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了解德国债法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债法总则和债法分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讲解了债法的规范范围、债务关系的种类、债务关系的终止、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买卖、租赁、承揽等典型合同,以及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等问题,并附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德国债法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本书收录了越南近年来颁布的*重要的法律文本,包括《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洋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行政违法处罚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投资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商法》等。它们是涉及越南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重要领域的规范性法律文本,是我们了解越南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以给广大读者提供手资料为基本定位,因此,笔者对于案件的评论和观点全部都采取简明扼要的论点式提出,并不做长篇大论式的论述。由于这些案例的英文原文可以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检索到,本书仅在附录部分列举了各个案例的英文名称,没有将英文判决书的原文列入本书。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对于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美国税法典》)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更好地理解各个税法案例,本书在附录部分列出了笔者研究《美国税法典》的一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涉外民商事合同,是涉外民商事交流的主要形式。而涉外民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则是国际私法在规范涉外民商事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伴随国际民商事交流的发展,涉外合同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各国在合同法律制度上的差异性,使得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成为国际私法中复杂的领域之一。 在合同法律制度尤其是合同冲突法制度的发展上,欧洲在世界上一直扮演着“领头羊” 角色。为了统一合同法律适用规则,欧盟各成员国进行了不懈努力。作为欧盟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统一化的成果,《罗马条例Ⅰ》自2009年12月17日起直接适用于除丹麦以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无论在立法内容上,还是在立法技术上,《罗马条例Ⅰ》都可以堪称国际私法统一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合同冲突法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走向。因而,对他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与实
补贴是世界贸易体系规则中*复杂的问题之一。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补贴本身就非常棘手。一方面,补贴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通过有效的措施施惠于民,为社会带来实质利益;而另一方面,一些 补贴 可能产生重大损害后果,进而对市场体系产生 扭曲 效应。针对如何平衡补贴带来的利益与损害,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并常常引发激烈争论。 本书通过比较欧共体和世贸组织法律体系中国家援助和补贴的概念,集中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对补贴/国家援助进行定义的目的是什么?补贴/国家援助规则规制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上述规制所处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对有关补贴的条约文本和政策导向进行探索,本书认为这两个系统可以互相借鉴经验,以实现法律适用的连贯性和针对补贴进行监管的有效性。
本书已成为法科学生了解法律以及法治精神的***入门读物,书中没有法律条文的列举和阐述,没有法律逻辑演绎,但却出处洋溢着人性的气息和理性的光辉。此次为修订第二版,作者增加了新的序言,并更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并增加图说。并重新装帧,使之以更新的面貌面向读者,提升我社在法律文化领域作品的影响力。
本书首先论述了西方战略理论形成的过程,分析了西方近现代四部世界战争和战略名著《战争论》《战略论》《大国的兴衰》《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同时考察了《孙子兵法》在清代流传到西方以后,对西方战略理论的发展演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使用与西方战略理论相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孙子兵法》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具体内容。全书着重论述我们 怎样才能从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角度,从整个中西战略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掌握战略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战略方法,以便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战略挑战。
范晓波所著的《美欧银行并购反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讲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并购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生。银行并购的规模和金额巨大,同业、同地并购与跨行业、跨境并购并存。银行大规模的并购,使其为跨国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金融一体化打破了资本流动的国别限制,加剧了各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对国际金融资源的争夺。 银行并购有其积极的一面,适度的并购能够使商业银行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银行并购会使市场集中,市场集中度过高就会形成垄断,威胁到市场的有效竞争。金融资产的高度集中,还可能影响金融安全。大规模的银行并购直接导致银行数目的减少。在美国,大规模的企业合并发生在20世纪八九
本书选取了廉洁程度排世界前列的北欧地区,通过对该地区的廉政制度与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和框架,作者团队依托自身较强的外语能力,搜集、翻译、整理大量各国*的立法例、司法裁判案例等*手文献,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做到资料*、*全。在写作安排和分册内容设计上,以 全面 深入 点面结合 为思路,既有对该地区廉政制度的框架式介绍,也有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全面展现北欧地区廉政制度和文化,可为各级政府和中央反腐倡廉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书为 十二五 规划项目 中外廉政制度与文化比较研究系列 北欧分册。
