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觉囊遍知朵洛瓦所著的《宝性论释》的汉译版本,原著为佛家重要论典,向来受汉藏各宗派佛学家重视,被人们广泛地论述和赞颂。此汉译版本从如来藏品、菩提品、功德品、事业品、利益品五个方面开示众生解脱还灭的因果,通过推理来证成一切有情相续当中具有如来藏的道理,启迪人们了知行为的方法,探索心灵的智慧。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开篇即有颂日: 龙猛提婆所成宗,三派大车广解释,我以无垢净慧眼,不共要义皆善见。此间欲宣彼宗者,我为除其恶说垢。因众请故以净语,当即广释《入中论》。 龙树空宗修行次第为:先以闻思抉择此派宗义,于修行之真实道获大信解,以菩提心为前导,大悲心成就佛果。《入中论》即阐发此义。宗喀巴大师旁征博引,审慎抉择,纵论此中所阐奥义。以颂文为主,兼及释论,故名之曰疏。 中观应成派谓由甚深、广大二门可达《中观论》旨。由广大故,疏文随颂文顺序,以十波罗蜜配菩萨十地,每地皆说明其地体性、增胜功德、修习方便。 由甚深故,第六地中,以破四生明法无我,以七相推求破人我执。唯识宗的阿赖耶识、自证分,唯心即唯识、离外境识有自性、依他起有自性.自续派的名言中许有自性,皆于此中广破。此
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佛教是一种从印度传入、在中国汉化的宗教,而忽视了它在犍陀罗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发展。本书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罗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钱币等,探讨了佛教历史上一些令人费解的话题,如“玄奘记载的贵霜帝国君主何以两肩出火”“飞行皇帝会飞行吗?”“大雁塔为什么叫雁塔?”“佛陀和龙是什么关系?”“武则天为什么说自己是弥勒下生?”等等,随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谜底的解开,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的酝酿发展并演变为世界性宗教的轨迹得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它对中国中古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深刻影响亦可见一斑。
本书共十章内容,系统详尽地阐释了如何持守戒律、持守戒律的意义,以及各戒律间的一些差别和层次,对现代社会正确认识戒律有积极引导意义,也有助于读者对戒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包括居士五戒、略说八关斋戒、受戒行善的殊胜日、菩萨戒浅释、饶益有情戒、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十四条根本戒、犯失密乘戒的界限与忏悔清净的方法等。
《七世班禅额尔德尼·旦白尼玛传》由洛桑晋巴著
《藏传佛教大圆满传承史》是一部较好的文化遗产整理著作。它是对藏传佛教文化资料的一次系统整理,跨度大,涵盖广,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从释迦牟尼佛传法,到佛教进入西藏,再到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的一系列历史。此书在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读者呈现了较为完整的宁玛派宗派发展史,对于历史文化研究者和古籍整理工作有着较好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这本有关佛法的问答集,汇总了近年来由口头、邮件、短信、微博等方式向我提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提问者的背景、兴趣各不相同,但他们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于佛法见、修、行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整理成书,希望能在解答疑问的同时,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佛法的见解、修行次第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这本问答集的读者能够把这次阅读当成自我省思的开始,结合自身的困惑和问题,去思考、辨析、体验,而不要仅仅满足于被告知。 这本书包含七个部分,共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
《萨满教与神话》是我国第一部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撰写而成的萨满教研究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文化和古神话传说,精辟地论述了萨满教文化作为古代中国北方神话主要载体的意义。书中穿插了大量作者收集整理的濒临消失的萨满文化资料和访谈资料,对萨满教的多神崇拜、祭类祭程、萨满卜术、古神话、神偶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研究我国北方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是一部修心著作,由当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希阿荣博堪布历时七年撰著而成,针对现代生活特点,结合传统心灵修持的次第和方法,详细完整地介绍了调柔内心、降服烦恼的修行方法。 在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时代,大多数人忘记了精神世界的修持,拥有得越多,内心越空虚浮躁,终日不得安乐自在。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调伏烦恼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觉察和关照自心、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获得身心轻安。 其实,在与烦恼开战的日日夜夜中,你并不孤独,这本书将成为你的友伴,指引你通过缺憾重重的生活,发掘深藏于心田的安乐之源。
