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 天子脚下 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 头面人物 ,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 景观 。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 往事如烟 、 流年碎影 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民族与文化》以 民族 和 文化 为主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叙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融凝、前途,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和特征。同时,《民族与文化》作者钱穆在对中西方文化作比较的基础上,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能够不断相互生发和完成,绵亘几千年而不绝的内在原因,以及我们所应有的民族信心和文化信心。
本书为道家经典《老子》的今注、今译和评析。 全书由解题、原文、今译、注释、评述五部分组成。(1)解题。勾勒《老子》八十一章中每一章的主题思想,并梳理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2)原文。分章摘录,并加以标点。(3)今译。在忠于《老子》原意的前提下,将每章原文译成现代汉语。(4)注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原文中古朴深奥的字、词、句进行解释,并据多种版本对原文进行校勘,择善而从。(5)评述。先用一句话对每章原文的主旨加以概括,然后以作者的领会与见解为主,在综合古今注疏家诠释的基础上,参以史实与世事,对《老子》每一章的旨意作深入的评述。 全书资料丰富,评述切理,文句流畅,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研读国学经典的推荐读物。
南怀瑾著述的《孟子旁通》是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做了透彻的讲述。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作者(孙波)十余年间,研究和介绍徐梵澄先生(1909—2000)学术思想的初步成果,集论文和述评二十余篇。 徐先生为上世纪中国学人中兼及中、西、印三大文化圈之人文学术的大家。他一生的思想进路,端的是沿着鲁迅(“立人”、“改造国民性”)和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变化气质,并终期转化社会与人生”)的精神方向拓展与深化的,并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哲学形态。此学“实与各国家、民族之盛、衰、起、伏息息相关”(徐梵澄语),因其穿透制度设计与技术解决的重重扦格,直指人之“心体”,故而为人的“存在”之焦虑提出了根质性的解决“ 方案”——在人类不断冲突的现实与历史中,“诚” 是化解矛盾的途径。 《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国内本研究徐梵澄学术及其思想的专著。
本书是中国性学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出去,说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蕴涵的性文化,并运用大量的春宫图、秘戏图,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同时,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说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本质。另外,书中 总结了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诸如对性的正确认识、 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性前戏、体位、障碍改进方法、优生等。本书揭开了中国历 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性学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论语里的处世哲学》特点: 叩问经典,解读中华民族千年精神之源。 深入浅出,领会孔子思想的意蕴及精神。 结合当下,将论语的处世思维化为今用。
《李泽厚话语》系李泽厚先生授权邓德隆、杨斌编选之作。从李泽厚先生各类著作中精选了400余则话语,以哲学思考为主线,串起李先生在文化人类学、美学、教育、社会科学、历史学、现实考察等领域的思想呢喃,既有哲学的视野和文化的倒影,又有文学的神韵。本书在充分体现李先生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所选语段通俗易懂,字字珠玑,大有深意。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等论文,以及《(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 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论走向。
《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作者石井刚供职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此书是其近年来对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对章太炎思想研究的中文论文合辑。此书由六篇文章组成,材料详实,论证扎实,别具新意地从章太炎《齐物论释》一文的阐释出发,提出了 齐物的哲学 这一核心概念。以这一概念为轴心,作者纵向考察了章太炎与以戴震为代表的清朝学术共同体的复杂关系,横向比较了近代日本若干著名思想家与章太炎之异同,并指出,对章太炎思想资源的重新开掘有助于我们反思整个东亚所面临的、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挑战。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态。其中许多名城极一时之辉煌,但随着世易时移,渐人衰微,不复当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结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但有些名城,长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树,在古老的根系与树干上,生长的是一轮又一轮茂盛的枝叶和花果,绽放着恒久的美丽。