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法律知识是很重要,辩护技巧与起草文书的技巧也很重要,但传统观点认为,法律人的独特性在于他们还拥有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弗里德里克·肖尔这是一本有关思维与推理的书。说得更确切点儿,本书讨论的是律师和法官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这个群体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可能与普通人不同,也可能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为某些推理技术是法律决策所独有的。本书就着眼于这些技术。它的目标既在于对法律推理的各个话题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更在于向刚进入或即将进入法学院的学生们介绍法律思维的本质。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论思考和一线办案经验“发明”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并在实务中试点运用,取得成功并逐步推广全国。全书以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的具体应用方法融会贯通。
本书是由陈柏峰、尤陈俊、侯猛等人组织的“社科法学连线”的“对话”系列活动的文字结集。活动所邀请到的对话人主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法律学者,包括苏力、朱晓阳、梁治平等,以及其他人类学者、法理学者和部门法学者等,共计11场对话。通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受访学者各自的学术经历、学科的发展过程和法律社会科学的研究前景,目的是给有学术兴趣的同学提供指引,并为中国法学研究留下历史印迹。
本书循着法经济学提出的“公司合同说”这个思路,深入剖析了公司中真实存在的各个合同及其联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分析公司的新思维,向读者展现了如何用合同构建出“公司”这个“法律上的人”,运用经济学、法经济学来解释公司法,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思路。
潘申明、万世界、陈鹿林、童庆庆著的《电子数据审查判断与司法应用》精心设置六块内容,即阐述“电子数据的基本理论与立法”,分析“职务犯罪案件中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运用”,探讨“电子数据审查判断一般规则”,归纳“案件事实认定中电子数据的审查运用”,总结“常见罪名案件中电子数据的审查运用”,论述“庭审中电子数据的运用”,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司法实务尤其是检察业务领域专门研究电子数据实务操作问题和司法实战技能的 书籍。 本书既可以作为司法实务工作者提升电子数据实务操作技能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法学理论工作者研究电子数据司法适用问题的学习资料。同时,所有关注电子数据,希望认识和了解电子数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的普通法律工作者和一般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学生常用法规全书(第10版)》原名为《大学生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初由已故著名法学家谢怀拭先生提议编辑和审定。自2001年推出后,《学生常用法规全书(第10版)》受到广泛的好评,截至2009年3月已历经9次修订再版。鉴于法科学生在学习法奈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司法考试重点难点,2006年我社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对《学生常用法规全书(第10版)》予以第六次修订,并更名为《学生常用法规全书》。 此后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国家立法动态,结合学生学习使用的实际需要增删法律文件,及时修订推出新版。本版即在第九版的基础上增加收录了2009年1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20lO年1月9日公布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并根据2009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
本书是青年学者田峰为法学院学生精心打造的一本法哲学入门普及著作。“学者提出的学说”和“提出学说的学者”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主义、观念、范式等等,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方式梳理了法哲学近2700年的发展史,将艰深的法哲学理论化解为浅显易懂的知识要点,全面盘点了法哲学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古希腊哲学、经院哲学、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等。众多法理大师的故事跃然纸上,让读者们轻松掌握不同的法哲学理论和立场,同时对法哲学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古代的文人、画家常常对山林寄托以出离尘嚣缰锁、比邻烟霞仙圣的想象,但现实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历史。“以山为业”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业”。 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最初的“无主”状态,即山场上的所有资源对所有人都开放,到山场被现代测量手段精细测量划界、人们以各种权利证明对山场中的特定资源和各种权利进行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界”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界”是山场确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区的人们在“以山为业”的实践中,逐渐创制并明确的一套有关山场的知识。
这本《经济法》由张建华和徐斌主编,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全书体系科学,内容新颖。在编写安排上,侧重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的实际需要,选择了与工商管理联系密切的企业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证券法、税法和劳动法等主要经济法律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在表达方式上,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解关键知识点,并辅以详尽的案例进行分析。《经济法》既是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国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试科目的参考用书。本书另配学习指导书,方便学生自学和巩固学习结果。
