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晚清国际法传入为线索,以主权国家的核心要素为架构,结合晚清主权意识生成之历史特性,从司法主权意识、领土主权意识、国民意识和国际社会意识四个维度出发,对晚清主权意识的生成进行微观考察。不仅史实性地呈现出晚清中国世界秩序观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从 中国之天下 向 世界之中国 的巨大转变,而且还通过揭示19世纪实证主义国际法与殖民扩张的共谋,揭露了殖民扩张时代的实证主义国际法对形式平等的主权理论的扭曲和重塑。
在国内学者所熟知的纯粹法学理论之外,法治国理论可谓是凯尔森法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凯尔森强调法规范和法治国家的中立性,国家无非是一套规范体系,容不得虚假的言辞矫饰。执政者须时刻担负起证明义务:自己的命令是一种法律命令,而非强盗命令。纵观古今,儒道之争激荡千年,远未终结。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在传统的法哲学争议中发现新的道路。道家选择了逍遥避世,而儒家的圣人之治过于依赖德性,二者间分明有一条中道:既非德性治理而废除武力,也非消极避世放任武力,而是推行客观的法律治理。凯尔森的法治国思想正是穿越古今中西的思想纷争,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客观法治国理政之中道。
本书从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基本原则和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法的主客体以及具体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贸易往来的实践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本书吸取了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界的*成果及普遍观点,深入浅出,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进行更高层次法学研究的参考。
在加拿大普通法地区,律师的自我规制生机勃勃。在加拿大的10个省和3个领地,都有一个律师协会。这些组织由律师领导,由律师选择,对其各自省份和领地的法律服务规制,行使极其完整的控制权。这些律师协会是由省立法确立的。这些法律赋予律师协会以充分的权力和裁量权,并且通常根据律师协会本身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法官、立法者和政府官员,在加拿大法律服务规制中的作用相当小。因此,加拿大的律师管理体制是很独特的,即使是与其接壤的美国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色。为此,本书译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98年法律职业法,为当前我国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提供经验介绍。因此,本书对于加强相关立法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促进律师事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中英对照。
本卷包含国际法各方向近期研究成果,其中国际公法方向的论文涉及 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条约分析 内容。国际私法方向的论文涉及 新形势下台湾地区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之评述、从军用到民用: 无人驾驶航空器对民用航空法的挑战、跨国代孕中的公共秩序问题、当东道国作为投资仲裁的申请人、《中国冲突法》书评 内容。国际经济法方向的论文涉及 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可税性的争论、 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货币合作规则研究、全球价值链视阈中知识产权强保护规则的发展逻辑、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法律风险识别、 非市场经济地位 在WTO贸易救济案中的法律分析、CRS 跨境涉税信息合作新趋势、浅议GATS具体承诺表解释方法之完善 等内容。此外,本卷内容还涉及 韩国宪法法院弹劾总统裁决书 。
教材是在* 十一五 规划教材和原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 高等学校法学规划教材 基础上修订的。根据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 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建设规划 ,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于1999年组织编写并审定了由我担任主编的《国际私法》。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司法部直属的政法院校的法学本科教学,于2001年获得司法部 优秀法学科研成果及优秀教材 三等奖,于2008年被遴选为国家 十一五 规划教材。承蒙国内同行厚爱,本教材得到国内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广泛使用。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四十年以来,国际私法已经从象牙塔内的一门学问,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际民商事活动当事人及国家的利益方面,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无可替代。当今交通工具更为便捷,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新一轮全球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侵占东北检方举证》所译,为东京审判庭审记录中1946年7月1日至9月10日期间的中国部分,以关于1937年前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庭审记录为主,也涉及了1937年前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部分内容,包括国联调查团与李顿报告书、暗杀张作霖、“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占领与劫夺、日本侵入热河与策动“华北自治”,以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狂潮的兴起与右翼政变等一系列事件及相关资料,揭示了重要历史事实与日本甲级战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 本书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英文版《Tran*softh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MilitaryTribunalFortheFarEast(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为底本翻译,参照雄松堂1968年日文版《極東國際軍事裁判速記錄》校对。
本书*部分的内容是公司国籍的确定 ,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各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公司管辖权的基本制度 , 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公司准据法的确定 , 第五部分的内容是外国公司的认许制度 , 第六部分的内容是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 第七部分的内容是公司准据法确定的国际统一化趋向 , 第八部分的内容是公司实体法律的国际统一化趋向。本书 的*后 是与公司法上的请求有关的判决承认与执行。
本书部分包含两个介绍性的章节,主要目的是引入相关的术语,教会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介绍不同国际组织的背景知识以及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一共包括6章内容,主要介绍贸易模型(第3-5章)以及贸易政策(第6-8章)。如果希望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压缩的话,那么教师可以只讲授第3章的李嘉图模型以及第6章和第7章对关税和配额的分析。第8章与劳工和环境标准有关,是完全独立的,尽管前面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 第三部分涉及国际收支、汇率、开放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内容。第11章关于开放宏观经济学的介绍是选学内容。希望对纳入经常账户和汇率等问题之后的宏观经济学——包括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有一个回顾的学生和老师,可以学习本章。但即便是跳过第11章,只要学生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