杭州,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保持着恒久美丽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杭州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桥人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勤劳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丽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华城”,创造了灿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 道经 德经 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 概念 道 和与之密切相关的 德 。 道 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 德 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 无为 方能 无不为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选择。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钱穆编著的《中国思想史》所述,起自春秋中晚期,下迄现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了中国历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要点,纲宗粗立,全部中国思想史的主要节目,已在其内。《中国思想史》限于篇幅,未能尽述思想史的全貌,因此只做扼要的提点,有待读者自己更进一步地研寻。
《慎子》为先秦典籍中渊源有自、流传有序之书,是研究先秦至汉代的黄老道家思想与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存《慎子》仅有《威德》《因循》《民杂》《知忠》《德立》《君人》《君臣》七篇。对其著者、流传与真伪情况,历来有不同说法。此次注译,作者以其《慎子集校集注》为底本进行注译。其集校集注本以清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参考采用《群书治要》本、《说郛》本、《百子全书》本等十余种重要的校本及注本,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具有极高的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收入“三全”本,在原书基础上进行改造,简化“校”而加强“注”,增加了对相关名物典故、疑难字词等的注释, 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太白阴经》全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是唐代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兵书。全书共十卷一百篇,内容包罗万象,从心术到谋略
《庄子》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性思想经典之一,庄子的思想,自来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归宿之一,给了我们应对变化的核心智慧。在社会内卷、观念割裂的 ,人们呼唤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家园,庄子的思想,与当代社会具有某种内在的呼应关系,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疗愈作用和精神启迪意义。 本书主要围绕《内篇》七篇展开,基本涵盖了庄子的完整思想体系,也展现了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其中,《逍遥游》主要讲述小知、大知、至知三重境界,展开“逍遥”的主题。《齐物论》以人籁、地籁、天籁三重境界为引,分析人类认知的误区,提出“天地共生,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养生主》以庖丁解牛为载体,讲述“以无有入有间”“游刃有余”的解构矛盾的行为方式。《人间世》探讨与权力的相处之道,提
《近思录》是由南宋朱熹和吕祖谦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文章等编辑而成的。全书十四卷,共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个主题,分别是“论性之本源、道之体统”、“总论为学之要”、“论致知”、“论存养”、“论力行”、“论齐家”、“论出处之道”、“论治道”、“论治法”、“论临政处事”、“论教人之道”、“论戒谨之道”、“辨异端”、“论圣贤相传之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在历 一直被奉为理学入门要籍,被誉为“圣学之阶梯”。《近思录》成书后,后世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注释、续编、仿编。 其中,朱子再传弟子叶采依据各卷内容拟定篇名和提要,并多引朱子之语予以注释,成《近思录集解》一书,使得原书体例 加明晰完备,理学思想的表达 趋明朗,是《近思录》
本书以古人传记故事为蓝本,结合朱子百家思想,整理出一套简明的传统人生智慧体系:一方面,对古人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识人用人之道、读书学问之道、养生之道这些问题的总结,结合有作者自身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共鸣,可以指导读者的人生实践;一方面,古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生遭际和心智状态和思想学问之间的关系,也方便本书读者对照反省。全书正能量满满,语言晓白畅达,在轻快的阅读体验中,有助于读者的情感激发与精神塑造。
张志扬恐怕是我国学界学历*的哲学教授——如今六十岁以上的教授,没有硕士、博士学位不算稀奇,因为我国到80年代才初建三级学制,但张志扬连本科学位都没有…… 日本以数十万大军攻占武昌后的第三年(1940年),张志扬落脚在这个“辛亥革命打响枪”的古城,父亲是长江码头上的“脚力”(挑夫),老人家断乎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中国未来新时期的思想界“脚力”。
学习哲学,能使人聪明。恩格斯说:“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要有高素质,不能没有哲学,要做大事业,也不能没有哲学。学哲学,用哲学,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经验。哲学的内容是什么?冯友兰先生说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人类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真、善、美。因此,哲学按研究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求真的哲学,求善的哲学与求美的哲学。哲学道理是深刻的,形式可台是通俗的,形象生动的。本书的内容就是中国传统的智慧,撰写追求的目标有三:一是通俗,二是有趣,三是有用。不知能否达到这个目标,以及达到什么程度,只好由读者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