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体考察了现代道德哲学与当代美德伦理学运动的互竞主张、当代美德伦理学运动的起源和类型;审视美德伦理学运动的核心主张,尤其是主流美德伦理学的承诺以及其何以未能兑现这些承诺;进而对各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当代美德伦理学如何过于激进地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方案进行审视,从而进一步主张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不应被称作美德伦理学。
在中国思想史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固守这种格局,束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无益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以及总结历史道德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人们越来越感到建立中国伦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和需求的驱使下,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和朝代为线索,史论结合,绍述和评议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至明中叶、明末清初的具有代表性的伦理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本书已经出版四个版本,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首届唐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图书,在欧美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也是诸多学者、师生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启蒙书。凭借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侧重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在批判性思维教材和通俗读本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书于2001年首版,长销全球23年。第4版历经10年,在理论、内容架构等方面全面更新,增订内容200%以上: ·理论更新。新增批判性思维与论证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将论证应用于日常话语。 ·架构更新。新增“独立思考”板块,与具体学习与生活应用结合。新增两章内容,深入讨论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具体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案例更新。全书加入新案例,讨论了互联网及其他技术如何渗透与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媒体偏见、时事热点等,紧密结合当下趋势与议题。 ·阅读体验优化。新增大
《科技伦理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专业辑刊。该辑刊由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王国豫教授担任主编,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常设栏目有:生命医学伦理、大数据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科技伦理与治理、科技伦理书评等。 第二辑专栏包括技术伦理概论、生物医学伦理、数字技术伦理、智能技术的伦理与治理等,技术伦理概论介绍技术哲学与伦理融合的历史谱系;生物医学伦理栏目由5篇文章组成,主要探讨人类增强、安慰剂效应、生物伦理与人类关系等;数字技术伦理栏目由4篇文章组成,主要涵盖数字身份、人机关系、虚拟现实与深度脑刺激等主题;智能技术的伦理与治理栏目由4篇文章组成,聚焦智能革命、自动驾驶与智能治理等研究。
弗农 布尔克的《西方伦理学史》详细论述了自前苏格拉底到二十世纪中期各个时代的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包括各重要学派伦理学家的思想。 相较于其他伦理学史著作,本书的重要特点有两条:一是它所介绍的伦理思想范围极其广泛、所包括的原始资料非常丰富;二是作者对书中介绍的各种伦理理论所持的客观中立态度。根据WorldCat Identities的统计,该书自1968年由美国Doubleday出版社初版以来,到2008年之间,以三种语言(英语、波兰语和意大利语)共出版或重印了20次,被世界1208个图书馆收藏。一直是西方伦理学史的几部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生命伦理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兴前沿学科。根本说来,生命伦理学直面的各种价值冲突均体现为权利之间的颉颃。不过,应当以何种权利作为其价值基准尚远未达成共识,甚至引发激烈的学术争论和现实矛盾,结果生命伦理相对主义几乎成为生命伦理学自身发展的瓶颈。祛弱权视阈的生命伦理问题研究正是生命伦理学突破自身瓶颈的尝试,也是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的过程。本书以祛弱权为价值基础,以自律原则为基本伦理原则,融自然生命伦理(生育伦理、食物伦理、身体伦理、死亡伦理)、人造生命伦理于一体,旨在建构生命伦理学体系。
麦金泰尔探讨了一些关于现代性的哲学、政治和道德主张,认为只有放弃这些主张才能正确理解人类利益。在本书涉猎广泛的讨论中,他解释了如何理解规范性判断和评价性判断,如何分析欲望和实践理性,如何获得足够的自知之明,以及如何看待叙事在我们认识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他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从新亚里士多德或托马斯哲学的视角来认识现代性的条件,并辩称托马斯式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通过马克思的思想启发,能为我们提供构建一种当代政治和伦理的资源,而这种当代政治和伦理能够使身处现代性的我们去制衡现代性,并且要求我们去这样做。本书的丰富内容及其重要性,奠基于麦金太尔思维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方面的造诣,是其思想的提高和发展,能给这些领域的读者带来极大的兴趣。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正在重构人-技术-社会的关系,重构的性质与人类的未来休戚相关。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隐私权?抑或隐私权已经过时?如何处理数据共享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与机器人相处?自主机器人能否成为道德主体?我们该如何对待机器人?“电车难题”有解决方案吗?谁应对无人驾驶的后果承担责任?人工智能的开发有道德边界吗? 本书从人工智能的道德哲学、道德算法、设计伦理、社会伦理,以及大数据伦理与信息伦理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增进人类福祉,并确保人类的繁衍和自由。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靠前价值研究会(ISVI)以及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编辑的,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论文集,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理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文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集刊以重批评、重对话、重建构为指针,以出思想、出观点、出理论为使命。在这个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丛生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承办或协