2020年5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民法典,备受瞩目,掀起了全民的学习热潮。在我国法律发展史上,外国法典的中译开启了我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转型,本书为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译著,为俄罗斯法律译丛系列图书的*本,法典内容截至2019年10月*版本,共分7编77章,具体内容包括总则、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债法总则、债的种类、继承法、国际私法、智力活动成果和个别化手段的权利。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本书重点选取了2018年以来(后 GDPR 时代)九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立法,集中进行了翻译和整理,旨在为国内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更多域外立法视角,以期为后续的立法研究和数据合规落地提供便利和有益参考。愿本书能为从事数据保护研究与合规工作的同仁们带来*新的全球法律观察。
但凡经典名著,大多短小精悍。海塞林克教授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依托短小的篇幅,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系统提炼出以欧陆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法文化在全球化、欧洲化以及社会福利化的联合冲击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崭新样态、特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如果说亨利 梅利曼所著的《大陆法系》是对战前两百年欧陆法文化典型特征的精致呈现,那么马丁 海塞林克此书则意在系统勾勒战后至今欧陆法文化变迁与演进的整体图景。两部著作交相辉映,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可堪涵括大陆法系过去与现在的相对完整之拼图。 此书主要从两个层面对欧洲法律文化的整体样态做出了阐释:其一,一种新的欧洲法律文化正在形成;其二,较之欧洲当前存在的诸内国法律文化,新的欧洲法律文化明显不那么形式主义,而愈加朝向一种注重实质效果以及实用主义的样
\\\\\\\\\\\\\\\\\\\\\\\\\\\\\\\"【内容简介】: 《耶利哥的玫瑰》是蒲宁的一部游记随笔集,在这部游记随笔集中,他塑造了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优美,表现心理的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在游览世界的同时,蒲宁还积极地探索古老文明的源头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规律,因此《耶利哥的玫瑰》除了体现蒲宁文学上的极高艺术成就,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社会人文价值。\\\\\\\\\\\\\\\\\\\\\\\\\\\\\\\"
这是一套关于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判例集。本判例集收录的判例都是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的、在刑事诉讼宪法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判例。在美国,这些判例素有“大判例”的美誉,是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的基本骨架和支撑。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判例的翻译与评论,深化对美国宪法刑事诉讼各项具体制度的 理解。 在判例的选择上,我们的标准是:该判例或者标志着美国联邦法院立场的重大转折,或者体现了关于某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或者明确了某重要法则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在翻译方法上,与美国法学院的Casebook不同,本丛书翻译的是未经删节整理过的判决全文,以期可以直观地展现英美判例法的真实面貌。 该丛书辑是关于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判例,分为三卷:搜查与扣押、令状原则的例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是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1919年创作的三幕喜剧,剧情发生在 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英格兰乡村。《伤心之家》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这是一出典型的“客厅剧” 剧情发生在客厅聚会中,聚集于客厅内的多是来自上层社会的有闲之士,他们有不凡的文化素养,所以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使用着漂亮锐利的语言,但因为不必为生计操劳而有太多闲暇,常常感到无聊与倦怠。这些剧中人,在爱情与其他事上,却多是无心的。 终,由这些琐碎的心不在焉所堆叠出的剧本,除了长串令人爱不释手且可大被引述的聪明对白之,并没有重要的情节线索。《伤心之家》被认为是萧伯纳 秀的剧作之一。
弗朗索瓦·泰雷著罗结珍译的《法国债法(契约篇上下)/外国法学名著》由法国 法学家弗朗索瓦·泰雷所著。本书根据法国Dalloz出版社2009年 0版翻译并得到了法国 的资助。本书介绍了法国合同无效理论、意思的合致、合同的内容、无效制度以及合同约束力的严格程度、延续时间、辐射范围、违反合同义务等内容,是对法国债法(契约篇)体系性概括的 成果。
《欲望号街车》是威廉斯诸多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女主人公布兰奇是典型的南方淑女,家庭败落以后,不肯放弃旧日的生活方式,逐渐堕落腐化,后来不得不投靠妹妹斯黛拉。但又与妹夫斯坦利粗暴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继而遭妹夫 , 被送进疯人院。现代社会中野蛮残忍的势力无情地蹂躏温柔优雅的弱者,《欲望号街车》无疑是向社会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嘶喊--是谁把布兰奇疯了!1947年该剧在纽约上演后获得巨大成功,囊括美国三项戏剧大奖:普利策奖、纽约戏剧奖和唐纳德森奖。阿瑟·米勒称\\\\\\\\\\\\\\\"《欲望号街车》的首演等于是在商业戏剧的土地上插上了一面美的旗帜。\\\\\\\\\\\\\\\"
川出敏裕、金光旭著的《刑事政策》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日本刑事政策的全貌,尤其重点介绍了近20年日本刑事政策的 发展及动向。对于规制各个领域的法令,包括相关案例、学说在内,尽可能地作出详细解说。本书统观20年来日本刑事政策日新月异的变化,填补了该领域专业书籍的空白,是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当今形事政策不可多得的佳作。另外,近年来中国的刑事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和研究日本的刑事政策,无疑会对中国刑事政策的决策乃至相关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欧洲刑事法为主题,介绍了欧洲的刑事实体法以及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同时阐述了欧盟各成员国解决法律冲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欧洲的刑事法体系、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欧盟相关机构在刑事事项中扮演的角色。该书论述了一般欧盟法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刑事立法中欧盟所享有的权限,全面反映了国家背景下欧洲刑事法的特殊性。本书涵盖丰富的法院判决和法律文书,被许多大学用于欧洲刑事法课程和刑事合作课程教学以及司法系统的培训,对于广大法律人和希望了解欧洲刑事法的读者而言将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材料。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 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刘小枫教授在选编《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之后,重新增订《施米特与政治法学》文集,以集中体现施米特法学的历史和神学品格。 本文集围绕施米特的政治法学的思想线索,精选了从各种视角对其政治法学思想进行解读的论文,突显出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尤其是对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