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债务重组》(以下简称 新债务重组准则 ),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重组债权债务统一按金融工具处理以及债务重组损益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为了形成财税一体化处理的内容架构,本书以新债务重组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应用指南汇编)为基础,按债务重组确认与计量的逻辑来安排内容:一是债务重组会计概念与税法比较;二是债务重组的涉税规定;三是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四是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五是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案例。本书填补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缺乏实用资料的空白,可以作为会计、税收类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目以及财
本书系统全面介绍我国税法基础理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监督保障法。*章主要介绍税法基础理论,阐述了税法概念和特点、税收立法原则、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效力和税法解释、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以及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等内容;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主要介绍税收实体法,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车船税、船舶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环境保护税、印花税、烟叶税等18个税收实体法的税制要素法律规定和应纳税额计算;第十三章主要介绍税收程序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阐述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税收法律责任;第十四章主要介绍税收监督保障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阐述了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
本书根据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编写, 全书共十一章, 在税法概述的基础上, 内容主要包括各税收实体法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资源税、财产和行为税、特定目的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以及税
当税收核定依据的课税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其证明责任作为待证事实认定的重要法律机制,决定着待证事实能否成立以及能否作出核定决定。本书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法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对税收核定程序中争议较大的
《财税法学前沿问题研究8: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法治化研究》收录48篇学术论文,内容包括财税法学教育、财政事权分配、央地财政关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地产税、税收事前裁决等。◎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意义
李万甫、孙红梅主编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若干制度研究》为 税收科学研究所主持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的若干重大制度研究”课题成果,由税务系统、高校、中介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持续不断跟踪研究,对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涉及的若干重大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国外立法经验借鉴、存在问题剖析,并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的法律条文提出了明确修改建议及理由。本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立法者、学者、税务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税醒了的法治(刘剑文教授访谈录)》由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规范公共财政行为,实现政府财政权与公民财产权的平衡协调。财税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钱袋子”的背后实质上是 与纳税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诸多可能的改革路径中,财税法治是低调的、具体的、务实的,能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选路径和法治中国的突破口。作为公共财产法的财税法,也由此成为上承国计之天缘、下接民生之地气的治国安邦之法,成为通往“ ”的强国之道。 《税醒了的法治(刘剑文教授访谈录)》精选了刘剑文教授的60余篇媒体访谈材料,希望以此展现中国财税法治建设的宏伟进程,也藉此祝愿我们在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能唱出 响亮的财税“好声音”,传递 精力的法治“正能量”
《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迈向税收法治的重要体现,其实施过程又必将推动我国税收法治的实现。本书重点研究该法实施所面对的各种问题,考察该法各项创新制度在首都税收环境下的实施状况,分析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完善企业税收法治为目标,研究企业税收法治改进趋势。本书从北京这个特定的地区入手细致的研究法律的施行,也反映了对税法研究的一种务实态度,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本教材在前两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在编写体例上,由税法理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三大部分组成,并以较大篇幅详尽阐释我国现行税法的具体规定。在编写内容上,以 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阅 外 版本的相关教材,参照实际操作要求和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有关理论,详细讲解有关的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编写形式上,每个部分前面有基础铺垫、绪论等导读,每章之后有重要内容小结和思考题,并辅以大量的延伸阅读、理论前沿、实例演示、学者声音、域外考察等栏目设计,将税法理论与实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抽象、复杂的税法产生兴趣。总之,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追求文字精练、篇幅适中,不仅满足非经济法专业、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使用,而且可以作为各种专
现代法学的学科划分愈加精细,却偏离了整体化的客观事实,所以经常出现管中窥豹之弊病。本书主张不应孤立地看待税法规则,而应该基于法际整合的视角,将其置于相互联系的法律体系之中,推进税法整体化研究。 叶金育著的《税法整体化研究》内容涉及税法与宪法、民商法、合同法、企业法、劳动法、环境法以及刑法、行政法的交集,展示了税法学"领域"特质的"来龙去脉"和学术魅力,这和以往的就税法论税法的单线条研究思路有很大不同,可谓"跳出税法看税法"。 立足税法精细化与整体化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内在调和与外在拓展,秉持税法理论与实务的交互融通,是本书的写作方向和指导基准。可能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精耕细作"时代的税法研究范式,即打破税法学科矩阵,注重事件的整体性存在,寻求法律的全面性因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税收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担负着各级政府实现其职能的财力保障。我国自1994年进行全方位税制改革后,税收法律的基本制度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是税收制度本身又处在不断变化中,随着我国加入WT0,税收制度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暂行条例的修订,使我国所得税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税收法律知识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基于上述认识,作者编写本书,本书立足于为学生提供税法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现行*、主要的税收法规进行编写。比较全面、系统、简明地介绍和解释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对税法进行诠释和讲解。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以便同学们加深理
《税法教程》整合“税法”课程、“税务会计”课程内容,突出涉税事项会计核算与税法内容的有机联系,适当考虑单独设置纳税筹划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内容整合后的教材应当以适应税制改革的变化为基本要求,做到教学大
陈红梅、刘颖主编的《税法(经济管理类第2版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以2015年颁布的* 新的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为依据,对各税种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对各税种的计算、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实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每章中按照所讲授的内容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能力目标”,以便学习者学以致用。本教材共分为11章,包括税法基本原理、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关税法、资源类税法、财产行为类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行政法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税法教材,也可作为各类成人院校及企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第十卷)》共收录13篇税法解释论文,6篇判例评注论文,2篇司法判决文书,1篇“微言大义”集锦,1篇会议研讨精粹。近些年来,中国税法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法学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第十卷)》着眼于税法法理解释和案例评注,以《个人所得税法》为主题,针对《个人所得税法》立法目的、功能地位等作分析。
。。。
本书是根据新的(截至2016年7月)税收法规编写的。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税法基本理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三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的基本内容。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二章内容。其中部分(即章)为税法基本理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税收实体法,按课税对象进行分类,包括第二章至第十章,主要阐述了流转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所得税的具体法律规定;第三部分(即第十一章)是税收程序法。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和教学参考读物,也可作为财务人员、税务人员等的培训教材,以及备考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