本书由我国法律逻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雍琦先生为法学专业学生量身打造,是该学科领域的专业和经典教材。为保持本书之持久生命力,雍琦先生开山弟子、法律逻辑学资深学者金承光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精心和适当的调整、增删与补正,是为增订版。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传统逻辑和逻辑基础知识;二为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作者注重将逻辑理论性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以及法律适用等融会贯通,对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注重例举。增订作者则根据近期新的法科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融入法学、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领域近期新理论、前沿成果、立法变化等,并增加案例分析题和扩展阅读文献,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延伸的融合,令本书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本书体系科学、内容全面、元素丰富、贴近实务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利益衡量论的兴起发展和可适用性。通过概念法学引出了与之相对的利益法学,指出以德国为代表耶林的法学家对概念法学进行的批判以及加藤一郎等日本学者提出的利益考量论。作者表明由于法官职权的扩大和法律的适用向三角论逐步过渡,利益衡量是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对异质利益在衡量时的相符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以结构论分析利益衡量。本书的下篇是对利益衡量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首先指出了在利益衡量时应当与公共利益相符合;其次介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与当事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衡量选择;最后通过规避衡量滥用现象,对于利益衡量的界碑作出了规定,提出应当以妥当的法律规范制度作为利益衡量的标准。本书是《利益衡量轮》的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利益衡量”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8辑)》编著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民事程序法研究》是一个专业橱窗,为人们集中、全面地展示了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民事程序法研究》一辑数十万字的容量,使得我们有更充分的空间展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充分地阐发自己的理论和独到的见解。有了我们自己专业的理论园地之后,就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研究,推出更有体量和厚度的研究成果,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在司法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我们应该发出更加铿锵有力的声音。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法律适用部分、程序部分和区际私法部分。本书虽在谋篇布局和编排体例上与其他教材无异,但在章节架构和内容设计上依然具有匠心独运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专设“特殊商事领域的法律适用”一章。此为契合2012年《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的规定,在内容上集中论述票据、海事、民用航空和破产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二,理论阐释佐以实践案例。本书几乎每节之初必先以*或经典案例引出该节所要探讨问题,之后再详尽论述相关理论内容及法律规定,后在每节结尾之处再次例举案例以将前述理论内容寓于实践。第三,内容新颖,例证充分。本书内容紧跟国际私法立法*动态,国内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深入浅出,国外的晚近立法
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是考试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应考人员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从2002年起出版《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作为考试辅导教材配套学习用书。根据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及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本版在2020年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新、增补了近期新的有关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删除了与出版工作相关性不强的文件等,确保了书中所收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期符合《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人口因素作为基础变量,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口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社会扶养、家庭照料、医疗保健、社会救助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研究主要从中老年人生活状况、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中老年群体的需求特征、智慧养老模式及老年智能产品、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提炼总结,得到以中老年群体为主题的相关实际问题和相应对策建议,以此作为制定老年政策制度和老龄化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是法治 、法治文明建设伟业中的重要内容。侯怀霞、柴小雪主编的《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文集》围绕“中国特色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这一中心议题,对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理论基础、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部关系和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要义在于其不同于一般职业共同体的特殊性——法治是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同质性的价值目标、思维方式、职业伦理则是这一共同体构建的内在动力。而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是其重要内涵。一方面,本书梳理了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分析了当前法治国家建设、司法改革的趋势,阐明了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本书剖析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涵、外延、特征、内部
本书对法条中的关键词以“波浪线”标注,简化了对复杂法条的繁琐记忆,帮助您迅速把握法规的脉络。 对重难点法条,本书结合其在司法考试的考频,在法条前统一用★标注。不同数量的★表示该法条在司法考试中的考频和重难点程度。 在重点法条之下标注了【相关法条】,有效帮助您全面掌握重点;对于容易混淆的难点,本书从司法考试的角度以【注】做提示说明,帮助您理解;提示与本法条相关的历年真题,利于实战演练。
人体测量、指纹鉴定、弹道学、血液分析、微量物证检测、验尸、毒药检测、DNA技术……如今,我们已经对这些法医鉴定的技术名词耳熟能详,在影视剧中抽丝剥茧推断犯人和作案手法,也成为观众们进行智力大比拼的乐趣所在。 BBC长寿热播剧《无声的证言》编剧奈杰尔·麦克雷里以法医学视角,解读国外真实大案,用科普的手法介绍弹道学、纤维分析法、基因指纹法等鉴定方法的发展历程。他为我们揭开了影视作品给法医学戴上的神秘面具,呈现出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法医世界。这令我们既惊叹于法医学的细致与巧妙,也见证了法医学对人性光明一面的坚守和实践:虽为久逝者,亦可言事。
《刑法》(作者赵德刚)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编,以现行刑法及其颁布后通过的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为基本依据,在总论部分系统阐述了刑法的基本知识,在分论部分,按照刑法分则条文的顺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对445种犯罪进行了详略不同的论述。在全书的结构安排上,每章开篇都有学习目的与要求,结尾部分则有近年司法考武热点,以方便学习者明确每章的学习重点和考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