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著的这本《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年度报告(2016-2017)》阐述了: 2016年,中国工业呈现出“缓中趋稳、有限复苏”的总体特征。工业行业结构继续呈现高端迈进态势,中部地区工业继续领跑,东北地区工业增长乏力,京津冀地区工业增速走势分化,工业投资增速回落,但投资结构优化,工业出口和PPI增速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增长态势。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靠前投资与国外投资失衡,此外回款难问题凸显。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的概率很大。当前形势下,要实质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工业生产要素质量和创新工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工业增长方式从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总量
龚斌磊博士所著的《页岩能源革命:全球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兴衰和变迁》,通过大量数据和案例,围绕“未来十年全球油气市场将如何变化?美国如何成为世界油气生产国?中国页岩产业和能源安全路在何方?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是喜是忧?能源生产是经济驱动还是环境驱动?全球石油巨头们谁是谁的竞争对手?”等重要课题开展了高质量的研究。 在这本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的书里,作者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全面地呈现了全球石油天然气产业兴衰与变迁的过程。宏观部分首先介绍了全球市场总体变化趋势,然后分别分析了天然气和石油两个市场的兴衰与变迁,最后研究了我国页岩油气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微观部分重点研究了油气行业上游的石油服务企业和全产业链中的石油企业的微观行为与绩效,包括新技术的协同作用与生产效率、所有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书的主要内容:介绍何谓大数据,大数据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以及大数据带给人类的变革,通过列举文本挖掘案例阐述大数据产业发展史,大数据产业链,包括大数据的产业周期和产业政策变迁;科技成果与大数据的转化模式,列举中美大学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的比较,中国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的具体实例,通过对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梳理,以及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的调研,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书中内容紧扣目前学术研究前沿领域,知识体系清晰,通俗易懂,注重知识与技术的系统性。
“工业4.0”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设计、制造与互联网“三业”融合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设计驱动创新为视角,以工业设计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把设计、制造和互联网“三业”放在一个平台上构建理论模型,通过设计、制造和互联网“三业”融合协同创新来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提出设计、制造和互联网“三业”融合及协同创新观点,藉由三者互动演化构筑协同创新生态网络,超传统“产学研”边界,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及创新的产生,最终为促进设计、制造和互联网“三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在此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测度与推进机制构建研究》从生态组织理论角度出发,构建起涵盖企业个体、产业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理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前沿分析等方法,测度三个层面的两化融合绩效水平,并实证分析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各层面依次构建起两化融合的推进机制。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共分五大部分,从钢结构建筑工业化、钢结构研究与应用、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屋面系统新技术应用,汇总了近两年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对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住宅体系和金属屋面系统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对于从事钢结构的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会有所帮助和启发,对钢结构专业的师生具有参考价值。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本书属于制造业方面的专著,由制造服务化基本概念与理论、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制造业服务化的创新路径、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分析等组成,全书以制造业为核心,针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现状、服务化模式以及创新路径等做了具体论述,并列举了相关案例,对制造业相关方面的研究者与从业人员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重点介绍中国医疗器械研制重点、创新能力、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效益、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销售流通、监管、研究与开发战略以及政策等方面国际比较的研究结果,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医疗器械发展的状况,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和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水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可供广大科研工作者、企业界人士、科技管理人员等参考阅读。
针对钢铁企业集成化、信息化的特点,《钢铁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及低碳绩效评价研究》借鉴 9000和过程集成理论建立了钢铁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式,从供应链质量策划、供应链质量控制、供应链质量保证以及供应链质量改进四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钢铁企业如何与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为钢铁企业实施供应链质量管理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框架。
本书为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把握住当前世界热点问题,探讨世界能源问题尤其是俄罗斯卢布贬值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的影响,运用充分的数据分析世界能源问题的走向、发展趋势,以及向中国政府及企业提出对策性建议。
《建筑工业化典型工程案例汇编》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共收录16个各有特点的建筑工业化典型工程案例,包括: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香港启德1A公共房屋建设项目、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等,针对这些工程中所采用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大量施工图和现场照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建筑工业化典型工程案例汇编》可供建设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牛学习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与工艺创新的组合进一步促使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的发展。在工艺创新和工艺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市场和政策等的不确定性,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缺乏有效的投融资途径,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这阻碍了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体系构建与投融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从全新的视角,对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体系构建与投融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关系分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与测度研究、信息化水平对工艺创新能力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信息
《工业企业用水审计》概要介绍了水与工业的关系及审计的基础知识,提出了企业用水审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论述了企业用水审计的依据、用水审计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列出了企业审计报告所需的国家标准清单,明确了企业用水审计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探索性地提出了检验核查、分析评价的方法、步骤和要点。细化了用水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工业企业用水审计》可供水资源管理部门、工业管理部门、用水审计机构、工业企业及相关人员参考。
《电网企业员工保密知识手册》介绍了新时期保密工作形势下,电网企业员工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保密基础知识、管理规范,突出指导性、规范性和通用性。对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原则要求、常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还遴选了近年来的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并加以剖析点评,以利于读者借鉴。 《电网企业员工保密知识手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作为电网企业员工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实务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