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特里奇美德伦理学指南》一书是 当代美德伦理学译丛 系列图书中的一卷。本书特别强调了非西方的美德伦理学的多样性,同时展现了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美德伦理学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区的哲学中的研究进展。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将美德伦理学和其他伦理学、政治哲学进行比较的文章,以及讨论美德伦理学如何被应用于 现实世界 的文章。 本书所呈现的整幅画卷可以表明,美德伦理学在历史上可能具有的研究形态,以及美德伦理学在当代哲学中可能获得全新方向,要比许多美德伦理学家直到最近才有所承认的更加宽广、更加多样。从而纠正西方的美德伦理学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美德伦理学更发达、更值得关注这一偏见。
作为生命伦理学世界名著,本书推动了生命伦理学学科和诸多生命伦理学派的诞生,开启了人类对生命医学研究深刻的系统反思,促进了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的伦理审查制度建设。本书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四大生命伦理原则: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这四大原则已成为普遍公认的生命医学伦理原则,成为指导医学实践和科研伦理决策的基本原则。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为清华大学文科一级教授、人文学院原院长万俊人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对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德国唯意志论伦理学,以斯宾塞、赫胥黎为代表的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以居友、伯格森为代表的法国生命伦理学,以格林、布拉德雷为代表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以摩尔、普里查德、罗斯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伦理学,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史蒂文斯等人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以及以图尔闵、黑尔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伦理学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既探讨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流变及一般特征,厘清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历史断代与理论传统,也总结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各流派的基本思
本书是作者在《道德原理 道德学引论》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原创性伦理学新著。本书坚持人本主义伦理立场,以人伦世界的本体及主要伦理关系调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伦理学的 协调的伦理学 ,强调 伦理学就是利益均衡之学 。全书按照中国哲学 体 相 用 理 养 的内生逻辑,分为 存在论 、 法则论 、 主相论 、 机理论 、 摄养论 五个部分,共二十五章,另加 导论 与 结语 ,对伦理合法性、伦理载体的虚与实、伦理普遍主义、伦理的关联方式、伦理学知识的依赖性、主要伦理法则、伦理效度、伦理应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伦理关系、伦理实现的机制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与此同时,本书还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风险社会治理、后疫情时代等重大时代命题和前沿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给予了高度关切与介入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 共4卷,作者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万俊人,丛书分别以 伦理学基础:原理与论理 伦理学主题:价值与人生 伦理学限阈:道德与宗教 伦理学前沿:道德与社会 为主题,精选了20世纪西方著名伦理学家围绕上述主题的经典性文本,完整呈现了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流变脉络、知识状况和理论前沿,为读者了解这一非凡时期的西方伦理学的知识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和清晰的知识地图和理论语脉。本卷为伦理学主题卷。
科技进步同时提出了责任问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能源制造、医疗和军事工程、纳米和太空技术等领域,伦理学问题也随之而生。这些是好还是坏?为了正确做出决策、机遇和风险、危险和安全、进步和责任都是人们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阿明·格伦瓦尔德主编,吴宁译的《技术伦理学手册(精)》由多名来自不同学术领域和机构组织的专家、学者合力撰写而成,阐释了不同科技领域的技术伦理学核心概念,展现了技术伦理学的伦理-哲学基础,并分章节论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核能利用及核废料处理、基因和克隆等技术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技术进步的环境后果等问题。
本书介绍了美国和南美洲部分 促进生态学与哲学相互融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一方面,部分作者试图建构一个代替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包容性的生态世界观,审视 化对地方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这些破坏对社会弱势群体造成的伤害,呼吁把人类的道德关怀边界扩充至非人存在物。另一方面,部分作者呼吁生态学家向公众普及生态学知识和环境价值观,以便公众能用多元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指导处理人与自然、地方与 之间的关系。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个人的痛苦与群体的快乐如何衡量?我们应该相信道德直觉,还是听从理性的声音?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个人,还是实现社会福祉的最大化?在这些伦理学难题之外,我们也在努力回答
