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哲学的沉思》《精神现象学》《恐惧与颤栗》《笛卡尔式的沉思》
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其《第一哲学的沉思》是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也是进入哲学领域绕不过的经典之一。本书是西方笛卡尔学术史上诠释该书的一部力作,书中阐述笛卡尔的生平及其哲学背景;清楚而准确地逐段讲解 六个沉思 的每一个论题,同时将讨论引向其他哲学家对笛卡尔 沉思 的反驳,以此凸显笛卡尔哲学的深刻性;论述笛卡尔哲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书由北大哲学系教授尚新建老师精心翻译,译文准确、清晰、精炼,以供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笛卡尔哲学。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第一哲学的沉思
本书为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哲学的沉思》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七十年哲思精华总集,集大成之作,最新修订珍藏版。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完整反映其哲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从周国平的所有作品里,精心选出最能代其思想且表达精妙的文字,按体系汇编成册。2001年初版至今,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反复斟酌,大幅增删。辞书体例,便于检索。读者一册在手,即可全豹在目。全书根据人生的四个大主题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寻觅意义》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 成功即意义 , 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
曹典顺编著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中央编译局文库》是国内外**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兹生命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在《〈荒岛〉及其他文本:文本与访谈(1953 1974)》之后,德勒兹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内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从《两种疯狂体制》到《内在性: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让思的无器官的身体熠熠生辉。在这本书中,不仅有 反俄狄浦斯 和 千高原 的迭奏,也有 大脑即屏幕 的反思;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布列兹的音乐,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德勒兹后用自己的文字向挚友加塔利告别。德勒兹是一个不断逃逸、不断解域化、不断在块茎的游牧中生成的少数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诉我们:另一个内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 本书为《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新作。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哲学、思想类丛书,2014年至今,向国内学界推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西方当代激进思想家,包
有些哲人临终时挂念礼法,故柏拉图写了《法义》,施特劳斯写了《柏拉图〈法义〉中的论辩与情节》,伯纳德特则写了这部《发现存在者:柏拉图的〈法义〉》。 《发现存在者:柏拉图的《法义》》是伯纳德特专门研究柏拉图《法义》的著作,本书的首要意图是,尝试发掘《法义》被隐藏起来的存在者之学的维度,并解释它为什么被隐藏起来,以及它如何显露出来。 用伯纳德特自己的话说: 希罗多德让阿利昂在大海中央歌唱了一首 ? [歌曲/礼法],于是一只海豚驮起阿利昂,拯救了他,让他逃离了他那伙不守礼法的船员。哲学是雅典异邦人的歌曲,《法义》是他的海豚。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卷,从经典作家和学者们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收录文章。本卷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探讨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类未来的观点的介绍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 研究读本》通过对马克思《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力图揭示其在早期马克思思想脉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揭示马克思如何摆脱人本主义的异化劳动逻辑、从孤立的人转向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通过分析马克思在《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中对交往异化理论的论述,把这种交往异化理论扩展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析,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这对于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科学地批判与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从而全面展现马克思《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的重要思想价值和历史贡献,具有现实的指
本书对居伊 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理论源头,景观社会的类型、本质,景观社会的文化、主体、统治与革命,景观概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谱系中的地位价值,以及数字技术时代的景观新形式等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述。作者通过这一对《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希望能将大家引入德波所创造的那个颇富启迪意义的独特理论空间,并使读者对人类目前已经步入其中的数字技术时代的智能网络社会的本质与变革给予足够的思考与关注。
