应对疫情,城市 新”为主题,邀请了25位专家学者分别为相关篇章栏目撰写了文章,系统介绍近两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的 进展,重点介绍了应对疫情、城市 新相关方面的进展情况。全书分为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篇等六个版块。《综论篇》全面反映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状况,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安排了有关城市发展综述和城市发展十大事件,以及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城市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进展概述;《论坛篇》选登了知名学者的文章;《观察篇》力求从第三方视角观察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专题篇》围绕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案例篇》介绍城市治理中的 案例;《附录篇》收录了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城市政策法规文件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