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所著的《城乡中国(修订版)(精)》记述了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已经出现的解决办法一一写下,以期
本书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策略,特别是针对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交通拥堵治理、贫困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治理、“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治理、公民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等当前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地推动特大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是一套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配套的丛书。为配合这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9月把通过广泛考察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关于对新型城镇化六个问题的看法呈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对这些报告作了认真研究并采纳了其中许多建议。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之后,又依据规划对丛书作了相应补充完善,进而使丛书内容更加符合规划要求。 本书着重探讨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本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行了整体框架设计,并形成了推进农民工“四个融入”市民化政策路线图和具体操作方案。
本书致力于分析北京城乡一体化的新进展,尤其是北京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和问题。2013年,这些问题突出的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拉锯状态;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显不足;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书中提出,2014年应加大城乡一体化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应保持城乡一体化政策良好的连续性。
房地产经纪行业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逐渐复兴并不断壮大。 本论文集由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主编。论文集围绕年会主题“大变局下房地产经纪和住房租赁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展现经纪服务的新领域、新亮点、新技术,为行业开拓市场、提高能力提供新思路;同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房地产经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推动房地产经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可 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不负行业使命、建立良性竞争规则、推动行业发展进步。
在城市里,我们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也用嗅觉去感受周围的环境。气味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城市里,气味有着时间的印记,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却常常在设计中被忽略。城市里面有哪些气味呢?这些气味对我们设计公共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城市里的嗅觉环境呢? 城市嗅觉景观这本书给出了一些答案。这本书极大地补充了感官设计的文献,帮助我们 好地理解人们在城市中是如何通过感官去感受周围的环境的。本书以英国城镇为例, 探索了当代背景下气味对人们体验城市空间的影响,阐述了嗅觉景观在创造场所感和对场所认知的重要性。 通过对工厂,啤酒坊 和城市公园以及体验性嗅觉环境的调研,本书总结了一些列控制及管理城市嗅觉景观的措施。同时,本书提出了一些列设计及管理方法供城市设计师及管理者参考使用。
为什么一些城市的经济能持续增长,而另一些城市的经济却起伏不定,甚至日渐衰败?作者迈克尔·斯托珀尔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地理学家之一,在书中探讨了我们为何要以城市地区为背景来考虑经济发展问题,为何各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发现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四个背景因素:经济、制度、创新和社会互动以及政治。该书研究了这些背景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导致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出现。该书还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全球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主要大城市发展的驱动,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最后,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经济发展的诸多规则,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2016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 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 加完善,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 精神,加强城市治理研究,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我社策划推出《城市治理实践与创新系列丛书》,旨在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编写团队来自于我社
城镇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及国际经验比较来看,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我国中长期发展看,在一个农业大国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向现代化迈进,这是我们的*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为配合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本书三位主编厉以宁、艾丰、石军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托,开始组织撰写“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 这是一套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配套的丛书。为配合这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9月把通过广泛考察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关于对新型城镇
本书是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进行的跟踪调查,通过测算得出35个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略有提高,但生活成本满意度指数仍处于不满意区间,是拉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老百姓的综合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这是一套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配套的丛书。为配合这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9月把通过广泛考察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关于对新型城镇化六个问题的看法呈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对这些报告作了认真研究并采纳了其中许多建议。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之后,又依据规划对丛书作了相应补充完善,进而使丛书内容更加符合规划要求。 本书以上海新型城镇化为案例进行重点评介。上海张江以高科技为驱动力,以人才为核心,以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手段,生态优先,注重文化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文明、生态张江模式。
《强城时代》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报告的 辑。本书用数据说话,以一系列的数据和指数评价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和活力。在中国,人口正在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周围集中。想要了解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就要以系统性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格局。多年来,陆铭教授等多位学者致力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关注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等。他们提出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资本市场活力指数等重要概念,全面、立体地解读发展与平衡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关系、都市圈内部的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为社会各界预测宏观经济及城市发展趋势提供重要支撑。无论是地方政策的制定、企业的投资决策、个人的置业和就业的关键抉择,都需要建立在对城市本身的了解之上,这本书提供的分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学研究和学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城市经济与管理特别是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跨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经济发展,学院以“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为主题,于2010年自行组织了15项课题研究,徐勇谋主编的《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研究文集》即是这些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指数体系,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决定着我国城镇化道路能否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院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化进程理论”和自主研发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及“中国城市群数据库”为基础,持续开展“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研究工作。从2013年开始,分年度向国内外发布。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涉及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4个城市,指数框架设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和首位比,内在构成了一个符合世界城市群发展规律和我国城市群建设需要的科学指数框架。文化指数和首位比指数,是本指数报告核心的创新之处。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
本年度报告依托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同时,本报告的主题是信息化,在总报告中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基础上,围绕城市信息化战略路径、电子政务、智能制造、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物联网、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和移动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进步深化了本书的主题。此外,相关优秀企业的科技创新案例也并收入了本书。
近年来,我国一个新的特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亦被称为“中三角”)登上了国土开发的大舞台。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推进一体化发展。本报告以此为主题,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推进的现状、趋势特征及发展前景,重点从区域城镇布局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将中三角打造成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2014)》由广州大学、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广州市规划局联合编撰,在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论篇、规划研究篇、区域建设篇、交通管理篇、城市管理篇和城市功能篇等组成,是关于广州城市发展与运行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是融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有效载体。实现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城市文明延续和复兴的效率、水平、范围。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智慧城市基础理论研究、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跟踪调研和顶层设计规划,坚持从求真务实、真实有效和行业中立的视角,去思考和服务中国智慧城市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希冀:(1)能够促进地方智慧城市创建形成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和价值观;(2)能够促进和带动更多的有志之士和行业力量,坚定不移地持续创新,吸收并借鉴作者的思考路径,方向清晰、行动有效地去深度挖掘智慧潜能,支撑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3)能够尽快形成世界公认、中国一流和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范例,为创新国家和经济新常态提供刚性产能支撑,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社会和谐和全面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将“中国梦”变为现实的根本举措。本书深刻反思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基础、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趋势、近中期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强调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乡一体、四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