《论重要之事——元伦理学卷(上册)》主要探讨规范性的各种代表性版本,但是不同于规范伦理学卷中寻求各种理论的趋同,帕菲特在此努力论证其他理论版本都不能恰当地解释我们思想中的规范性维度;基于所有这些观点,规范性都被证明是种幻觉。对于这些立场,帕菲特在书中讨论和批评了其中许多有影响的版本,包括布莱克本、布兰德特、吉伯德、黑尔、麦基和威廉姆斯等人的观点。帕菲特 终的结论是:所有这类观点都倾向于虚无主义,且对于承认不可还原地规范性的真理来说,虚无主义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帕菲特由此认为我们应该接受非形而上的、非自然主义的认知主义理论,拒 一切形式的自然主义和非认知主义理论。 《论重要之事——元伦理学卷(下册)》主要是回应《真的有事重要吗?》一书对其规范性理论提出的各种反驳。帕菲特为了回应
本书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很重要也很有争议的著作,同时也让阿兰·巴迪欧成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存在与事件(精)》是巴迪欧对其哲学蓝图很全面的论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经由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卢梭、拉康的欧洲哲学传统。在深度上,他的这个宏大的哲学蓝图足以与海德格尔和德勒兹的蓝图相媲美。 本书由37个沉思组成:沉思一词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笛卡尔文本的特征--理性的秩序,每一个沉思的发展在主题上都是自洽的,沉思所展开的方式,并不是对已确立的或对立的学说的驳斥,树立自己正确的立场。
本书为中国近代伦理学文献丛刊的第四部分,该丛刊共四个部分。第四部分主要包括《伦理学》 《中国伦理思想ABC》 《伦理学》 《伦理学》等。不同版本的伦理学研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伦理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述,这也表明了了不同时期的伦理学研究深度、角度、范围的不同,与此同时,中国的伦理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这对我们以历史为纵坐标对伦理学进行研究提供极大的助力与益处,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值得后世学者进行研究和分析。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个人的痛苦与群体的快乐如何衡量?我们应该相信道德直觉,还是听从理性的声音?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个人,还是实现社会福祉的 化?在这些伦理学难题之外,我们也在努力回答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 为密切的问题: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的界限在哪?我们是否应该有选择与任何人结婚的权利?如何看待宠物在家庭中的道德地位?面对他人,我们如何行为得体?而我们作答的依据往往是过去和现在的各种价值观。 故事是人类理解自身和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故事中,我们能获得多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社会也通过故事来传授道德和行为准则。本书将故事和伦理学探索结合起来,让理论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效用和受到检验,从功利主义、义务论到美德伦理学,系统地介绍了两千多年来伦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帮助我们采用理性
本书为中国近代伦理学文献丛刊的第三部分,该丛刊共四个部分。第三部分主要包括《伦理学概论 上》 《伦理学概论 下》 《近世伦理学说》 《伦理学体系》 《伦理学》 《伦理学要领》 《教育伦理学》 《比较伦理学》等。这一部分对于伦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侧重于对这一学说、体系的研究,也将研究范围领域扩展到比较伦理学、教育伦理学,研究外延不断扩展,对于丰富和充实伦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与参照,极具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
本书为中国近代伦理学文献丛刊的第二部分,该丛刊共四个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西洋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上》 《中国伦理学史 下》 《伦理学的起原和发展 上》《伦理学的起原和发展 下》 《中国伦理政治大纲》 《伦理学纲要》 《中国伦理学史》 《现代伦理学》 《西洋伦理学史》等。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伦理学的历史、纲要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和论述,为我们了解研究伦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来源,极具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 。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 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些生命科学技术包括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和优生、生命维持、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本书在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即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进行管理的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条例之中。 增订再版此书,并附有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学术论文,可帮助读者一窥我国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 。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 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些生命科学技术包括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和优生、生命维持、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本书在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即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进行管理的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条例之中。 增订再版此书,并附有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学术论文,可帮助读者一窥我国生命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