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6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共8章67条,包括总则、成员、组织登记、组织机构、财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扶持措施、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附则。本法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依法代表成员集体行使所有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包括乡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新编经济法系列教材:涉外经济法新编(第二版)》已被全国各地的财经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师生广泛选用,受到好评。《新编经济法系列教材:涉外经济法新编(第二版)》共分14章,即导论、涉外经济法律关系、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涉外合同法律制度、涉外货物买卖法、涉外支付工具的法律制定等内容。
性善还是性恶? 死刑应该被废止吗? 借刀杀人,刀当何罪? 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 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 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带领读
本书是为法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经济法课程而编写的一本简明实用的教材,着重阐述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框架。前三章作为经济法总论,概要介绍了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反映了经济法学的*发展动态。其余十一章作为经济法分论,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分别涉及国有企业法、国有资产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产业政策法和价格法,反映了相关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的*发展。
《经济法基础教程(第2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精品教材》于2005年7月出版以后,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为了使该教材更加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该教材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压缩,突出与高职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等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提炼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每章具体内容的阐述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性。在编写体例上,力求新颖、实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法律治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涉及的法域来说,其不仅涉及金融调控法与金融监管法的创新,也涉及相关金融商品和服务法、金融行政法与金融刑法的创新,并囊括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治理等诸多热点领域;从涉及的环节来看,其不仅需要实现金融市场法律治理理念的创新,还需要实现从法律治理的模式、治理手段、治理措施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等环节的创新。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 好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之目标,本书正是对此的探索之作。
本书从市场竞争法治展开(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与机制动能),结合数据法治(重点考察数据保护与共享的法理及实践)、算法与人工智能法治(规制智能业态引发的权利、安全、伦理等问题)、应用场景法治(
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的关键在于规制股权众筹市场中的信息失灵。当前各国制定的股权众筹监管规则并未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了股权众筹的发展。本书针对当前股权众筹市场存在的信息不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准确的现状
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它以“个人理性”及个人主义方法论为研究方法基础,以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效益”及优选化方法为基本分析工具。《侵权法的经济学分析》在回顾侵权法经济学分析历史的基础上,基于法经济学中有关经济人、效用优选化和稀缺性三个基本假设,在波斯纳定理、帕累托很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和理性选择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人主义方法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激励分析、均衡分析和博弈论等法经济学分析工具,对侵权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与侵权法密切相关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损害赔偿和法律适用等问题。通过经济学分析和解释,作者李婧得出了一些有关侵权法方面的认识和结论,并在此
本书是我国系统研究发展法学的第一部专著。作者着重从经济法的维度,对发展法学的基本体系、基本范畴、基本问题等进行解析,相关研讨涉及发展法学的本体论、发生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和范畴论,上述诸论共同构
本教材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经济法原理、经济法基本制度、公司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等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调整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与管理的经济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济法也普遍成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编者在吸收借鉴国内既有的经济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市场流通法
本书聚焦于股东会决议诉讼,采用比较法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提出如下理论架构:,股东会决议的性质为关系契约和不接近契约;第二,股东会决议诉讼的宗旨和专业准则是资本多数决;第三,股东会决议诉讼应遵循以效率、平
.
本书从理论、规则与实践三个层面,对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外贸法等中国经济法律制度做较为深入的阐述,着重解析合同法(涉及经济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保全、变 、转让、解释、违约责任以及买卖合同等十余种常见合同的相关规定与实务案件)、公司法(涉及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权利义务等规定)、金融法(涉及商业银行的设立、组织、经营规范,以及 、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法定职责与具体监管规范等)、外贸法(涉及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交易法律制度与监管规则)等经济法律的相关法律条文。
在公司欺诈转让法律规制方面,成熟的市场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建立起了一套协调统一的体系,我国的相关立法还呈现零散的状态,市场主体复杂的交易行为与监管制度之间的逆向博弈一直存在,规制失灵和规制失败时有发生。因此,对我国规制公司欺诈转让行为的配套制度的体系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研究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以公司资产维持原则为逻辑起点讨论公司欺诈转让行为。公司资产维持原则作为公司欺诈转让行为的价值导引,在其规则形成、控制方法和救济安排上都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公司欺诈转让法的建立,又对以公司资产维持为原则的其他具体规则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形成了一个逻辑循环。其次,以公司欺诈转让行为的类型化分析为中心,探讨对欺诈转让行为的法律控制。既往的研究中,并未对欺诈转让
本书是对2024年12月25日正式通过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书稿通过系统的条文释义,清晰地阐述了增值税法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同时结合新旧法规的对比,详细分析了法律变革的重点和影响。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实际案例,不仅丰富了书稿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法律条文的可读性,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应对策略。总体而言,是一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价值高的法律实务著作,对税务实践人员、学者、广大群众具有极强的参考和指引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增值税法的实施和完善,提升税务管理和筹划能力,增强读者税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