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在规范分析和制度构建层面阐释德国公法权利救济制度,并在规范解释的意义上阐释相关理论与规范之间的关系、规范适用范围以及在实体法律制度构建中的意义。在公法权利救济制度体系中,行政诉讼制度无疑为核心制度,行政复议制度亦具有独立的制度功能,而宪法诉讼制度和国家责任制度则起到了重要的弥补漏洞的作用。通过以《德国基本法》第19条第4款为核。的规范体系,构建以行政诉讼制度为主体的公法权利救济制度.以尽可能法律化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建设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国家的基本思路。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力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以图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个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为确立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 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 深层部分。
《培根随笔全集》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收录了59篇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政治、经济、 、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蕴含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本书为注释本,含注释500余条,是休闲阅读和文学研究的优选范本。
《局外人》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的种种荒诞情节和体验。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地理性而又非理性地存在着,保持着一种过分的诚实耿直和毫不修饰、逢迎的坦白。哪怕这种迎合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以争取关乎生死的有利条件,他也断然拒 将虚假的骗局当做希望的永恒。他 承认人生的局限,仅凭诚实和勇气过清醒的、义无反顾的生活。活在真实中以保存生命的尊严,这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作风 终招致了他的死亡,或者说使他自由地走向了自己的命运。默尔索的遭遇宣扬了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也展现了自由而富有 的反抗精神。 《局外人》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 有划时代意义 小说之一,“局外人
《培根随笔全集》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收录了59篇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政治、经济、 、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蕴含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本书为注释本,含注释500余条,是休闲阅读和文学研究的优选范本。
约公元1230年至1235年间,萨克森贵族埃克·冯·雷普高使用德语把德意志北部地区的习惯法汇编成书,名为《萨克森明镜》,意在取法鉴人,以资政治,不料竟就此奠下德意志法律大厦的 块基石。 这部私人笔记性质的中世纪习惯法大全产生于德意志进入“大空位”时期的前夕,由于它建立在对时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丰富搜集并深刻观察的基础之上,因而成为德意志几代君王及诸侯可以诉诸的几乎 的立法资源。公元1 356年德皇查理四世颁布的《金玺诏书》就明确显现出《萨克森明镜》的影子。很多德国学者相信,《萨克森明镜》是德意志能够向上追溯到的 早的法律源头。 本书围绕着《萨克森明镜》的几个主要存世抄本展开研究,力图发掘其渊源,追寻其流变,梳理其内容,注释其含义,还原其风貌,展现其价值,旨在将《萨克森明镜》这部全面透视出
《局外人》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的种种荒诞情节和体验。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地理性而又非理性地存在着,保持着一种过分的诚实耿直和毫不修饰、逢迎的坦白。哪怕这种迎合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以争取关乎生死的有利条件,他也断然拒 将虚假的骗局当做希望的永恒。他 承认人生的局限,仅凭诚实和勇气过清醒的、义无反顾的生活。活在真实中以保存生命的尊严,这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作风 终招致了他的死亡,或者说使他自由地走向了自己的命运。默尔索的遭遇宣扬了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也展现了自由而富有 的反抗精神。 《局外人》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 有划时代意义 小说之一,“局外人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情节十分简单:主人公维特爱上了少女绿蒂,但绿蒂已与另一青年订婚,情感要求他爱,理智不允许他爱,在万般无奈的痛苦中,维特选择了 之路。这部小说并非 虚构,它凝聚着歌德的人生体验。本书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 ,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 影响的作品。
《鼠疫》席卷几十万人口的奥兰城,瘟神的战车来回碾压,颠覆了整座城市的社会秩序、道德良心、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情感秩序,无论善恶,人人身处围城、心陷 境。当瘟疫肢解一切,荒诞成为一种日常,在荒诞现实的暴力压制中,每个普通人都不得不睁眼看世界,选择和探寻自己的道路。小说中,鼠疫是具体的灾难,也是有多重解读空间的荒诞象征,《鼠疫》意在荒诞的现实世界中赋予真理原本的面目,揭示反抗荒诞的主题,反映作者对存在主义的思考,是加缪荒诞哲学代表作。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共357篇。《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 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共357篇。《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 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1832—1898)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于1865年出版的文学作品,讲述一位耽于幻想的小女孩爱丽丝在梦里因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掉进洞中,由此开始奇妙而荒诞的旅行,直至后来因顶撞既愚蠢又刚愎自用的红心国王、王后,大喊一声,才如梦惊醒。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曾被称为“19世纪英国荒诞文学的高峰”。《爱丽丝漫游镜中世界》(1871年出版)接续前篇,爱丽丝在梦中所见事事都与现实世界相反,逻辑错乱,时光倒流……
本书对英美法三国的宪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对三个 宪法的渊源、精神、特征、核心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精辟的论述,阅读之后读者可以对英国、法国、美国三个 的宪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在行文方面,本书深入浅出,因繁就简,以散文一般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从历史的、哲学的以及人性的角度对三国宪法进行了探讨,被本书的英译本译者戴雪评价为\"比较宪法领域的一部 而富有原创性的力作\",能够让读者受到启迪,学会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熟悉的事实。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情节十分简单:主人公维特爱上了少女绿蒂,但绿蒂已与另一青年订婚,情感要求他爱,理智不允许他爱,在万般无奈的痛苦中,维特选择了 之路。这部小说并非 虚构,它凝聚着歌德的人生体验。本书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 ,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 影响的作品。
约公元1230年至1235年间,萨克森贵族埃克·冯·雷普高使用德语把德意志北部地区的习惯法汇编成书,名为《萨克森明镜》,意在取法鉴人,以资政治,不料竟就此奠下德意志法律大厦的 块基石。 这部私人笔记性质的中世纪习惯法大全产生于德意志进入“大空位”时期的前夕,由于它建立在对时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丰富搜集并深刻观察的基础之上,因而成为德意志几代君王及诸侯可以诉诸的几乎 的立法资源。公元1 356年德皇查理四世颁布的《金玺诏书》就明确显现出《萨克森明镜》的影子。很多德国学者相信,《萨克森明镜》是德意志能够向上追溯到的 早的法律源头。 本书围绕着《萨克森明镜》的几个主要存世抄本展开研究,力图发掘其渊源,追寻其流变,梳理其内容,注释其含义,还原其风貌,展现其价值,旨在将《萨克森明镜》这部全面透视出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 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鼠疫》是加缪 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 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茶花女》是作者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1848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1852年作者将小说改编为剧本,后意大利 作曲家威尔第于1853年将其改编成歌剧,歌剧《茶花女》风靡一时,流行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成为世界 歌剧之一。小说讲述了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赤诚纯真的爱情故事,作品有着浓厚的抒 彩和悲剧气氛,读来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