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加拿大政治学家托马斯 F.霍默 狄克逊教授曾将世界比作一辆豪华礼车。车里,坐着来自后工业地区的人们,吹着空调,稳步前行;车外,则是饥饿贫穷的乞丐,朝着相反方向,渐行渐远。受此启发,20世纪9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专家罗伯特 D .卡普兰走下 礼车 ,开启了一趟 逆行 之旅。从西非出发,他行经尼罗河谷、里海海岸,后抵达亚洲大陆,亲历充斥着种族冲突、军事动乱、人口激增、贫穷落后、传染病肆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第三世界。通过近距离观察,卡普兰严肃地思考和探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从过去到现在所面临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种族等问题背后的真相,终得出结论:第三世界并非孤立存在,面对和思考他们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重要课题。 在我于南斯拉夫战争爆发前完成的《巴尔干两千年》一书里,我试图通过艰难的、血腥的过去来看现在。如
本书系统解读了美国是如何向世界强行推行自由民主等观念及其表现出的各种优越感的。美国在建立后,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扩张,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本书深刻理性系统地评判了美国是如何对世界进行霸权渗透的。美国非常迷信自己的 优越 与 进步 ,霸道地对待敌人和盟友,不断向全世界推销 普世价值 ,翻新各种版本的 美国故事 ,并传播布道各种迷思。 苏联解体后,美国相信自己站到了历史的顶峰,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统治全世界,基于其意识形态和利益格局构建新的国际规则,并用新的战略、新的故事遏制中国,预言 历史的终结 已经到来。本书深入分析了关于美国对中国的迷思和谬见,并对中美意识形态数百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本书研究表明,美国难以适应国际体系变化,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将西方思想和儒家价值观相融合,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本书寻根溯源,记录了如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在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时期的名称和基本情况,着重记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瑞金时的职能安排、工作内容、历史贡献等情况。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贡献,进一步挖掘了红色历史文化的价值。本书收录内容截至2020年底,共有52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瑞金修复了革命旧址并建立了传统革命教育基地。
本书为赵汀阳十年磨一剑的政治哲学专著,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自周朝以来“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天下的当代性》的核心价值在于学术原创性,即摆脱了西方学术框架和术语本位,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和现代逻辑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 的构想。天下体系并非乌托邦式的幻想,它是一个有望保证和平和安全的体系,其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使竞争或敌对策略无利可图, 准确地说,使任何试图摧毁他者的行为都无利可图,因此能够确保使共在成为存在的条件。简单地说,天下体系期望的是一个以共在为原则的世界存在秩序。由中国周朝创制的天下体系对于古代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而言过于超前了,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制度优势。而当今世界面对的是互联网技术 的 化趋势,这意味着人们正在经历某种意
......
《雅典的民主、僭政与帝国主义》选编了五位古希腊政治历史研究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十篇文章,文章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僭政以及帝国属性进行了详尽的叙事和论述。作为一部编译集,本书旨在将民主制、僭主制、寡头制、帝国及帝国主义等概念串联到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路中去探讨,并力图比较完整而概略地勾勒出古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演变、发展及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图景。 从整体上看,本书的章节是按若干个政治学术语概念来组合排序的,这些概念分别是民主制(democracy)、寡头制(oligarchy)、僭主制(tyranny)、盟主权或霸权(hegemony)及帝国(empire),时间跨度主要集中于公元前5世纪,论题涵盖早期雅典民主制的形成与传播,民主制与寡头制的对立、较量与交替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本书于1944年 出版,这次收录的是1955年出版的修订本。叙述了达尔文主义在美国传播和演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历史,将社会达尔文主义纳入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的谱系中展开考察,指出了从个人主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切合美国社会中强势群体对无限制竞争的肯定与赞美)到集体主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帝国主义的 竞争辩护)的发展历程。作者 指出,只要社会存在一种突出的掠夺环境,社会达尔文主义就一直都有再度兴起的可能。也就是说,正因为达尔文主义式的个人主义能够投合国民情绪,所以其能够在那一个历史阶段成为社会思潮的重要角色。
本书是以色列 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德的代表作,比较并分析了人类历 曾经出现过的几乎所有官僚帝国的政治体系,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华帝国、波斯帝国,以及 专制时代的欧洲 等,是古典社会学时期以来 部进行广泛比较的宏观社会学分析名著。 本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并对其加以发展,为读者呈现出蔚为大观的帝国政体的繁多样貌,也指出了各个体系中所蕴含的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
本书是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宪法与宪制进行的经典性研究, 部分“中世纪早期的神圣王权与抵抗权”系统论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君主的神圣王权与臣民的抵抗权这样一对对应权利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考察了二者与近现代 君主制和立宪制度的关系渊源;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法律与宪法”则聚焦于中世纪欧洲法律的一大特点,即法律必须是“古老而良善的”,以及这一特点在中世纪法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同时该部分还进一步探讨了 部分已经提及的中世纪抵抗权向近现代立宪制转变的过程。
......
2023年,国际形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和大国博弈激烈程度上升的双重影响,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有所增加,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遭遇的阻力不可小视。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安全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优先地位,但各国的合作应对有不尽人意之处。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有所上升,中美和俄美关系缺乏向好的基础,美西方联手围堵中、俄两国的意愿与力度正在增强。受此影响,台湾和南海的军事冲突风险居高不下。大国博弈向治理和技术领域使多边治理机制呈现出较严重的治理赤字,气候变化、能源、大宗商品、数字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难度不可小视。国际格局继续保持东升西降之势,中国有效应对大国博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意愿持续增加,为此我应稳定中美关系、拓展多边合作,倡导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及可行有效的
《阿根廷迷思》介绍了阿根廷人的近百个个流布甚广的观念,作者称之为“阿根廷神话”,其实表达的是阿根廷人心底的各种困惑,涵盖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比如阿根廷是一个欧洲 ,还是一个美洲 ;阿根廷资源丰富,本应该成为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但为什么没有;阿根廷看上去似乎没有种族主义,但为什么没有其他拉美 那么多有色人种;探戈号称阿根廷的音乐符号, 但会跳探戈的人却很少……作者以轻松的笔触介绍了这些迷思的由来,但诉求却是严肃而沉痛的。作者痛惜于将近一个世纪的停滞,感叹阿根廷就像一个拒 醒来的迷梦,不弄清楚阿根廷人到底是谁,这个 就没有办法向前发展。
本书于1944年 出版,这次收录的是1955年出版的修订本。叙述了达尔文主义在美国传播和演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历史,将社会达尔文主义纳入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的谱系中展开考察,指出了从个人主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切合美国社会中强势群体对无限制竞争的肯定与赞美)到集体主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帝国主义的 竞争辩护)的发展历程。作者 指出,只要社会存在一种突出的掠夺环境,社会达尔文主义就一直都有再度兴起的可能。也就是说,正因为达尔文主义式的个人主义能够投合国民情绪,所以其能够在那一个历史阶段成为社会思潮的重要角色。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 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要论摘编本,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韦建桦主编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著作单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为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