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之父的思想巨著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老子》五千言,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老子的心事 雪煮 道德经 第贰辑》是雪漠《雪煮 道德经 》系列的第二部力作,主要注解《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至第四十二章。本书延续了《老子的心事 雪煮 道德经 *辑》的论述方式,力图在东方哲学的框架内解决现代人的困惑与热恼,并在注解中着力强调经典的学以致用,满足当代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在展现古代中国智慧的同时,希冀以《道德经》五千言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更多的知行智慧。
《老子古本道德经集注直解》分上下二卷。范氏《直解》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同异,所据古本音辩外凡三十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近代张元济主持编务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列为其编印的《续古逸丛书》之十七。卷首钤 李氏藏书 冬涵阅过 陈印汝言 等诸印,卷末有缪荃孙、沈曾植、杨守敬、邓邦述、王闿运等名人题跋。流传有绪,弥足珍贵。此次,我社据涵芬楼影宋本影印出版,宣纸线装,双色套印,再现原书面貌,极具版本及收藏价值。
南怀瑾著述的《老子他说续集》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道德经》的讲记。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乇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释、辨正和引述。他以经史合参、以经解经的方式,深入浅出,借着老子自证的现身说法,刻划道家隐士思想在历史中影响时世、伟大灿烂的一面;更发挥其流传千年之道德内蕴。 《老子他说》上集收录南师讲解老子《道德经》共二十六讲,于1987年出版;本书因内容包括《道德经》全部下篇及部分上篇,故特定名为《老子他说续集》。
本书不尚玄谈,而是采用基源问题研究法,将老庄哲学放回到生活世界加以考察。老庄同样面临如何将乱世导向秩序的时代问题,但其思路是以 无 全 有 ,即通过自然无为来为万有争取宽松的存在空间,在多元个体各适其天的基础上达成自然的和谐、自然的(而非强制的)秩序。本书扣紧君民关系、群己关系,把这种 人我和谐之道 揭示了出来,可使我们打消对老庄哲学的很多误解、歪曲和过度阐释,从而贴近其本来面目,同时能让我们对道家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分分合合看得更为真切。
本书为 六点评论 之一,对《道德经》进行了逐章逐句解读,参考了河上公、王弼、吕惠卿、魏源、严复、楼宇烈等传统的旧式注说,同时大量借用了德里达、齐泽克、巴迪欧、阿甘本等现代欧洲哲学家的思想资源,作者中西融通的学术背景让本书的见解颇具新意。
收入陈柱先生解读老学的两种著作 《老学八篇》和《老子》(注释本)。《老学八篇》包含八篇文章,分别对老子的生平、文辞、学说、思想以及老子后学庄子与韩非子的老学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总结了前人关于老子以及《老子》文本的大量研究成果,根据各个版本重新厘定了《老子》各章的文字内容。《老子》前有绪言,主要辨明关于老子的诸多疑问,正文就《老子》逐章讲解。 《老学八篇》与《老子》合为一本出版,于老子的生平思想、《老子》文本、老子后学等方面皆有整全的解释,是学习老子思想的基础著作。
《老子的心事 雪煮 道德经 *辑》是雪漠的又一部文化力作,也是《雪煮 道德经 》系列的*辑,日后将陆续推出第二辑、第三辑以及第四辑。在本书中,他没有延续一贯的对《道德经》作为学问进行注解的方式,立足于东方哲学却跳出东方哲学的研究框架,告诉人们如何 修道 。现代人远离 道 ,而专注于 术 ,这正是现代社会充满精神困惑和热恼的原因,《道德经》是老子的境界呈现,是证量,不是学问,也不是知识。本书旨在告诉人们如何将《道德经》 学以致用 ,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如何解决心灵问题,如何改善生命质量,如何改造命运,将哲学化为生活的方法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禅宗与道家》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惠能的事迹,禅宗的语录、公案、机锋和棒喝,参禅的方法,禅学与理学的关系,禅宗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以及闻名遐迩的丛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作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由任志宏校注《庄子(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此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道德经阐微》是对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道德经》的全面解读,同时融入作者入道门数十载的切身感悟, 为广大读者层层挖掘 万经之王 的精深与微妙。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学习《道德经》的历程,像一盏明灯,为喜欢《道德经》的广大读者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书先列原典,后附、注释,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领读者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通过阅读《道德经阐微》一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来洗涤我们庸俗焦灼的心灵,来寄托我们无所栖息的灵魂,来指明我们前进中的道路。
