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0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鲍鹏山思想史·风流去
    •   ( 1180 条评论 )
    • 鲍鹏山 /2019-01-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鲍鹏山思想史 风流去》,写作年代跨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持续十多年,大部分是作者援教青海期间,高原之上幕天席地写就,结集了鲍鹏山用情*深、用思*精、用力*勤、用时*久,也*经典的文章。2006年首版,历经十余年时间与市场双重考验,靠优质内容与成书品质在读者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鲍鹏山思想史 风流去》内分三章: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用精彩的文笔为读者展现了大时代下他们的际遇与命运,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需要特别指出的,作者每处下笔,亦持 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之心,60万字浩浩汤汤,字里行间均有来源、出处,在学术研究基础之上,文飞扬,字如刀,深切历史,深切人性,充满诗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

    • ¥104.7 ¥156 折扣:6.7折
    • 线装《鬼谷子》函套普及版全4册
    •   ( 712 条评论 )
    • 战国鬼谷子 /2017-05-01/ 中国文联出版社
    • 本次出版的《鬼谷子》以《鬼谷子》嘉庆本为主体,同时参照了诸多版本,兼取各家之长,由题解、原文、注释、译文、事例组成,扫清了难解字词、古今异仪、历史常识等阅读障碍。事例部分主要讲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谋士的游说,同时将《鬼谷子》的思想拓展到政治、军事等领域,从韬略角度对《鬼谷子》进行阐述。

    • ¥179.4 ¥299 折扣:6折
    • 性理群书句解
    •   ( 143 条评论 )
    • 熊节集熊刚大程水龙曹洁 /2018-11-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熊节集编的《性理群书句解》前、后集,各二十三卷。南宋熊节集编、南宋熊刚大集解。 前集 系由熊节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司马光、朱熹诸儒遣文分类编纂而成,并附熊刚大注解; 后集 则为熊刚大注解之《近思录》、《近思续录》、《近思别录》。《句解》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有着独特地位,明初《性理大全》即由《句解》等扩编而成: 性理 之名由是而起 , 大着于世 。熊刚大对 性理群书 的注解明赅通俗,也有助于理学思想的传播,使该书在中华文化圈影响深远。本次校点整理,以台北 中央图书馆 藏《句解》元刊本为底本,以《四库》文渊阁抄本、李朝平壤府刻本校本,同时参校李朝世宗甲寅字本、《近思录集解》清初邵仁泓刻本等,依据原书体例编次校点,使之成为学界研究性理之学的基础文献。在 附录 部分另就《句解》版本的流

    • ¥165.7 ¥256 折扣:6.5折
    • 中国学术编年 宋代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
    •   ( 89 条评论 )
    • 梅新林俞樟华 主编,俞樟华撰 /2013-07-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

    • ¥245.9 ¥380 折扣:6.5折
    • 庄子学史(精装 全三册)
    •   ( 764 条评论 )
    • 方勇 著 /2008-10-01/ 人民出版社
    • 《庄子》素以难解著称。由于《庄子》文本的开放性,在庄学阐释史上存在着多种阐释指向,以道解庄者有之,以儒解庄者有之,以《易》解庄者有之,以佛解庄者有之,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如宋、明、清时期,以儒解庄就成为一种潮流,林希逸《庄子口义》、朱得之《庄子通义》、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林仲懿《南华本义》、陆树芝《庄子雪》等一批重要庄子学著作都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庄子》与其他先秦典籍有着明显的不同,《论语》、《老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不管如何深奥,它们的阐释指向基本上是单一的、明晰的,而《庄子》阐释指向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理解《庄子》的难度。 方勇教授倾十多年的心力,搜集自魏晋至民国庄子学著作二百馀种,并对这些著作详加梳理、研究,著成了近二百万字的《庄子学史》

    • ¥174.2 ¥268 折扣:6.5折
    • 中国哲学体用思想研究
    •   ( 56 条评论 )
    • 胡勇 著 /2020-04-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通过对 体用 思想的 用 和 体 进行集中、全面、深入地历史考察和哲学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本来面目和未来走向。基于体用逻辑分析的普遍性,全文结构依据 即用显体,立体行用 的原则来安排,共分上下二篇,上篇属于 用 ,下篇属于 体 。正是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中,实现了体用思想研究的诸多成果。

    • ¥202.64 ¥298 折扣:6.8折
    • 中国学术编年 明代卷(上下):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
    •   ( 77 条评论 )
    • 陈玉兰,胡吉省 /2013-07-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

    • ¥310.6 ¥480 折扣:6.5折
    • 王阳明全集(布面精装全四册)
    •   ( 1464 条评论 )
    • [明]王守仁 著,陈恕 编校 /2016-09-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具个性、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王阳明提出的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即理 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康有为、孙中山、蒋介石等都对 阳明心学 推崇备至。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本书以民国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简体横排。原书三十八卷,今将原书未收录以及后世学者中出现的研究王阳明的新内容,作为辅录,列于三十九卷。

    • ¥169 ¥260 折扣:6.5折
    • 中国学术编年 两汉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
    •   ( 69 条评论 )
    • 宋清秀,包礼祥,曾礼军 /2013-07-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

    • ¥181.2 ¥280 折扣:6.5折
    • 中国学术编年 元代卷(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历时28载编撰,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
    •   ( 85 条评论 )
    • 邱江宁 /2013-07-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

    • ¥116.5 ¥180 折扣:6.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