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而是因宗教而激发的行为,因为此种行为乃是以特殊的经验及宗教特有的观念与目标为基础。因此,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的行为方为社会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韦伯的研究重点首在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其次则在于对政治与教育的影响。 虽然韦伯的社会学研究生涯是以经济领域的省思为起点,如果以我们所知的韦伯作品为判断依据,则宗教社会学是其晚年的研究中心所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地位举世公认!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包括创刊前言和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共有19篇文章,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在近代华北社会中,泰山信仰既是清廷实施 神道设教 的政治手段,又是民众应对日常生活困境的文化传统。由于西方文明的刺激,近代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与文化焦虑,泰山信仰礼俗自清末以降不断遭到知识界的批判、基督宗教的敌视与政府的强制改造。在内外交困之中,泰山信仰仍滋润着华北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呈现更为丰富的文化面相。本书从区域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的演进及其境遇,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华北社会变迁的路径与机制。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20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宗教史、跨境民间信仰和人物访谈五个部分。
本书属《〈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汉译丛书系列中的一部。该系列丛书是以《〈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藏文本为基础进行汉文翻译,全书忠于原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保持译文的真实性、文学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现《格萨尔》史诗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民族地域特色,生动讲述了藏族人民心目中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 本部主要讲述了由于格萨尔王单枪匹马奔赴北境,降伏北魔鲁赞而数年未归,致使岭国变得群龙无首,武备近废。霍尔国趁机突袭岭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霍尔岭大战,格萨尔王按照姑母南曼杰姆的授记开战后的第三年,将萨丹大汗制服脚下,夺走其命,盐湖重归岭国,姜境划归岭国附庸,姜人化归释迦佛法信仰之下,终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
本书为《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一书的增订本,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 研究篇 ,现全书由 考述篇 和 研究篇 两大部分组成。考述篇主要分为 西洋传教士的方言记录和研究 《圣经》方言译本书目考录 方言圣经分地解说 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考录 传教士方言通俗读物书目辑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圣经译本书目辑录 六大部分;研究篇主要收录作者关于西洋传教士的汉语方言著作的研究论文。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书价值较大,可供后来的研究者查阅和参考。
《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佛陀之心》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佛法浓缩成一篇篇贴近生活的禅修指导,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做了生活化的阐释。本书直探佛法心要,阐释了四圣谛、八圣道以及二谛、三法印、四无量心、五蕴、六波罗蜜、七觉支、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的义理,配合佛教经典,辅以图解,而且还揭示了身体力行的诀窍。对于想安
《瑜伽师地论》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最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的典籍。 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释非浊编的《三宝感应要略录》是一部發現于日本的珍貴遼代典籍,其編纂者為僧人非濁。該書共輯錄164則有關佛寶、法寶、僧寶感應的故事,所引用的70餘種文獻典籍有過半業已亡佚,故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與史料價值,是探討佛教思想與信徒信仰的一部重要遼代典籍。本著作以《大正藏》排印本為底本,參校日本典籍和國內文獻,對非濁《三寶感應要略錄》予以標點校勘、注疏詮釋、文獻考辨,以此提供一個準確、詳備的注本,並通過梳理每則故事的溯源流變、傳抄承襲等現象以求還原版本原貌,進而引發對遼代宗教傳播情況的思索。
《藏籍译典丛书》之一。作为一部早期的历史文献,这部著作可谓是一部完整的吐蕃通史,不仅具有独特的史学观念、编写体例、叙事风格及叙事文体,而且具备了完整的断代、分类体系,在藏族史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该宗教史籍当中还有许多在其他史籍中少见的内容,如吐蕃小邦、吐蕃法律制度、吐蕃寺庙、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历史以及已失传的珍贵古籍史料等,都是它的独特之处。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 金陵本 ;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 藏要本 。 唯识学丛书 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 藏要本 的则用 金陵本 。 《成唯识论》共十卷,解释三十颂,今在新编制的目录中特将三十颂释论的起始页标出。
丛书简介: 本项目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文库旨在通过译介国际著名神话学研究成果,推介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具有跨学科视角的前沿性神话学探索,鼓励将神话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的原型编码,促进研究格局的转变,即从寻找和界定 中国神话 ,到重新认识和解读 神话中国 的学术范式转变。文库*辑 17种18册 ,第二辑21种22 册。 本书内容简介: 神话理论 丛书共六卷,含有113篇文章,涵盖了古典与现代的神话学研究。本书是 神话理论 丛书的*卷,包含了*影响力的神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对神话的分析,他们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扩展和修正,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对这些理论的应用,以及神话理论批评和神话心理研究的调查案例。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办,已于2018年1月在我社出版了*辑,每辑大约20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有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书稿将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与研究。
内容简介: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9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世界宗教史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