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农业经济本体论出发,强调了农业的自然规定性,指出了土地的属性、自然环境、地力肥力、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现代化都有极大的制约性,使得农业在发展中无法象工业经济那样 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农业本来便有自然经济属性,农业发展受到种种自然障碍的制约,使得农业发展缓慢曲折。非资本主义和半资本主义结构成分的存在是发达资本主义 农业经济发展一个时期的常态,而资本主义农业只是在发达 农业局部出现的情况。即便在以农业资本主义著称的美国,在19世纪后期中西部土地经营面积有将近一半仍然采取了租佃农场的性质, 使用雇佣劳动力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农场不过占农场总数的一半左右。作者指出,资本主义时期没有 消灭小农,在第三世界 小农和家庭农场 是广泛存在,这也在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业的自然规定性。书稿从土地法研究着
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结合大量一手调研数据、经济实验数据和实地考察案例,尝试对我国农村转型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进行深度分析。本书主要讨论中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期的“三农”议题;从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及农户收入等视角探讨了中国迈向农业强国,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经验与路径。希望本书能够使读者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转型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体系中较新的类型,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数量偏少、地域差距大,世界遗产委员会、 文化景观学界一直呼吁加强亚洲文化景观理论和类型研究。作为农耕文明时代杰出代表的南太湖靖圹滋镂幕景观研究,不仅对文化景观学科发展、遗产保护事业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现实价值。 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围绕生态价值和演进机制进行了论述。在 部分,界定了华夏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概念和内涵,对靖圹滋镂幕景观价值进行阐述,提出生态价值是靖圹滋镂幕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建构“水利-农耕-居住”+“空间-设施-知识”的遗产框架耦合体系。分析了靖圹滋锏纳态效应,测算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其具有耦合、交互、活态、循环四大系统特征,总结了其独特
一、《北京农村年鉴》是集中反映北京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和吏料文献。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编纂。 二、《北京农村年鉴》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真实的记述,使社会各方面增进对北京郊区农村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北京地区各行业和国内外与京郊农村的合作、交流,也为地方史志的编写积累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依据年鉴编纂惯例,当年出版的《北京农村年鉴》,标为本年度,而反映上个年度的情况。为增强年鉴的时效性,对本年度年初中共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发布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也予以收入。 四、《北京农村年鉴》基本写作形式为条目体,
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共12章,涵盖粮、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18种重要农产品。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基础上,经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资料后撰写而成。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总体介绍亚洲中部干早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土地退化给该区域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第2章论述中亚地区的气候及干早的时空特征。第3章从草地生产力的角度讨论中亚地区草地的退化问题。第4章通过土地退化指标评估中亚土地退化格局,同时分析中亚土地退化的驱动要素和评价中亚土地退化的风险。第5章评估中亚重点区域咸海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第6章和第7章分析阿姆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和土地退化情况。第8章主要针对亚洲中部干早区的土地退化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 本书可供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环境、遥感应用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基于实地考察、遥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统计等多源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模型方法,阐释青藏高原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农业适宜性,揭示耕地、设施农业用地、主要作物的增产潜力、草地生产力、牲畜承载力和超载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分析1980年以来高原种植业、畜牧业和粮食供需的发展变化特征,评估农业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与未来风险。 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提出面向生态保护的农业调控分区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书可作为从事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和农业研究与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旨在还原历史记录,厘清历史趋势,抓住时代脉博,相信所有农场人及关心关注农场发展的人士都可以通过查阅农场志,了解有关农垦历史、双桥农场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研精覃思、借鉴得失、明辨形势,以 加清晰地把握新时代、新时代、奋斗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展双桥经济、涵养双桥文化、凝聚双桥智慧、壮大双桥实力,推动双桥农场在新时代高质景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行稳致远。
本书收集的内容包括了社会调查及邹平社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农业改进实施报告、山东旧济南道属农村经济调查、邹平县政建设实验区卫生院医院廿三年度、 二期工作概况、合作丛刊 集、土地陈报之过程与目的及其具体办法、山东邹平实验县实验规程汇编等。
本书基于“研究进展—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基本路径—制度安排”的逻辑,通过构建一个农业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框架,指出农业转型发展应包含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转型内容。其转型升
本书全面、系统、真实、科学地记述农场自2020年底至2021年自然、社会、人文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为体现和反映延安“南泥湾精神”,突出时代特色、农垦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将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在此集中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