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定性分析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机理,评价了江苏信息经济发展现状;定量研究了信息产业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就业的影响;在借鉴靠前外典型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信息产业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第二版)》内容简介: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的积累和福利的改善,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因而,是什么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怎样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古典经济学家们开创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研究,构建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框架。但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演进,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之谜。如“经济增长余值之谜”、“列昂惕夫之谜”等,人力资本理论由此应运而生。该理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之谜,认为经济增长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这一发现重新唤起了学术界对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热情,最终推动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确立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
《中国外贸增长引致环境损害的冲突与协调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经济活动存在生态边界为分析起点,研究中国环境损害中贸易增长的动态成因及其协调机制构建等问题。 《中国外贸增长引致环境损害的冲突与协调研究》对贸易增长引致环境冲突的研究将在贸易关联产业、贸易伙伴国和全球环境协调三个层面上渐进展开,在深化环境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将环境损害引入贸易增长模型,通过考察贸易增长对产业比较优势转化的环境因素和影响途径等问题揭示贸易增长对环境损害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如CGE模型),从中国贸易增长的实证出发,构架起中国贸易增长与环境冲突的评价指标、预警体系和完整政策协调框架。因此,从理论上扩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内容,无论对理论本身的丰富与发展或是对实践活动的政
本书系2012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振兴原中央苏区的现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政策研究”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报告鉴定获。本书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等学科理论,基于对赣州、吉安、抚州中央苏区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原中央苏区发展的现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现状,提出了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工具选择及内容。最后以赣南稀土产业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布局及发展建议。
《国民经济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创办的全国首份国民经济学的专业刊物,该刊同时也被定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的会刊。《国民经济评论》承载着国民经济学人的梦想,寄托着时代对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呼唤!它的诞生,必将在国民经济学科建设道路上竖起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学科建设需要有学科专属的理论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革和成就已经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实践呼唤理论。以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规律为己任的国民经济学人,身临其境,理应积极总结和回应这场经济变革的深刻内涵。事实上,目前全国从事国民经济学教学科研的机构和教师已经成百上千了,专业性论文也层出不穷。可是一直以来,我们没有一个专业性刊物,国民经济学科论文散布在国内
经济学说史和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说体系中,既是各门学科的 始祖 ,又是一棵古老而年轻的 常青藤 。而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古往今来各种政治经济学流派中之 巍巍珠穆朗玛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有两个迄今为止还无人逾越的高峰。个高峰,是把马克思的世界观、社会观、历史观、经济观,以及发展观和方法论融合在一起,从而提供了从多种视角考察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思想范式 唯物史观。如同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经济学 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 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单单由于这种历史观,也就为逻辑方法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第二个高峰,是运用唯物史观对以 资本 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
《战略与管理》丛书由《战略与管理》杂志升级改版而来,该刊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办,汇聚中国一流思想学术精英,在官产学界久负盛名,每期发行量曾高达10万册。丛书前6种为2011-2014年精选本,后两种为2014年10月和12月新刊。升级改版后的《战略与管理》丛书秉承高端、新颖、精辟、深刻的一贯风格,解读分析全球和中国国际关系、经济战略、、社会发展、文化艺术等焦点热点问题。首席经常学家吴敬链、林毅夫、李稻葵、经济学家樊纲、胡鞍钢、盛洪、温铁军、陈志武、卢锋、姚洋等为丛书长期约稿作者,保证了丛书的专业水准。
《河南经济文化问题研究》共分三篇,即“经济篇”、“文化篇”、“经济与文化篇”。经济篇主要对河南省粮食消费结构变迁与河南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文化篇”主要对河南省教师文化、河南中小学教师文化建设现状、高校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高校构建绿色教育体系的路径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经济与文化篇”主要对我国低碳消费文化建设路径、我国低碳城市文化支撑体系构建等5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以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为分析基础,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建立起一个农地流转利益主体行为选择的理论框架,然后对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影响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本书是对2007年经济学文献的系统梳理,涵盖了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中国经济研究的新进展等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
张承良著的《向海而兴-- 视野中的广西发展战略》对广西发展战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深入而系统的思考、明晰的逻辑理路。活泼而富 的文字,描述正在展开的广西跨越式发展战略图景,并解析这一战略图景背后的 因素、区域视野以及本土动因。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首先讨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空间范围、职能定位,继而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角度搭建框架,运用大量实例和数据,描述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广泛地借鉴外经验及前沿理念,描绘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既可以为那些关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系统的研究资料和可供讨论的蓝本,也可以为首都经济圈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首先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带来的制度变化做出本质性的分析,同时特别讨论带来制度演进的改革本身发生的突出历史变化;然后,根据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判断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正义性、进步性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价值标准,分析中国制度变迁中的经济增长;再进一步,则是深入考察这种增长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带来的质态提升;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体制动因做出剖析,并由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体制变迁的要求。
一是对于国外理论发展的综述和评论。我们会梳理前沿文献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研究的演进逻辑,并总结国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二是关注中国与国外市场的制度差异。我们会仔细的分析外市场参与者的目标结构和面临的约束机制有何不同,外宏观政策向微观主体行为传导的过程和结果有何不同。三是基于国外理论研究的逻辑以及研究范式,同时考虑一些特殊的制度因素,来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并给出适合我国国情有实践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每一个部分,都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思路框架,以保证我们具体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