《警察伦理学》重点强调了执法过程中伦理的重要性。澄清伦理对警察这一职业尤其重要,因为伦理观念决定了如何理解“警察胜任力”这一概念。除了伦理在执法过程中的意义之外,本书还提出警察和其他职业“生存所需要的伦理”,并将不同学派关于伦理的各种观点运用在警察职业中。作者避免了寻章摘句或仅仅根据对错贴标签的行为,而是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从一个积极的观点来做出智慧的、公正的决策。此书的内容涵盖哲学背景、实际运用以及行动中的 多例子,《警察伦理学》对学生和专业人士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源。
中国伦理学史经典精读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价值研究会(ISVI)以及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编辑的,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论文集,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集刊注重发表理论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以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发表中西价值论与伦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强化刊物的学术根基,注重发表应用伦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文章,以回答当代人类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集刊以重批评、重对话、重建构为指针,以出思想、出观点、出理论为使命。在这个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丛生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构建我国主流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承办或协办了*、二、三、
伦理学也许是与我们的生活离得*近的哲学领域。本书从伦理学三大主要分支介绍了其基本理论及核心问题。对于每一种理论,本书都从优势及问题两方面进行讲述,并构建逻辑论证予以证明。书中随时给出前后相关联处的脚注说明,书末附有进一步阅读建议书单与术语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伦理学入门教材。 同时,本书作者向来以逻辑清晰、文笔生动著称,致力于向没有任何哲学背景的读者介绍伦理学知识。这使得本书做到了尽量少地使用术语,并以伦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历史典故或真实故事来说明复杂的理论,通过构建论证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道德问题,掌握可用于分析日常问题的工具。 进行伦理学思考并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让我们在思考如何生活时有章可循,更好地理解我们面对的问题,过一种好的生活。
本书既是对中国净土宗所内蕴的伦理思想的专题性研究,也是以宗教伦理学理路梳理净土宗经典从而阐发其伦理意蕴的创新性研究。作者以 信、愿、行 为逻辑主线,主要围绕中国净土宗重要修行理念进行阐述,从伦理学和宗教学跨学科维度,融合文献诠释和义理分析,在遵循佛学思想研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其作了有经典依据的阐发,进而探讨了其伦理实践内容,形成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是新时期中国伦理学的重要起点,构成了中国伦理学界近四十年来的主要脉络和优良传统。许多前辈为此付出毕生努力和心血,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路径,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观点和理论。在国际学界,也有一大批重量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伦理学者,一直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贡献知识命题,刻画学术坐标。 为此,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了13位在该领域有着专门研究和突出贡献的顶*学者,通过面对面等形式同他们进行访谈。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核心问题和未来趋势展开,旨在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展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理论亮点,刻画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未来时期的路径选择,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形成自我风格、走向纵深发展提供
《框架思维》 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框架。 框架帮助我们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从而直击事物的本质。 面对熟悉的场景,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而不必惊慌失措。面对不熟悉的新情况,框架能够从旧有的知识中整合出新方法,以更高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建构和应用框架,是独属于我们的特殊能力,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的强大工具。 《底层逻辑 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在本书中,中国有名商业顾问刘润把在《5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做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