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很好结合点。本书围绕“什么是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有那些”、“建设模式怎么选”等智慧城市建设现实问题,从城市发展演化的历程、智慧城市概念的来源出发,结合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智慧城市认识,详细地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从纵横两个维度,按照建设成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是什么、建设的驱动力是什么、谁来建设以及怎样建设智慧城市的逻辑思路,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框架体系,并辅以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经典案例;在分析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优势、试点的五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详细分析了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智慧重庆建设模式组合,并提针对性的推进策略。
《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全国卷)》通过构建3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45个分行业统计与评价的新型“二维矩阵型”绿色GDP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中国价格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公开的近三百多万个相关数据中,根据编制的绿色GDP绩效评估“矩阵”统计与评价体系,选取了本次计算所需要的约620,682个可采用的公开数据,采用课题组研发的“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平台”,对2014、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绩效进行了测算和排名,分析了全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14至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的年度变化情况,并针对全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六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包括民营企业500强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和行业报告四部分。民营企业500 强报告主要分析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营业收入前500 位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专题报告主要分析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融资、民营经济税收、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报告对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7个区域和福建、海南、广西3个省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度分析。行业报告对房地产、新能源、珠宝、民间文物艺术品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点生态治理区,1999年,国家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拉开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序幕。退耕至今十年有余,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是工程建设中的焦点问题。本书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结合,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对延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基于退耕地流转的生态养老制度和以碳汇交易为基础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结合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构建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框架。
《中国的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平台: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分析研究》针对典型众扶平台进行详细研究。在深入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数据,聚焦平台研究,剖析“创新创业中的众创、众筹、众包、众扶问题”,提出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水平限制的论断,为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的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平台: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分析研究》收录了近二十个重点地区针对三众平台组织的问卷调查情况,并结合北京、杭州、深圳、西安等地的实地调研情况,全面阐述“创新创业中的众创、众筹、众包问题”。
本书聚焦于第四次产业转移背景下承接地产业集群内部网络的发展演化,以“如何促进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耦合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为核心论题,构建了以“关系—网络—演化”为主线,以“网络—角色、嵌入—耦合、演化—升级”为核心要素的综合性理论框架。 本书的创新之处:,融合产业区理论、生产网络理论、嵌入理论的核心思想,构建了综合性分析框架,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过程的外在表象、微观机理、区域效应。第二,基于经济联系、技术合作、社会交流三类关系,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转移企业的地方嵌入过程和网络角色。第三,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关系强度及属性特征—网络位置特征—权力关系特征”辨识转移企业网络角色,方法可行,结果可信。第四,发现社会资本是部分转移企业与承接地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宁夏经济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的职责,我们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就继续实施脱贫富民战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脱贫富民战略/宁夏“三大战略”丛书》是这项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之一,也是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学术文库的一项成果。
本书稿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为“三线建设研究丛书之一”,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建昌主编。内容包括对当年参加三线建设者的访谈文章、参加三线建设者回忆文章、三线建设的档案资料汇编及对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利用等,本书的出版,对弘扬与传承“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三线建设精神,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