《资本论》是卡尔 马克思经济学说中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之作。《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一书作者聂锦芳、彭宏伟在对《资本论》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20世纪资本批判史梳理重新评价《资本论》中的资本理论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确立起思想史的地位和当代意义,并对《资本论》写作的原初背景和写作过程进行了考察,对该文本原始手稿的各种版本进行甄别和探究,将马克思原始思想的当代价值真实地呈现出来。 由聂锦芳、彭宏伟编著的这本《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对卡尔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著作《资本论》文本进行了历史考证,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当代对《资本论》的解读,摘选了《资本论》的经典内容,*后附录了研究文献精选、MEGA2已出卷次所涉及的《资本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一书在手、如师相随:印光答念佛600问》在反复通读《新编全本印光文钞》原文的基础上,精心梳理、拣别印祖对于净土念佛种种问题的开示,细心分类编次为十二章,荟萃问答600余问,并在每问前后面加了要点提示和详尽的注释。具体内容包括净土法门的缘起、净土法门与教义教理、净土法门与修持者根器、净土法门与修持宗旨、净土法门与至诚行持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恩格斯 论东方村社 研究读本》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村社、中国问题和印度村社的论述作为一个科学整体,将文献学、诠释学等方法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 论东方村社 的写作背景、历史进程、国内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思想观念、学术论争和实践价值等内容。该读本首次系统地摘录了马克思恩格斯 论东方村社 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时代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运用命题分析法从社会形态的辩证特征、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世界历史的二重后果、东方社会的未来前景等方面对 论东方村社 展开了思想诠释,辨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民粹派、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东方村社问题上的思想关系,并考察了 论东方村社 对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5卷1929-1930)》收录了除《确定性的寻求》(The Quest for Certainty)之外约翰·杜威撰写于1929—1930年间的所有作品。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在本书导言中,保罗·库尔茨(Paul Kurtz)称杜威“正处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这一形容颇为贴切:1929年,杜威已是七十岁高龄,却仍在1929-1930两年间出版了四本专著和五十篇涉及哲学、教育、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文章。 在本书所收录的哲学论文中,《人文主义之我见》(What Humanism Means To Me)和《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两篇文章表明了杜威对人类潜力与智慧的信念,另外两篇文章则记录了杜威与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 Nagel)、威廉·欧内斯特·霍金(William Ernest Hocking)、C. I. 刘易斯(C. I. Lewis)、 F. J. E. 伍德布里奇(F.J.E.Woodbridge)在《哲学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y)上的热烈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8卷1933)》收录了论文、评论以及《我们如何思维:重述反思性思维对教育过程的关系》在1933年的**版本。约翰·杜威撰写于1933年的其他作品都收入在第九卷中。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1933年,杜威扩充修订了1910年版的《我们如何思维》,特别是逻辑部分。他写道,希望他的修改“增加了该书的清晰性和可读性”。许多评论者称赞这个修订本很好地回应了教师和逻辑学家的批评。伊萨多·斯塔尔(Isidore Starr)在1970年的回忆中评论道,越来越多的教师受到这个修订本的吸引和影响。他*后总结道:“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容易从循规蹈矩走到顽固不化。对这种根深蒂固的毒害的*好解药,就是要定期朝拜一下杜威的经典。”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在导言中考察了杜威与他的各种读者的关系以及他的“反
许多人认为,《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ture)一书是约翰·杜威成熟的哲学思想的*全面表达,因而也是他受到*广泛评论和探讨的著作。它**出版于1925年,再版于1926年,并在1929年重新出版时新增了前言,修改了**章。自1929年之后还出版过几个新的版本,并重印了许多次。这表明,它一直是一本激发人们思想的哲学著作。 《经验与自然》共有10章,它包括杜威在两年时间里对在卡鲁斯讲座所作的**系列讲演中的三次演讲稿的扩充和发展。一些听演讲的评论家曾经一直期待着这本著作的出版,并在出版之后的短短几年里撰写了35个评论。 这里出版的《经验与自然》,作为《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卷1925)》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经过认真修订的新版本。这个兼收并蓄的文本,合并了从1929年版本中抽出来的杜威的新前言、后来写的**章,并对以前的各版本中长
本卷主要讨论四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和国际主义问题以及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三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和理论贡献;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18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俄国、美国、非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 0卷1934)》为人们提供了杜威的重要著作——《作为经验的艺术》的一个 版本。 《作为经验的艺术》是由约翰·杜威于1931年2月至5月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威廉·詹姆斯讲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为詹姆斯讲座的首讲者,杜威有机会系统地探讨一个他曾经被指责为忽视了的领域。从1931年到1934年,他对十次的演讲稿进行了修改和扩充;在这期间,他在与阿尔伯特·C·巴恩斯的通信中,给出了他创作过程的详细记录,他也正是把这本书献给巴恩斯的。 这部著作在1934年出版后得到了热烈的评论。戴维·怀特·普劳尔称赞,本书具有非凡的“实际成就的广度”;在《纽约时报书评》中,迪诺·费拉里称之为“对艺术的‘生物学的’方面 的、刺激的、轻快的简洁论证”。欧内斯特·萨瑟兰·贝茨视之为杜威哲学的“王冠”,是“美国所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对于马克思写作《法兰西内战》的背景、该书的写作与传播、中外研究情况以及该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介绍,是作者研究《法兰西内战))的心得,尤其对于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结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者提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设想,供读者参考。书中收入的五篇研究文章和作者本人在书中作出的时代解读,对今天研究《法兰西内战》一书和研究中国政治问题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论语》诠释文本细读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新问题,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转型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