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的碳减排及零碳化是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零碳化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评估认证涉及政策、技术、管理、金融等多方面内容,目前仍缺乏相关的统一标准。本书将从工业园区零碳化流程出发,依次讨论实现零碳化的开发管理、关键性技术、驱动要素及实现零碳排放的碳抵消、碳排放核算及零碳工业园区认证、基本建设方法和评价标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现有或在建的低碳、零碳园区进行整理分析。
本书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面向2035年的战略研究。围绕空天海装备(航空、航天、海洋)、智能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民生装备(农业、食品、纺织、医疗),以及承压设备四个重点专题方向,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工业基础现状及重点领域短板,提出了“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建议,同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布局及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书系统梳理了汽车智能化的整体现状与趋势,从发展背景、功能应用和产业链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发展背景方面,本书探讨了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业生态的转变。在功能应用层面,详细介绍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产业链层面,聚焦智能化关键零部件,分析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瓶颈。针对智能化主题,本书创新性地展望了2030年全球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预测未来的市场格局和技术突破,展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新生态与新格局。书中提出了多项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帮助行业参与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智能化汽车及其上下游产业的战略研究、市场营销和企业技术管理的专业人士,
本书系统介绍了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概念、分类、共性与区别;梳理了国内外不同时期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监管政策及产业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揭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同时,探讨了我国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以及基于大量案例分析探讨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产业发展创新途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落地提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令,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跃升,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面对全球科技创新格局的新变化,面对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需求,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精准地把握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支撑科技创新决策、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但是,我国在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迫切需要突破决策支撑工具方面的瓶颈制约。 本书共分为 4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详细阐述了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的 建设背景及大数据条件下科技创新图谱服务于不同场景的技术框架
清代矿业主要分布于西南边疆地区,尤以滇铜黔铅为代表。清代滇川黔虽然位于西南一隅,但其矿业不仅仅是一种地方产业,其影响遍及全国。从 治理的角度看,清代西南边疆矿业既是 边疆经济治理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之一,其成效也对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多重影响。因此,本书在边疆治理的视野下重新思考清代西南矿业,探讨矿业兴衰与西南边疆安全、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具体而言,本书主要探讨以滇铜黔铅为代表的西南边疆矿业兴起的原因与背景、矿业兴盛对边疆与内地关系的作用、分析矿业衰对边疆社会的影响及边疆危机中的矿产因素。本书认为,清代西南边疆矿业的兴起是全国资源需求驱动下政府扶持的结果,而矿业长期兴盛带动了边疆经济发展,推进了边疆社会治理的深化,全国铜铅运输体系的形成强化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矿业衰落则
本论丛是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的部分呈现,已经出版的前五辑内容 丰富,填补了 外学术界的出版空白,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一定和影响。本辑为“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专辑”,内容包括:《我与青海“三线”核工业705厂的不了情》《光荣与梦想:我和三线建设研究》《从目击者到研究者:我的 篇三线建设的研究文章》《从“我们厂”到我的杂志: 三线建设与我》《我在追寻三线历史中的爱与际遇》等,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机床工具工业是一个在经济与军事上同时具有高度战略性地位的行业。机床工具工业的创新,是人类制造能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本书从“机床工具工业”这一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行业发展史入手,运用档案、口述史料、企业内部报刊与文件、厂志、行业协会成系列报纸等多种前人未曾使用过的原始史料,完整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路径、发展特点、发展成就及影响,特别是中国工业界以引进为基础,坚持持续创新的奋斗历程及其成绩,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和展示了新中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作者运用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了该产业追赶与创新的机制,总结了工业史与工业创新的规律,深具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品部门“由大变强”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有序繁荣,是当下正确的方向。 平台经济,已成为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存在,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金融业、服务业、零售业、制造业乃至农业,诸多行业都被平台经济改头换面。我们已无法想象没有平台经济的生活。 然而,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也带来许多挑战。 如何看待平台企业的规模和定价行为?如何确定一个平台企业是否实施了垄断行为?以消费者福利为基准的垄断判定方法是否还适用?如何看待“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小哥”?算法是否侵害了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社交媒体是价值中立的平台吗?用户是否被平台困在了“信息茧房”中?……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监管部门,也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平台经济,不应该是非理性的繁荣,而是要有序规范地发展,从而成为能够惠及每个普通人的
提高效率还是妨碍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关于政府规制收益的两个分析方向。清代盐政规制的目的却超出了规制分析的既有框架,它不考虑效率问题,而是关心“生财”,即财政收入。本书研究清代盐政规制,侧重结构性分析,揭示清廷盐政的目标、管制的技术手段、受到的约束和付出的代价,将复杂且矛盾的盐政面向置于一个体系内贯通解释,回应盐政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总结清代盐政运行的原则并阐释其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经济体系下的规制经济形态及其对规制经济学的潜在价值,尝试拓展规制经济学的视野。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导,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这一现实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界定了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厘清了西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对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成效与存在问题,并根据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的特征,构建出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前沿数据对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以及检验了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本书是建筑业从业者张军波撰写的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建筑企业从信息化之路到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与实务。 本书共5章:第1章介绍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第2章介绍 建筑业数字化应用的发展历程,第3章介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落地路径,第4章介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实操案例,第5章介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和挑战。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佳作。
在汽车行业加速迈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应运而生。这份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精心组织编写的权威报告,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的智慧与心血,旨在为汽车制造商、技术研发企业、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汽车爱好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行业指南。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涵盖主被动安全、智能网联、绿色健康、商用车测评、消费者调研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精准分析以及对行业前沿技术的深度解读,本书不仅呈现了当下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成就,更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建议。无论是对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还是对关注汽车科技发展的普通读者来说,《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都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行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