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 研究进展 概念界定 动力机制 基本路径 制度安排 的逻辑,通过构建一个农业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框架,指出农业转型发展应包含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 四位一体 的转型内容。其转型升级的目标是生产安全、高效、优质的农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农业生产转型的动力机制和相配套的制度政策,从而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
为了全面总结和回顾中国养蜂学会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绩,进一步把我国蜜蜂授粉事业做强做大,让蜜蜂真正服务于生态系统,服务于农业生产,造福人类。我们组织人力编撰了这部书。 《画说中国养蜂学会40周年-辉煌四十载 奋斗新时代-中国蜂业: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共分三个部分:40年亮点、40年贺词、40年回眸,涵盖:关爱蜂业、历届概况、荣光溢彩、桥梁纽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国际交流、海峡两岸、重要会议、大事记十个方面的内容。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蜂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理想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是蜂业行政管理人员、蜂业经营管理者的工具书。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历时近10年完成的一本全方位对中国农村进行权威性调查的大型报告。调查覆盖全国200多个县市、3300多个村庄、9000多个农户,研究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粮食安全、农民负担与县乡财政、农民工就业与创业、土地制度与失地农民、农民组织、农村财政、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农业资源管理、农村治理等。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反映不同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手资料,并收录了各项大型调查的问卷设计,对研究和关注三农问题的各界人士及各级政府机构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贵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开新局、作样板 ,通过创新法治服务举措.以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本书作者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贵州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围绕贵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主题,收集整理了作者自十八大以来尤其是 2016 年至 2022 年有关反贫困与全面小康、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与法治保障等50余篇相关资料及智库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务提供参考。
本书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重点总结了广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分别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 城中村 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此外,对加强乡村党建,尤其是带头人队伍建设、经济联社党建、书记能力提升等进行了专题关注,并介绍了乡村组织振兴的 从化实践 、红色村党建的 湴湄实践 、活化乡愁记忆的 文冲经验 、留用地开发的 增城模式 、粤剧非遗保护的 番禺模式 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 花都样板 。
本书在对以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研究文献回顾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四十多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牧区市场化进程下的社会变迁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认为,对于维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草地畜牧业,国家应结合牧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资本、技术和国家税收,制定一系列以提高牧民纯收入为中心的保护草地畜牧业的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农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各项改革的基础。本书采用结构 行为 规则 绩效的叙述框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土地调整和土地流转为叙述主线,以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以中国农户对土地依赖关系的动态变化为观察视角,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历史资料的梳理,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并从地方的制度实践以及农户主体的行为反应出发,力图全方位、真实地还原自1978年到2014年中国集体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不失为一本 百科全书式 的扎实而严谨的学术著作。著名经济学家樊刚、刘守英作序推荐。
本书旨在还原历史记录,厘清历史趋势,抓住时代脉博,相信所有农场人及关心关注农场发展的人士都可以通过查阅农场志,了解有关农垦历史、双桥农场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研精覃思、借鉴得失、明辨形势,以 加清晰地把握新时代、新时代、奋斗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展双桥经济、涵养双桥文化、凝聚双桥智慧、壮大双桥实力,推动双桥农场在新时代高质景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行稳致远。
受人多地少基本国情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取“以高投入换高产量”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家将“资
本书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9年承担完成的农业农村部重大调研课题的成果报告。全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三个发展议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议题和概念框架,基于黑龙江、河北、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本卷述及的是地中海东部从古风时代向古典时代的过渡,标志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与希腊诸邦冲突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使希腊人的自由观念和异族人的专制观念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但是即便在战事频仍的两年——公元前480年与前479年——前后,冲突仍未阻止双方的相互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乃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发展战略;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人士为解决“三农”问题纷纷献计献策,开展试验和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为了让关心和从事“三农”工作的专家、学者、各级干部、企业家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尽快了解中国当代有关“三农”的精辟理论思考和行动智慧,编者组织编撰了这部《中国当代三农思想经典》。中国农业大学和各地农业战线的专家对本书给予厚望,期望本书成为各级干部、农业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喜爱的培训教材、参考读物和行动指南。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基础上,经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资料后撰写而成。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总体介绍亚洲中部干早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土地退化给该区域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第2章论述中亚地区的气候及干早的时空特征。第3章从草地生产力的角度讨论中亚地区草地的退化问题。第4章通过土地退化指标评估中亚土地退化格局,同时分析中亚土地退化的驱动要素和评价中亚土地退化的风险。第5章评估中亚重点区域咸海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第6章和第7章分析阿姆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和土地退化情况。第8章主要针对亚洲中部干早区的土地退化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 本书可供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环境、遥感应用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简称“澜湄合作”,是我国倡导的重要次区域合作机制,参与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农业是澜湄合作五大优先领域(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之一,各国围绕种植、畜牧养殖、渔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实施了一百多个农业项目,有力提升了澜湄次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竞争力。本书选取水稻、天然橡胶和饲料三个重点产业,从澜湄六国三个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法规、优势技术、贸易投资等方面分析梳理,对三个产业的发展与合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本书稿为进一步实施“丰收澜湄”重点产业合作项目,提升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稿同时出版中文版,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