《三元总录》,是一本民俗通解性质的著作。全二册,全三卷,名《柳氏家藏三元总录》,明朝万历年间柳洪泉先生辑,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统中国哲学的典籍。本书内容博大精深,上取古天文中的黄道赤道、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北斗七星、五星六曜,中取古历法中的十二层次、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年月日时,下取古地理中的九州十二国、五岳四渎、高山平洋、东南西北,因取上中下三元,取称“三元总录”。是书内容广泛,无所不包,是一部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影响巨大的传统文化典籍。
《宝鬘庄严论》分28节,包括珍惜、当舍、勿舍、当知、精勤、鞭策等内容。旨在告诫人们要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多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事。本书译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古今中外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述出原著隽永深刻的理论知识。此外,本书也充分还原了原著的语言与理念,让读者可以通过研读此书获得研究更精深宝典的钥匙。
《佛家名相通释》作于一九三六年夏秋间,次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组出版,本书即据该版本点校。《佛家名相通释》以佛教的各相为条目,以佛学的整体次第为纲领,从唯识学的角度阐发大乘佛学的体系;按照佛学传统疏释名词概念,探究其间的关联,又时加按语,用自己的哲学观点阐明佛学的玄奥,使之明白易晓。 这是一本学习佛学的极好入门书,也是一部系统的简明佛学词典,亦为了解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推荐阅读之书。
阿尼玛卿是斯巴九神之一,亦是安多地区最重要的神山,本书为作者转阿尼玛卿雪山的纪实文字,以日记形式,记载了旅途中的体验、身在圣俗之间的体验,眼见的山川、风物、习俗及耳闻的传说等,充分体现了藏区的一些风俗人情,并描绘出了藏汉人民交流交往的美好画面。
这是一本关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神的书。全书以犹太人从巴比伦时期的异教偶像崇拜逐渐转型到史无前例的一神概念为开端,接着叙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如何在这个革命性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塑造适合他们社会和政治环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铺陈过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和架构后,作者开始转向三大宗教后期的发展,从古典哲学到中世纪神秘主义,每章均兼顾三大宗教在同一时期或方向的对比介绍。 阿姆斯特朗女士用轻松明快的笔调叙述了4000多年的人神交流关系史,其中线索繁富、人物鲜明、动荡起伏又暗合规律,为求知者塑造出一幅完整且耐人寻味的历史图景。这部著作堪称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作者的丰富学识与正确解说,也可以补充及修正自身残缺不全的观念;它像工具书一样使人信赖,又像历史故事一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立刻在学界和佛教界掀起轩然大波。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马一浮作序并题签。另一方面,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群起而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十力其书进行系统破斥。熊十力随即应战,并著成《破〈破
万事万物,始于心,终于心!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 《禅者的初心》是铃木俊隆的美国弟子整理他坐禅时的演讲辑录,从坐禅的姿势,谈到色空观,谈到无,谈到忠于自己的初心,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如何修行,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和禅心。当心灵不再渴盼外物,它就总是丰盈的。多放下一些,会更加清净、从容一些。在混沌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澄明清澈的初心,在嘈杂的环境中寻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如果你开始禅修,那么你也将开始欣赏自己的初心,这就是禅者的秘密。
本书是 世界的禅者 、日本当代禅宗大德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讨禅的本质。首先介绍作为宗教体验的禅是什么,然后介绍禅在佛教及东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导读者思考禅在当今世界的存在价值。在本书中,铃木先生以自身对禅的深切体会为基础,借助西方现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彻地解答了 禅是什么 ,有助于现代读者走出心灵的困境、摆脱俗世的纷扰,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本书是 世界的禅者 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从崭新的角度阐述了禅的精髓,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禅与生活的因缘关系,明了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的真实面目。在书中,铃木大拙先从西方的 神 及 神圣的思想 引申出禅生活的论断,接着论述了何为证悟以及如何获得证悟,最后借用大量公案实例分析了公案对人的证悟的重要性。生活处处皆是禅,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将生活过成一种艺术,唤醒内心的真实体验,就会像禅者一样超然,走向自在。
《地藏经》重在阐发两大意旨:知孝道,明因果。人人若能读诵此经,深解因果,于生活间时时警惕,就能减少造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