《任宗权道长讲道系列之五: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导读》集诸经精华,为住观道士日日奉诵要典。因玄门课经既是道士日常仪范,亦是敛心修己、内功外行的修持方式。乃入道之门,之路,为道门倚重。但《早晚功课》向无较系统的注解,《道藏》中有关《清静经》等经文注解,亦非一般文化的人所能解读。玄门弟子涉及于此的并不多见。宗权道长1986年蓄发出家,拜名师学经典与韵学,并开始编写道教文章。1995年挂丹武昌长春观任高功。在习西文、功琴弦、练书法之余,尚能倾力编撰《道教全真早晚功课讲义》,查勘求教,四易其稿,洋洋20余万字,从念到研,从日诵宣传到文字宣传,可谓是信仰上的一个飞跃。其志可嘉,其力可叹。勤勤不已,集功行、善行、德行一身,于世有益,于教有益。
《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 》作者党连文依据《道德经》中关于人、自然及其关系的阐述和论述,结合现代哲学基本理论和有关学说,以及生命科学的基本常识,遵循老子博大精深的思维方式,追踪中华祖先信奉的自然神存在于何处,探究人的灵魂永恒的真相。按照老子的理念,说明人的价值和意义,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形态。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针对老子提出的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根本遵循,得到了些领悟。《天人合一(领悟老子心中的自然神和人的灵魂)》是作者在工作之余,因兴趣爱好所写的读书收获,希望与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人士分享。
本书是作者申国君对《庄子 内篇》的另类解读,包括正文九篇和附录《庄子》内七篇原文。书中的九篇文章用更加浅近的语言将庄子的思想和处世之道摆在了读者面前。如 大鹏之境不逍遥 人生本该载歌载舞 人人皆可为帝王 等,篇短意长,读来饶有趣味。内七篇原文附录其后,正可使读者对照阅读,查疑解惑,得到对庄子更深层次的认知。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老子的人生哲学及其 以正治国 的思想与孔子政治哲学的异同,并对其不能自圆其说的 有为 、 无为 主张作了深入的研究,鞭辟入里。下编探讨庄子在文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卓越建树,尤其论述庄子为中国文学四祖 讽刺文学之祖、寓言之祖、文言小说之祖、浪漫主义之祖,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独到新颖的见解。 《老庄新论》汇聚陆永品先生一生精研《老子》、《庄子》的重要著述,是近年来道家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部不可不读的力作。
《道教学刊》为集刊,每年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目前有关老子及道教的刊物较少,尤其能介绍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谓填补了空白。每期包括 学者访谈 新史料 专题论文 动态与书评 4个栏目。本期包括 新发现青岛小珠山太平庵四通石碑及碑文 论道教西王母与昆仑山神话 汉晋道教集体性斋戒仪式和神圣空间来源论考 以古灵宝经的说戒署职和斋堂为例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正荐与普度 金元大道教史新考 清代全真传戒若干史实再考察 等17篇文章,作者来自中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本集刊的出版介绍了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国际老子与道教研究》为集刊,每年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目前有关老子及道教的刊物较少,尤其能介绍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谓填补了空白。每期包括 学者访谈 新史料 专题论文 动态与书评 4个栏目。本期包括 古灵宝经的汉译佛经来源问题 以《敷斋经诀》劫之譬喻的始源为中心 地方道教 北魏道佛碑的实践社群 陶弘景新考 以期与天师道的关系为中心 道教南宗名义考析 《千金翼方?禁经》与日本奈良市出土二条大路咒符木简 岳阳楼与道教之关系探研 等17篇文章,作者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本集刊的出版介绍了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 推论性 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本书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入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本书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