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普遍特征与地方差异、共性与个性、理论探索与现实处境,进而探析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摸索与成就、机遇与挑战,从而为理解当代中国天主教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提供一份具有导引性的阐释和说明,希冀填补国内在当代中国天主教领域研究的一大空白。
张三丰,赫赫有名,曾震动朝野,他的影响力以及在道教信仰的程度上与吕洞宾相伯仲,是丹道修炼的大成就者,是丹道修炼成仙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武当道脉的开创者和太极拳的缔造者。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李涵虚依据 圆通道人藏本 刊刻了《张三丰先生全集》, 板藏青空洞天 。本次点校整理,以 空青洞天道光刊本 为底本,首次以该本点校。参校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道藏辑要》、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1919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1926年)。张三丰在道教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内丹修炼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武当道脉的开创者和太极拳的缔造者。《张三丰全集 凡例》指出: 专望博雅君子,爰仿古人编辑搜轶,补附卷末。再有所得,依此续之。 本书收录题名张三丰和太极修炼等资料共计十篇,分别为:《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道术汇宗》《张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四为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入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南传、藏传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九辑,《续编》全书之118至129册,收录律部经典历代注疏63种,包括法砺《四分律疏》、道宣《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智旭《重治毗尼事义集要》等重要文献。
本书是以中华传统文化杨岐禅文化为背景,以时间线——朝代来划分各章,以人物线——历代杨岐禅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主线索,将有关杨岐禅文化的文献资料加以史实考察论证,并以杨岐禅文化历代传承图为衔接对照,使得读者对杨岐禅文化的源流、世系传衍、发展历史的全貌一目了然,可读性强。书稿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对杨岐禅文化的地位及影响进行了客观论述,注重地方历史对杨岐禅文化形成与传播的影响,记述了杨岐禅文化在 上的传播与影响力。
本书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名著,原名《中阴得度》,中文译者参考西方人士熟知的古代《埃及度亡经》书名而译为《西藏度亡经》,中阴得度,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已离人世之后,尚未投生之前这个名为“中阴”的阶段之间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对他读诵这部经典,即可使身在“中阴”境中的亡灵,解除种种“中阴险难”的恐怖,乃至证入不生不灭的法身境界或得报身佛果,以了生死轮回之苦,至少亦可得到上品的化生或转生,以免落入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中---但所有这些,皆系亡羊补牢之法,不仅事非得已,且到时有没有人呼唤、读诵,亦颇成问题!因此,的办法,莫如提前尽早在死前读诵并加思维忆念,以免仰赖他人而得有备无患,以免失之交臂!